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152:七路反王聚京
京城展览馆剧场内的热烈掌声与璀璨星光渐渐散去。
随着主演和嘉宾们在安保人员的护卫下从特殊通道离开,意犹未尽的普通观众们也在一一填写了工作人员发放的《观众意见调查表》后,怀着兴奋的心情,议论纷纷地步入寒冷的夜色中。
调查表上,“非常满意”、“好笑又感动”、“希望尽快全国上映”等评价占据了绝大多数。
剧场后台,王盛、韩三坪与紫禁城影业的张和平等人简短交流后,便邀请刘德桦、张国嵘、周星星、赵苯山等一众重量级嘉宾,连同北影厂联盟的核心成员,分乘数辆安排好的车辆,前往昆仑饭店参加庆功午宴。
这场午宴,既是酬谢各方嘉宾的鼎力支持,也是庆祝《30天》全国巡演圆满收官。
觥筹交错间,宾主尽欢,众人对影片的市场前景一致看好,言语间充满了对北影厂联盟和王盛个人的赞誉。
王盛从容应对,与各位嘉宾、同行交流,进一步巩固着这张日益扩大的关系网。
……
次日,十一月二十九日。
一场由《30天》巡演引发的舆论风暴,在除京城、津城、港岛之外的数个巡演城市,以及众多加入北影厂联盟的电影厂所在属地的都市报上,骤然掀起。
《羊城晚报》娱乐版头条:“《30天》巡演羊城获盛赞,观众追问:为何好片难入粤?”
《钱江晚报》显著位置刊文:“杭城观众为《30天》叫好,遗憾只能‘首映’无缘‘公映’?”
《扬子晚报》评论版:“从《30天》看电影发行壁垒:观众想看,影院难排,谁之过?”
《新民晚报》则以更犀利的标题发问:“《30天》沪上口碑爆棚,12月5日全国公映却仅限京城?区域壁垒何时破冰!”
这些报道口径惊人地一致,均详细描述了《30天》在当地首映礼的火爆场面和观众如潮好评,紧接着笔锋一转,点出影片将于12月5日仅在京城地区正式上映的“残酷现实”。
文章引述现场观众和部分“业内人士”的话,质疑现行电影发行体制的僵化,将矛头直指掌握着影片在本省(市)发行权的各级省级电影公司,认为正是它们的保守与壁垒,导致了“观众想看看不到,好片难以流通”的怪象。
这股舆论风潮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显然有着北影厂联盟精准的舆论引导。
那些在巡演中收集的“观众真实评价”和精心剪辑的采访画面,此刻成了最有力的武器。
……
就在舆论发酵的同一天下午。
北影厂会议室。
一场看似低调,却可能影响电影发行格局的会议正在这里举行。
与会者除了北影厂厂长韩三坪、盛影传媒总经理王盛、紫禁城影业代表张和平等人外,更引人注目的是来自苏省的数位“不速之客”——姑苏市电影公司总经理、金陵市电影公司总经理、梁溪市电影公司总经理、彭城市电影公司总经理,以及龙城、静海、广陵三地的电影公司老总。
这“七路反王”齐聚京城,目的只有一个。
绕过苏省电影公司,直接从北影厂和紫禁城影业拿到《30天》的拷贝,在他们的城市与京城同步上映!
这在此时看来,无疑是极其大胆的举动。
不过也并非没有条件。
1993年,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布《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即(93)3号文件。
打破了中影公司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模式,各制片厂可直接向省级电影公司发行影片。
但省级公司依然对本省发行网络拥有强大的控制力。
然而,政策也留下了一些模糊空间,例如并未完全禁止制片厂与市级公司的直接接触,尤其是在省级公司不作为或无法达成协议时,有时可灵活处理。
这为市级公司的“越级”行为提供了一丝理论上的可能。
此外,经济基础,也是这些反王敢上京共商大业的基础。
苏南地区经济发达,影院设施较好,观众消费能力强,且深受沪上、港台文化影响,对《30天》这类影片需求旺盛。
看到巡演造成的巨大声量和潜在票房,这些市级公司不愿坐视利益流失,更不甘心受制于可能反应迟缓或利益分配谈不拢的省级公司。
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他们铤而走险。
此外,北影厂联盟的成立和电视电影业务的成功,展现了一种绕过传统渠道的可能,以及未来不缺片源的可能,种种原因,给了这些市级公司信心和榜样。
王盛和韩三坪展现出的能量和魄力,让他们觉得值得一搏。
会议由韩三坪主导。
他面色严肃,目光扫过在座的七位市级公司老总,沉声道:“各位领导,远道而来,心意我们明白了。
《30天》这部片子,观众反响如何,各位亲眼所见,媒体也已报道了。你们想同步上映,支持改革,繁荣市场,这份心是好的。”
他话锋一转,提出了北影厂和紫禁城影业的三个条件:
“第一,拷贝可以给你们,但至少在上映首月,也就是票房最关键的一个月,绝不能有盗版拷贝从你们的影院流出!这是你们对抗省级电影公司的基础,望各位领导好好考虑。”
“第二,施行分账制度,不是传统的买断。我们制片方要拿票房的百分之四十!”
1995年《红番区》等进口片引入分账制后,此模式逐渐被接受,但比例常是博弈焦点。
此时,国产片制片方分账比例通常在30%-38%之间浮动。
韩三坪开口要40%,属于偏高的要价,意在试探对方诚意,也为后续谈判留空间。
考虑到《30天》的预期热度和市级公司“绕路”的迫切性,此要价虽高,但并非完全不可能。
“第三,回款要及时!上映一个月后开始结算,一个月内结清。绝不能拖延。”
韩三坪说完,会议室一片寂静。
这三点,刀刀见血,尤其是高比例分账和严苛的回款要求。
姑苏市电影公司的老总率先打破沉默,他笑了笑,语气却带着决心:“韩厂长,张董,王总。我们既然来了,就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
防盗版,我们回去就立军令状,哪个影院出问题,经理直接撤职!
分账四六开……虽然压力大,但片子好,我们认了!回款问题,我们七家可以互相担保,确保准时!”
其他几位老总也纷纷表态,基本接受了这三个“城下之盟”。
他们心里清楚,只要能拿到《30天》的拷贝,凭借影片目前的热度和质量,即使让出更多利润,也能赚得盆满钵满,更重要的是,这是打破省级公司垄断的第一步,意义深远。
然而,他们此举,必然招致苏省电影公司的强力干预。
在现行“统购统销”改革后的体制下,省级电影公司依然对省内市级公司有较强的业务指导关系,甚至部分人事、管理权仍有影响力。
他们可以向上申请,动用行政命令要求市级公司不得擅自接片。
此外,省级公司掌握着大部分影片的省内总发行权。
如果得罪了省公司,未来其他影片的供应可能被卡脖子。
还有,省级公司往往与市级公司在很多项目上有利益分成。
比如目前的苏省电影公司,各路反王均有入股,但就是不爽上面还有这个“爹”。
不过,既然选择了“造反”,这些市级公司也必然有所准备。
七家联合,能形成一定的谈判筹码和抗压能力。
目前来看,大义也站住了,利用已经掀起的舆论压力,将自身行为塑造成“顺应民意”、“打破垄断”的正义之举。
上层的压力,北影厂联盟会抗。
至于未来的片源,有的是法子。
会议仍在继续,有谈论了一些其他细节。
比如,每天都要统计各地的票房,加起来登报宣传,证明国产电影走分账制的市场化道路,大有可为,等等。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794/1111097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