第49章:帝国金库与西域都护
宣威城的繁华,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迅速沿着丝绸之路向东西两个方向扩散。来自关中、河西的丝绸、瓷器、漆器,与西域乃至更远方的玉石、香料、骏马、奇珍异兽,在这座新兴的边陲重镇交汇、交易。市集的规模一扩再扩,四方馆内常驻的异国商人越来越多,连带着酒肆、旅店、货栈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然而,表面的繁荣之下,李默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个迫切的问题:财政。
安西郡初立,百业待兴。筑城、屯田、修路、养军、维持对归附部落的赏赐和救济……每一项都需要海量的钱粮投入。虽然朝廷有拨付,河西诸郡有协济,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且难以满足安西郡飞速发展的需求。仅仅依靠传统的田赋和有限的朝廷拨款,安西郡将永远是个需要“输血”的边疆负担,而非帝国期待的“战略支点”和“财富源泉”。
必须建立安西郡自身的、可持续的财政造血能力。而眼前川流不息的商队,就是最现成的“金矿”。
李默召集了郡丞、主簿、以及新设立的“市舶司”(负责管理市场与商税)的官员,进行了一次关乎安西郡未来命脉的会议。
“诸位,商路已通,货殖繁盛,此乃天赐我安西以自养之机。”李默开门见山,“然,观今日之市易,多为民间自发,零散无序,税额微薄,且易生纠纷。长此以往,于我郡财政,无异于杯水车薪。”
“郡守大人明鉴。”市舶司令,一位原工曹府出身、精于计算的吏员躬身道,“如今商税,主要依秦律征收‘市租’,按交易额比例抽取,然西域胡商多行以物易物,价值难以精确估量,征收颇为困难,且易生贪腐。加之商队往来路线不定,多有私下交易,逃避税赋者。”
“故此,需立新规,建新制!”李默斩钉截铁,“其核心,在于 ‘规范管理’与‘创造稳定税源’!”
他提出了几条开创性的举措:
第一,设立“安西官营贸易榷场”。
在宣威城内划定专门区域,建立大型、规范的官方交易市场。市场内设立标准度量衡器(由工曹府统一制造校准),提供公平的货物估价服务,并由市舶司官吏现场监督交易、征收税款。鼓励大宗交易进入榷场进行,给予一定的税率优惠和政策便利(如优先提供仓储、安保服务)。同时,安西郡府自身也组建官营商队,直接参与利润最丰厚的大宗商品(如丝绸、茶叶)贸易,获取直接收益。
第二,推行“商引”制度。
所有欲在安西郡境内(包括河西至西域路段)进行长途贩运的商队,无论秦胡,均需至市舶司登记,领取“商引”(类似许可证)。商引上注明商队规模、主要货物、行进路线、有效期限等。凭此商引,可在沿途官设驿站获得补给、住宿和安全保障(郡府派兵巡逻主要商路)。同时,商引也作为征收定额商业税的依据之一。无引经商者,一经查获,货物没收,并处以重罚。
第三,开征“关税”与“护路捐”。
在玉门关、阳关以及楼兰等关键通道节点,设立税卡,对出入境的商队征收较低的定额关税,象征帝国对商路的主权和管理权。同时,基于“受益者付费”原则,向使用官道的大型商队征收少量的“护路捐”,专项用于商路的维护、驿站的建设以及巡逻军队的开支。
第四,垄断特定高利润商品。
李默深知某些商品的战略价值。他下令,对西域迫切需求的茶叶、铁器(非兵器)以及中原珍视的和田美玉原石开采,尝试进行官营或授权专营,以此获取垄断性利润。
第五,建立“安西钱庄”雏形。
针对商旅携带大量金银不便,以及跨地域交易结算困难的问题,李默指示市舶司尝试推行一种官方信用凭证。商队可将金银存入郡府指定库房,换取标注金额的凭证,凭此凭证可在安西郡境内乃至未来的河西主要城市兑换金银或进行交易结算。这不仅能方便商旅,更能让郡府沉淀大量资金,用于周转和投资。
这套组合拳,旨在将无序的民间贸易,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体系,从而为安西郡创造出稳定且可持续的财政收入。
政策颁布之初,自然遇到了一些阻力,尤其是习惯了自由往来的胡商和一些秦人小商贩。但在郡府软(提供便利与服务)硬(严格执行法令)兼施的手段下,尤其是当商队们切实体会到持“商引”行走在受保护的官道上更加安全便捷,在规范化的榷场交易更加公平高效后,抵触情绪逐渐消散,主动登记纳税者日益增多。
短短半年时间,效果立竿见影。市舶司的银库开始充盈,官营贸易的利润更是惊人。安西郡的财政状况迅速好转,不仅能够逐步摆脱对朝廷拨款的依赖,甚至开始有余力反哺河西走廊的建设,以及支撑更大规模的工坊扩建和技术研发。
而这一切关乎“经济基础”的深谋远虑和制度创新,在直播间中,引发了比军事胜利更为深刻和持久的赞叹。
【户部尚书】:妙!妙!妙啊!官营榷场、商引制度、关税护路捐、信用凭证……此乃治国理财之良策!若推行天下,何愁国库不丰?李大人真乃吾辈楷模,当为户部之师!(观众:户部尚书)打赏积分+10000!
【大明永乐】:富国之策,莫过于此!通商惠工,立法度以理财,此乃帝王之要务!李卿文韬武略,皆冠绝当世,朕心甚慰!(观众:朱四郎)打赏积分+9000!
【工部小吏】:标准化度量衡,统一于市舶,此乃公平交易之基!李大人于细微处亦见真章!(观众:工部小吏)打赏积分+7500!
【兵部主事】:以商养战,以战护商!财用既足,则兵精粮足,西域可永固矣!此乃真正的强兵之道!(观众:兵部主事)打赏积分+7000!
【好奇书生】:《管子》曰:“仓廪实则知礼节。”今观李大人治郡,先通商路以实仓廪,立规矩以知礼节,真乃王佐之才!(观众:好奇书生)打赏积分+6500!
直播间的打赏再次创下新高,积分储备向着李默自己也未曾想象过的数字迈进。这些来自明朝的财政专家和治国能臣,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李默这套经济组合拳的深远价值。
就在安西郡财政步入良性循环,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之际,来自咸阳的又一道圣旨,为这片热土带来了新的名分与责任。
始皇帝嬴政对李默在西域的经略成果极为满意,尤其是其“不费国帑而能自养,且岁有盈余”的理财之能,更是让皇帝龙颜大悦。圣旨正式宣布:
“……今西域初定,万邦来朝,皆赖安西郡守李默之功。为彰其绩,便于统辖,特旨:升安西郡为安西都护府!擢李默为首任安西都护,加光禄勋衔,秩真二千石,假节,总揽西域一切军政、外交、商贸事宜!河西、陇西诸郡,需全力协济……”
安西都护府!
这意味着李默的权责范围,正式从一郡之地,扩大到了整个西域!他成为了帝国在西域的最高代表,名副其实的“西域王”!
消息传出,宣威城万众欢腾!所有跟随李默来到这片土地上的将士、官吏、工匠、移民,无不感到与有荣焉!这是对他们过去所有努力和牺牲的最高肯定!
李默跪接圣旨,心潮澎湃。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耀巅峰,更是帝国西域战略进入全新阶段的标志。安西都护府的设立,意味着大秦对西域的统治,从军事威慑和经济渗透,正式转向了全面的、常态化的行政管理。
他站起身,望着衙署外高悬的“安西都护府”崭新牌匾,目光坚定而深远。
帝国的西陲,已然固若金汤。帝国的财富动脉,正在强劲搏动。而作为这一切的奠基人与掌舵者,他将以安西都护的身份,继续挥毫泼墨,在这幅名为“西域”的宏伟画卷上,书写下更加辉煌的篇章。一个囊括四海、并吞八荒的庞大帝国,正沿着他铺设的道路,稳步走向它的极盛之世。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861/5033184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