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蛮夷何德,窃居天府之国?
精耕细作?
李默跪在地上,一脸茫然地抬起头。他当了半辈子官,也读过几车书,却从未听过这个词。
不仅是他,就连御驾周围的那些卫士和随行官员,也都竖起了耳朵,满脸的好奇。
他们想看看,这位深受陛下宠爱的小公子,又能说出什么惊世骇俗的道理来。
嬴政坐在车里,也是饶有兴致地看着。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又要开始“传道”了。
赵小衍看着众人求知若渴的眼神,心里的小尾巴都快翘到天上去了。他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农业科普小课堂”。
“所谓的精耕细作,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种地要用心,要细致。”赵小衍掰着手指头,一条一条地说道。
“第一,叫深耕。你们现在的犁,太浅了,只能翻开地皮。土地深处的养分,根本用不上。你们要把犁头改一改,做得更长,更尖,让它可以犁得更深。这样,庄稼的根,才能扎得更深,长得更壮。”
深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道理,在场的很多人都懂。但把它应用到农具改良上,却没人想过。他们只觉得,犁自古以来就是这个样子,还能怎么改?
赵小衍的话,给他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第二,叫施肥。”赵小衍继续说道,“土地跟人一样,干活多了,也会累,也会饿。你们只知道从地里拿粮食,却不知道给地‘喂饭’,地里的养分越来越少,庄稼自然就长不好了。”
“给地喂饭?”李默听得更糊涂了,“地……地怎么喂饭?”
“笨。”赵小衍毫不客气地训斥道,“人和牲畜的粪便,烂掉的草木,河里的淤泥,这些都是地最好的饭。把它们收集起来,堆在一起,让它们腐烂发酵,然后均匀地撒到田里去。这样,土地就有了力气,长出来的粮食,就能又多又好。”
人和牲畜的粪便?
听到这话,在场的所有人都皱起了眉头。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污秽之物,避之唯恐不及,怎么还能当成宝贝往田里送?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嬴政的眉头也微微蹙起。他虽然对赵小衍的话深信不疑,但这个理论,确实有些……挑战他的认知。
赵小衍知道他们想什么,他哼了一声,说道:“你们别觉得脏。老爷爷说了,万物生长靠土,土里没油(肥)不长。这叫‘物质循环’。你们吃的粮食,是从土里长出来的。你们把没用的东西还给土地,土地才能长出更多的粮食给你们吃。这才是天道。”
物质循环?天道?
这些高深莫测的词汇,从一个六岁孩子的嘴里说出来,配合他那副一本正经的小模样,产生了一种奇异的说服力。
众人虽然还是半信半疑,但心里已经开始动摇了。
李默更是把赵小衍说的每一个字,都死死地记在心里。他现在已经不管这些方法听起来有多荒唐了,陛下亲口说了,小公子的话,就是圣旨。他照做就是了。
“第三,叫除草、除虫。”赵小衍说道,“田里的野草,会跟庄稼抢养分,抢太阳。地里的虫子,会吃庄稼的叶子和根。你们得派人,经常去田里看看,见了草就拔,见了虫就抓。不能让它们把庄气力都给抢走了。”
这一点,众人倒是能够理解。
“第四,叫灌溉。水是庄稼的命。不能光靠老天爷下雨。你们得修水渠,把河水引到田里去。天旱的时候,就能随时给庄稼喝水。雨下得太大了,也要挖好沟渠,把多余的水排掉,免得把庄稼的根给淹烂了。”
兴修水利,这本就是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的国策。郑国渠、灵渠,都是嬴政引以为傲的功绩。赵小衍把这一点拿出来说,更是让嬴政深感认同。
“小公子所言极是。”李默拼命点头,像个认真听讲的小学生。
赵小衍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有点口干舌燥。他跑到车边,自有宫女递上水囊。他咕咚咕咚喝了几口,润了润嗓子,才抹了抹嘴,继续说道:
“总而言之,就是要把地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去伺候它。深耕、施肥、除草、除虫、灌溉,这几样都做到了,我就不信,你这南阳郡的粮食产量,还翻不了一番。”
一番话说完,现场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用一种看怪物的眼神看着赵小衍。
这些道理,分开来说,似乎都不难懂。但能把它们如此系统地总结出来,形成一套完整的耕作理论,这就太可怕了。
这哪里是一个六岁的孩子?这分明是一位浸淫农事几十年,有着丰富经验和深刻洞见的农学大家。
李默跪在地上,已经不是敬畏了,而是五体投地的佩服。他感觉自己今天听到的这些话,比他过去几十年读的所有书,都有用。
他对着赵小衍,真心实意地磕了一个响头。
“多谢小公子指点迷津。臣……茅塞顿开。臣向陛下立下军令状,三年之内,若是不能让南阳郡粮食翻番,臣提头来见。”
这一次,他的话里,充满了信心。
因为赵小衍给他指出的,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光明大道。
嬴政坐在车里,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心中的震撼,比任何人都要强烈。
从弹簧减震,到官员绩效考核,再到现在的精耕细作理论。
自己的这个儿子,就像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随便从里面拿出一点东西,就足以让大秦帝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甚至开始觉得,“仙人弟子”这个身份,都有点配不上赵小衍了。
这分明就是仙人本仙啊。
“好。”嬴政的声音,从车里传了出来,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断,“李默,朕就给你这个机会。朕还会派御史,每年都来南阳巡查。你做得好,朕重重有赏。你要是敢阳奉阴违,糊弄朕,下场,你自己清楚。”
“臣,遵旨。”李默再次叩首,声音洪亮。
事情处理完毕,车队继续前行。
御驾之内,嬴政把赵小衍抱在怀里,怎么看怎么喜欢。
“小衍,你今天,又给爹上了一课啊。”嬴政感慨道,“朕以前只知道,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却从未想过,这田地之间,还有如此多的门道。”
“嘿嘿。”赵小衍得意地笑了笑,“这些都是老爷爷教我的。他说,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只有百姓们都吃饱了饭,国家才能安稳。爹你以后,要多关心关心农民伯伯才行。”
“对,对。你说得对。”嬴政深以为然,“等回了咸阳,朕就下旨,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就叫‘农部’。专门负责研究和推广你说的这些耕作技术。朕看,这个农部的尚书,就由你来当,好不好?”
让一个六岁的孩子,当一部尚书?
这要是传出去,整个朝堂非得炸了锅不可。
赵小衍连忙摇头:“爹,我才不要当官呢,太累了。我只想陪在爹身边。”
开玩笑,当官有什么好的。他现在这个“神仙弟子”的身份,比什么官都好使。他说的话,比圣旨都管用。他才不去趟朝堂那浑水呢。
嬴政听了,心里更是感动。
看看,自己的儿子,视权势如粪土,一心只为江山社稷,只为自己这个父亲着想。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孝心。
“好,不当官就不当官。”嬴政宠溺地捏了捏他的小脸,“那以后,这农部,就由你来管。他们都得听你的。你说怎么干,他们就得怎么干。”
这相当于给了赵小衍一个没有名分的“太上尚书”之位。
“这还差不多。”赵小衍满意地点了点头。
父子俩正说着话,车队前方,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一名卫士飞马而来,在车外急声禀报:“启禀陛下,前方发现一支军队,打着……打着上将军蒙恬的旗号,正在向我方靠近。”
蒙恬?
嬴政的眉头,皱了起来。
他不是让蒙恬立刻返回上郡,去“考验”扶苏了吗?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难道……是上郡出事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730/4432929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