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第85章 84:文艺少女高媛媛

第85章 84:文艺少女高媛媛


时间悄然滑入九月,京城的天空显得愈发高远湛蓝,燥热的暑气被初秋的凉意渐渐驱散。

    北影厂内的白杨树开始零星地飘落黄叶,在地上铺陈出细碎的金色。

    九月七日,星期六,一个在日后看来意义非凡的日子。

    由全国青年联合会、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手拉手、肩并肩走向97年”迎接港岛回归大型主题联谊活动,在京城正式宣布启动。

    启动仪式在青少年宫举行,现场聚集了来自各界别的青年代表、少先队员代表以及新闻媒体,气氛热烈而庄重。

    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文化交流、联谊互动,增进内地与港岛青少年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营造举国上下期盼回归的浓厚氛围。

    王盛作为新晋“中国青年科技创业奖”得主和青年企业家代表,也应邀出席了启动仪式。

    他坐在台下,看着主席台上各位领导的讲话,听着少先队员代表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表达对港岛回归的期盼,心中感慨万千。

    历史的车轮正轰隆前行,个人命运的轨迹与时代大潮在此刻微妙地交织。

    仪式结束后,王盛正准备离开,却被青联秘书处的那位曾同志快步追上。

    “王盛同志,请留步。”小曾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有件事,领导希望和你当面沟通一下。”

    王盛心念微动,预感到可能有新的任务,便点头道:“好的,曾同志请带路。”

    两人来到青少年宫的一间小会议室,里面坐着的是青联的一位副主席和宣传部负责人。

    一番简短的寒暄之后,副主席切入了正题。

    “王盛同志,你在创作《中国人》这首歌曲时,所展现出的爱国情怀和艺术才华,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认可。”

    副主席语气温和而郑重:“值此迎接港岛回归的关键时刻,我们希望能将这首歌的力量进一步发挥出来。经过研究,我们想委托你的盛影传媒,拍摄制作一个主题视频。”

    王盛坐直了身体,认真聆听。

    “内容很简单,就是从京城的中小学校中,选拔一百位优秀学生代表,组成一个合唱团,演唱《中国人》这首歌。

    我们将这个视频用于国庆期间的宣传,以及后续‘手拉手’活动的推广。这既是宣传需要,也是对你献歌义举的一种肯定和回馈。”副主席说着,示意旁边的宣传部负责人递过来一份简单的委托意向书。

    王盛接过一看,委托费用一栏清晰地写着:人民币五十万元整。

    五十万!

    这在1996年无疑是一笔巨款。

    拍摄一个学生合唱视频,成本可能连五万都用不了,这几乎可以说是青联变相对王盛一种奖励和支持,意义远大于商业价值。

    “感谢组织的信任!”王盛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表态:“我们盛影传媒一定全力以赴,抽调最精干的力量,高质量完成这个任务,绝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好!我们就知道王盛同志靠得住。”副主席满意地点点头:“具体的要求,宣传部的同志会和你详细对接。时间比较紧,希望在九月二十日前能看到成品。”

    “没问题!我们尽快落实选拔和拍摄方案。”王盛信心满满地应承下来。

    ……

    翌日,九月八日,星期日。

    最新一期的《中国青年报》在头版显要位置,刊登了一篇题为《赤子心声时代强音——评青年代表王盛创作歌曲》的专题文章。

    文章高度赞扬了《中国人》这首歌曲,称其“旋律激昂磅礴,歌词饱含深情,唱出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对民族复兴的共同期盼和对港岛回归的真挚祝福”,认为这是“青年一代爱国情怀与艺术才华的完美结合”。

    文章还特别提到,这首歌曲为两地文艺交流提供了优秀的载体,呼吁内地与港岛文艺界人士以此为契机,加强合作,共同为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增进同胞情谊贡献力量。

    这篇文章犹如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

    主流媒体纷纷转载或发表评论文章,对《中国人》及其创作背景进行报道和评述。就连内地驻港的媒体机构,如《文汇报》、《大公报》等,也摘要刊发了相关消息,开始在港岛文艺界和民众中引发关注。

    一场围绕着一首歌、一个主题的媒体造势,悄然拉开序幕。

    ……

    这股由官方主导、媒体推波助澜的宣传浪潮,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文艺圈和京城的地域范围,悄然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

    九月九日,周一。

    京城,海定区。

    一所普通的艺术职业高中里,下午的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洒下斑驳的光影。

    放学铃声早已响过,同学们大多都已离开。

    高二文秘班的教室里,显得有些空旷安静。

    靠窗的位置上还坐着一个少女。

    她叫高媛媛。

    与班上大多数未来可能走向企事业单位文员岗位的同学不同,高媛媛的身上带着一种与文秘专业似乎不太搭调的文艺气质。

    她长得清纯可人,一双大眼睛尤其清澈动人,虽然穿着普通的校服,但依然难掩其逐渐展露的秀美。

    此刻,高媛媛并没有急着回家,而是正低着头,专注地看着摊在课桌上的一份报纸——那是昨天的《中国青年报》,文化版面上,正是那篇关于《中国人》歌曲的专题报道。

    报纸有些褶皱,显然已经被翻看过很多遍。

    高媛媛有个小小的爱好,或者说习惯,就是喜欢收集和阅读各种报纸的文化版、副刊,尤其是关于音乐、电影和文艺活动的报道。

    这在她这个年纪的女孩中非常常见。

    “十九岁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创业奖’,还能写出这样一首拥有磅礴气势歌曲的青年创作者……该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高媛媛托着腮,目光停留在报纸上,思绪已经飘远。

    她想象着这位创作者可能的样子,或许是个戴着眼镜、沉稳睿智的大学生?或者是个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的青年艺术家?

    能够写出这样歌词的人,内心一定装着很大的世界吧。

    她所在的艺职高,氛围相对简单,周围同学谈论的多是流行歌曲、明星八卦,像这样承载着厚重家国情怀的主旋律作品,似乎离她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

    但正是这种“遥远”和“宏大”,反而对正处于青春期、渴望接触更广阔天地的少女,构成了一种独特的魅力。

    “要是能亲耳听到这首歌就好了……”

    高媛媛轻声自语,语气中带着浓浓的期待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憧憬。

    她小心翼翼地将报纸折好,收进了书包里,仿佛收藏起一个刚刚发现的、关于远方的秘密。

    窗外,九月的风吹过,带着初秋的凉意。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794/1111104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