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第125章 124:‘三部委会审’

第125章 124:‘三部委会审’


接下来的几天。

    一股源自民间、始料未及的热潮,通过信件、电话和实在的锦旗,从全国各地的基层电视台,汹涌地反馈到了各地方广电口、文化口、宣传口。

    起初,这些单位的办事人员接到电话或收到信件时,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电话那头,往往是情绪激动、口音各异的普通观众:

    “喂!是广电局不?俺要表扬你们!你们搞的那个‘周末影院’放的新电影,太好看了!比那些又臭又长的电视剧强多了!”

    “同志你好,我代表我们街道老年活动中心,感谢电视台引进了《婚纱》这样的好片子!看得我们老哥几个老姐几个眼泪汪汪的,想起了年轻时候的事儿,教育意义深刻啊!”

    “你们搞的这个‘电视电影’栏目,办得相当相当好!是真正为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办实事!希望一直办下去,多放点这样的好片子!”

    更有甚者。

    一些行动力强的群众,直接敲锣打鼓地把锦旗送到了当地电视台或者宣传部门的大门口。

    红彤彤的绒面上,写着“文艺清流百姓心声”、“丰富精神生活传播时代强音”、“电视电影照亮万家”等金光闪闪的大字。

    这阵仗,把接待人员都给整不会了——上级没布置这任务啊?

    这荣誉来得有点突然!

    基层单位不敢怠慢,一边热情接待,锦旗总得收下,一边赶紧内部排查:这“电视电影”到底是哪个部门牵头搞的“民心工程”?

    查来查去,线索指向了本省电影制片厂。

    可再一问,电影厂的人也一头雾水:“我们?我们是参与了联盟,但片子是北影厂那边牵头制作的,播出是电视台的事,我们只是发行……”

    层层上报,情况汇总到省一级广电、文化主管部门。

    领导们拿着报告,面面相觑。

    原来是北影厂韩三坪搞的那个“电影厂联盟”弄出来的动静?

    不是地方自发的文化创新项目?

    但这群众反响是实打实的热烈、正面!

    这年头,能同时获得普通百姓和部分文艺评论者交口称赞的文化产品可不多见。

    尤其是那种“将人民群众从粗制滥造的电视剧中解救出来”的评价,虽然直白,却戳中了不少管理者和有识之士的内心。

    这已不是简单的收视率问题,而是上升到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健康文艺风尚”的高度。

    于是,一份份带着积极评价和情况说明的报告,又被报送至了广播电影电视部相关司局,等其他几个部委。

    ……

    不出意料的,韩三坪再次被请到了部里开会。

    与上次会议室里弥漫的质疑、审视气氛截然不同,这次与会领导们的脸上都带着和煦的笑容。

    出席会议的阵容也显示了上面对此事的重视程度:除了主管电影、电视剧生产的副部长,还有主管宣传导向、群众文化的副部长,办公厅主任,以及电影局、电视剧司、宣传司的主要负责同志,以及文化部、宣传部代表。

    称得上是‘三部委会审’。

    会议由那位主管宣传导向的副部长主持。

    他首先肯定了电影厂联盟近期在电视电影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和“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坪同志啊,”副部长笑容可掬:“没想到你们这个联盟,不声不响地,给全国观众送来了一份‘文化大餐’嘛!

    各地反馈回来的情况很好,群众是真喜欢,评价很高!说你们是‘文艺清流’,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这是很高的荣誉啊!”

    另一位副部长接过话头:“尤其是《婚纱》这样的片子,情感真挚,导向健康,既有艺术性,又接地气,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这说明,我们国有电影厂的力量是强大的,关键在于怎么引导,怎么激发活力。你们这条路子,看来是走对了!”

    电影局局长也点头附和:“两部片子,风格迥异,但都抓住了时代脉搏和群众心理。

    这种小投入、快节奏、高质量、贴近生活的制作模式,对于丰富电视屏幕、培养观众审美、锻炼创作队伍,都有积极意义。韩厂长,你们功不可没!”

    韩三坪心中一块石头落地,但面上依旧保持谦逊,连忙表态:“各位领导过奖了!这都是部里领导有方,给了我们探索的空间。

    也是联盟三十多家电影厂同心协力的结果。

    我们不过是做了点尝试,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是最大的鼓励。”

    “嗯。”主持会议的副部长满意地点点头,话锋一转:“成绩要肯定,但担子也要加一加。三坪同志,群众的口碑是压力,也是动力。

    部里的意思是,希望你们戒骄戒躁,不能昙花一现,要持续推出精品力作。不仅要拍好这一两个小时左右的电视电影,后续也要有计划地向更长的篇幅、更大的题材挑战,拍摄一些反映时代风貌的精品长剧。

    要把握好导向,坚持‘二为’方向,不能光盯着经济效益,成了另一个只顾赚钱的‘守财奴’啊!”

    这既是鼓励,也是提醒和期望。

    韩三坪立刻挺直腰板,声音洪亮地回答:“请部领导放心!我们北影厂和电影厂联盟,始终牢记国有文化企业的责任和使命!

    探索市场化路径,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出精品、出人才,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我们一定坚持社会效益为首,两个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绝不会辜负领导的信任和群众的期望!”

    他顿了顿,觉得时机成熟,自然而然地补充道:“其实,这次电视电影能取得一点成绩,跟我们厂里一位年轻同志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就是盛影传媒的王盛,从项目策划、剧本把控,到制作流程优化、市场开拓,他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年轻人有冲劲、有想法,也愿意沉下心来研究观众、研究市场。”

    在座的领导们都是人精,听到“王盛”这个名字,眼神都微微一动,但面上都不动声色,只是含笑听着,没有人立刻接话或追问。

    韩三坪这番“表功”,他们听在耳里,记在心里。

    王盛这个名字,连同他创造的种种“奇迹”,早已进入高层的视野。

    只是在这个场合,过多的表态反而不妥。

    肯定联盟和北影厂的成绩,就是间接肯定了王盛的作用。

    有些事,心照不宣即可。

    会议在友好、鼓励的气氛中结束。

    韩三坪走出部委大楼,春风吹在脸上,感觉格外舒畅。

    这次被“请”来,与上次的“压力”截然不同,可谓扬眉吐气。

    他知道,联盟和王盛,又闯过了一关,并且赢得了更为宽松和有利的发展环境。

    ……

    与韩三坪的风光接受表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仍在北太平庄苦苦挣扎的范小胖。

    五天过去了。

    范小胖像一尊望夫石,每天雷打不动地出现在北影厂门口那片“蹲活儿”的空地上。

    凌晨的星光见过她,正午的烈日晒过她,傍晚的余晖拉长过她孤单的身影。

    她依旧举着那个写着“演员:范小胖。出演作品:《女强人》(刘雪桦老师介绍)”的硬纸牌。

    只是,牌子边缘已经有些卷曲,字迹在风吹日晒下也略显模糊。

    她脸上的倔强依旧,但原本亮晶晶的眼睛里,不可避免地蒙上了一层疲惫和焦虑的阴影。

    这五天里,她目睹了无数次人群的骚动、争先恐后的自荐、以及少数幸运儿被挑走的场景。

    她也曾鼓起勇气,一次次挤上前,大声推销自己,甚至不惜搬出“刘雪桦老师”的名字。

    但回应她的,大多是副导演或场务不耐烦的挥手、审视后摇头的否定,或是同行们见怪不怪的漠然乃至隐隐的嘲笑。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794/1111100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