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集:新鲜得宠暗流涌
绮罗阁的窗棂雕着缠枝莲纹,暮色透过花纹筛进来,在桌上那匹杭绸上投下细碎的影子。潘金莲指尖轻轻拂过缎面,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到心口,与空气中残留的酒气、麝香混在一起,生出一种说不出的滞涩。那绸缎是淡粉色的,织着暗纹的缠枝牡丹,在渐暗的光线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是西门庆今日临走前,让小厮从马车上取来的,说“看这颜色衬你,拿去做件新衣裳”。
他说这话时,语气随意得像丢给猫狗一块骨头,眼神里没有多少温度,更多的是一种“赏赐”后的漫不经心。潘金莲当时屈膝谢恩,脸上堆着恰到好处的欢喜,眼底却一片清明:她太清楚,这匹杭绸不是偏爱,是西门庆对“温顺”的奖励,是他厌倦了李瓶儿的娇纵后,寻到的一点新鲜调剂。而这调剂,注定会让这座深宅里的其他眼睛,瞬间亮起来——带着嫉妒、敌意,还有算计。
“主子,这杭绸可真好看,明日我就去针线房,让张嬷嬷给您裁件新裙子?”春梅端着一盆温水进来,见潘金莲盯着杭绸发呆,忍不住凑过来,眼里满是欢喜。这丫鬟跟着她,日子过得不算张扬,此刻见主子得了赏赐,比自己得了好处还开心。
潘金莲收回手,指尖在袖口蹭了蹭,像是要擦去什么痕迹:“不急,先收起来吧。”她转身走到镜前,看着镜中自己的倒影——月白色的素裙还没换,鬓边那支银簪泛着哑光,脸上的脂粉早已淡了,只余下一点唇色。比起李瓶儿满身的珠翠,她此刻的样子,倒真像个“安分守己”的姨娘。
春梅愣了愣,还是听话地取来樟木匣子,小心地把杭绸叠好放进去,又撒了些防蛀的香料:“主子是怕太张扬?”她跟着潘金莲这些日子,也学乖了,知道府里的眼睛多,一点好处都能引来是非。
潘金莲没说话,只是拿起帕子沾了温水,轻轻擦着脸。镜中的倒影渐渐清晰,那双桃花眼不再像从前那样带着怯意或媚态,而是蒙着一层淡淡的冷雾。她知道,从西门庆踏进绮罗阁的那一刻起,她想维持的平静就碎了。这座宅门里,从来没有“独善其身”的余地,尤其是在她沾了“宠”字之后。
果不其然,天还没亮,绮罗阁的院门就被轻轻敲响了。是负责送早膳的刘婆子,手里提着食盒,脸上堆着笑,眼神却有些闪躲。春梅接过食盒,打开一看,眉头就皱了起来:“刘婆子,往日的水晶包、翡翠羹呢?怎么今日只有小米粥和咸菜?还有那盘时鲜的樱桃,怎么也没了?”
刘婆子搓着手,语气平板得像念稿子:“回春桃姑娘(注:此处修正为“春梅姑娘”,符合人物设定),是夫人吩咐的。说近日府里开销大,南边的铺子还没回款,各房用度都得俭省些,望七姨娘体谅。”她说着,偷偷瞟了一眼里屋的方向,见潘金莲没出来,又补充了一句,“可不是老婆子克扣,是真没了,各房都一样。”
春梅还想争辩,里屋的潘金莲却开口了,声音平静得听不出情绪:“春梅,让刘妈妈回去吧,我知道了。”
刘婆子松了口气,连忙应了声“谢七姨娘体谅”,转身就走,脚步比来时快了不少,像是怕多待一秒就会惹麻烦。
春梅把食盒放在桌上,气鼓鼓地说:“主子,这明明是夫人故意的!什么开销大,昨日我还见李瓶儿房里的小红,提着一篮子新鲜的荔枝回去,那荔枝可是从岭南运来的,多金贵!怎么到咱们这儿,就连水晶包都没了?”
潘金莲端起小米粥,用银勺轻轻搅了搅,粥里的米粒稀稀拉拉,显然熬得不用心。她舀了一勺,慢慢喝着,味道寡淡,却没放下勺子:“夫人是当家主母,掌着府里的银钱,她说俭省,咱们就俭省。争这些没用的,只会让人看笑话。”
她心里清楚,吴月娘这是在敲打她。不是真的在乎那点早膳,是想让她明白:谁才是这座宅子的主人,谁才握着她的生存资源。若是她此刻闹起来,或是抱怨,反倒落了下乘,显得不懂规矩,还会让吴月娘找到更正当的理由“管教”她。
春梅还是不服气,却也知道主子说得对,只能拿起筷子,夹了一口咸菜,没滋没味地吃着。
吃过早膳,潘金莲正坐在窗前整理之前记下的府内人事纸条,忽然听到院门外传来孟玉楼的声音。那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飘进院里,带着几分刻意的张扬:“哎呀,这天气可真热,小翠,你去前面的茶铺给我买碗酸梅汤来,要冰镇的。”
紧接着,就是她对丫鬟的絮叨,话里话外都在指桑骂槐:“……你说有些人,是不是眼皮子太浅?不过是得了点小恩小惠,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也不看看自己的身份,麻雀就是麻雀,就算披了凤凰的羽毛,那也飞不高!穿再好的绸缎又怎么样?骨子里的小家子气藏不住,反倒糟蹋了好东西,让人看了笑话。”
小翠在一旁应和着:“可不是嘛,三姨娘,有些人就是没自知之明,以为得了老爷几天好脸色,就能骑到别人头上了。”
潘金莲手里的笔顿了顿,纸上的字迹晕开一点墨痕。她抬起头,透过窗缝往外看——孟玉楼穿着一身藕荷色的罗裙,头上插着一支碧玉嵌珍珠的簪子,正站在院门外的石榴树下,手里把玩着一块玉佩,眼神时不时往绮罗阁里瞟,显然是故意说给她听的。
春梅气得攥紧了拳头,就要冲出去理论,却被潘金莲拉住了。她摇了摇头,把笔放下,拿起桌上的绣绷,假装认真地绣着一朵兰草:“别出去,她就是想激怒你。你一闹,她就有理由去夫人面前告状,说咱们不懂规矩,欺负她这个‘姐姐’。”
春梅咬着唇,不甘心地坐下,却还是忍不住小声说:“可她也太过分了!明着暗着都在说您!”
潘金莲手里的绣花针穿梭着,丝线在素布上慢慢勾勒出兰草的轮廓:“过分又怎么样?她除了会说几句闲话,也没别的本事。比起李瓶儿的手段,这点口舌之快,算不得什么。”她心里清楚,孟玉楼的嫉妒都写在脸上,反而容易应对;真正危险的,是那些藏在暗处的算计。
孟玉楼在院门外站了一会儿,见绮罗阁里没动静,觉得没趣,又说了几句闲话,才带着小翠离开了。直到她们的脚步声走远,春梅才松了口气:“总算走了,听她说话,我这心里就堵得慌。”
潘金莲放下绣绷,看着窗外的石榴树。树上的石榴花开得正盛,火红的花瓣落在青石板上,像极了宅门里随时可能流出来的血。她知道,这只是开始,后面还有更多的“问候”在等着她。
果然,到了辰时末的晨昏定省,颐福堂里的气氛更是微妙得让人窒息。潘金莲刚走进门,就感觉到几道目光齐刷刷地落在她身上,有冷的,有热的,有带着敌意的,还有带着审视的。
吴月娘坐在主位上,穿着一身石青色的褙子,头上戴着一支赤金镶东珠的抹额,手里捻着一串沉香佛珠,珠子转动的速度比往日慢了些,显然是在琢磨着什么。她见潘金莲进来,只是淡淡“嗯”了一声,连多余的眼神都没有,继续跟身边的大丫鬟素兰说着话:“今日针线房送来的衣裳,你给各房分下去吧。六姨娘的那套石榴红罗裙,让她们仔细些,别绣错了花纹。”
素兰应了声“是”,拿起桌上的单子,念了起来:“二姨娘李娇儿,月白色素绸裙一套;三姨娘孟玉楼,藕荷色绣海棠裙一套;四姨娘孙雪娥,青灰色布裙一套;五姨娘潘巧云,大红绣石榴裙一套;六姨娘李瓶儿,石榴红金线绣牡丹裙一套;七姨娘潘金莲,月白色布裙一套……”
念到潘金莲的名字时,素兰的声音顿了顿,眼神里带着几分同情。孟玉楼立刻笑了起来,声音不大,却足够让所有人听见:“哟,素兰姑娘,是不是念错了?七妹妹刚得了老爷赏的杭绸,怎么还穿布裙?夫人是不是忘了?”
吴月娘抬起眼皮,看了孟玉楼一眼,语气平淡:“没忘。杭绸是老爷赏的,是私物;府里分的衣裳,是公中开销,按规矩来。七妹妹刚入府不久,规矩还得学,布裙穿着素雅,正好磨磨性子。”
这话明着是说“磨性子”,实则是在提醒潘金莲:就算得了老爷的私赏,也不能忘了公中的规矩,更不能忘了谁是当家主母。
潘金莲连忙低下头,微微屈膝:“多谢夫人体恤,妾身觉得布裙很好,素雅大方,正合妾身的心意。”她的语气里没有不满,也没有委屈,只有恰到好处的顺从。
吴月娘见她识趣,没再多说什么,继续捻着佛珠,不再看她。
李娇儿坐在靠窗的椅子上,穿着一身月白色的素绸裙,手里拿着一块绣了一半的手帕,针脚歪歪扭扭的,显然是心不在焉。她从潘金莲进来,就没抬过头,眼神一直落在窗外的梧桐树上,仿佛屋里的一切都与她无关。潘金莲知道,李娇儿向来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要不牵扯到她,她就不会轻易表态,这样的人,看似温和,实则最是冷漠。
孙雪娥站在桌案旁,穿着一身青灰色的布裙,手里攥着一块帕子,指节都捏得发白。她见潘金莲顺从,冷哼了一声,声音不大,却带着十足的不屑:“有些人就是命好,穿布裙也能得老爷的眼缘。不像我们,就算穿得再好,也入不了老爷的眼。”
她这话像是在自嘲,实则是在讽刺潘金莲“靠运气”。潘金莲没接话,只是低着头,假装没听见。她知道,孙雪娥是原配夫人的陪房丫鬟,心里一直憋着一股气,看谁都不顺眼,跟她争辩,只会自讨没趣。
潘巧云坐在孙雪娥旁边,怀里抱着儿子西门钧。孩子穿着一身大红的小袄,手里拿着一个拨浪鼓,正“咚咚”地晃着。潘巧云见气氛有些冷,故意把孩子举起来,笑着说:“弘哥儿,快给你吴妈妈看看,昨日教你的‘恭喜’,会不会做了?”
西门钧才刚会说话,口齿不清地喊了声“妈妈”,然后小手拍了拍,算是“恭喜”。吴月娘见了,脸上露出一点笑意:“弘哥儿真聪明,比你爹小时候还机灵。”
潘巧云笑得更得意了,抱着孩子,眼神瞟向潘金莲,语气带着炫耀:“可不是嘛,弘哥儿是老爷的长子,将来可是要继承家业的。我这做娘的,也不求别的,就盼着他将来有出息,别像有些人似的,只知道盯着眼前那点小恩小惠,没什么大出息。”
她说着,还故意摸了摸孩子身上的大红袄:“这袄子是用江南的云锦做的,老爷特意让人给弘哥儿做的,说小孩子家,穿红的喜庆。有些人就算得了云锦,也穿不出这份福气,毕竟不是谁都有弘哥儿这样的好命。”
这话里的讽刺,几乎是明摆着的了。潘金莲依旧没说话,只是端起桌上的茶盏,轻轻抿了一口。茶是冷的,像她此刻的心境。她知道,潘巧云靠着儿子,有恃无恐,这种优越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压下去的。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丫鬟的通报:“六姨娘到——”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门口。李瓶儿走了进来,穿着一身新做的缕金百蝶穿花云锦裙,那裙子是正红色的,上面用金线绣着百蝶穿花的图案,在灯光下闪着耀眼的光,比那日听雨轩的胭脂红罗裙还要张扬。她的头上戴着一套赤金红宝头面,凤钗上的红宝石有鸽子蛋那么大,走路时,钗尾的东珠晃来晃去,叮当作响,生怕别人看不见她的富贵。
她手里捏着一块绣着鸳鸯的丝帕,走到吴月娘面前,微微屈膝,声音娇滴滴的:“妾身见过夫人,夫人今日气色真好,定是昨晚睡得香。”
吴月娘点了点头,语气平淡:“坐吧,今日怎么来得这么晚?”
李瓶儿挨着吴月娘坐下,故意把裙摆往旁边挪了挪,露出裙子上精致的花纹:“回夫人,是妾身昨日贪凉,受了点风寒,今早起来头晕,就多耽搁了一会儿。还好老爷心疼妾身,特意让厨房给妾身炖了燕窝粥,喝了才舒服些。”
她说着,眼神瞟向潘金莲,嘴角带着一丝得意的笑——她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西门庆最疼的还是她,就算潘金莲得了一匹杭绸,也比不过她的燕窝粥。
潘金莲低着头,看着自己的鞋尖。她能感觉到李瓶儿的目光像针一样扎在她身上,带着冰冷的敌意。但她没抬头,也没说话,只是默默承受着。她知道,此刻的隐忍,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反击。
请安的过程中,李瓶儿变着法儿地炫耀自己的宠爱。一会儿说“老爷昨日给我买了一支新的玉簪,说是和田玉的,可温润了”,一会儿又说“老爷说下月带我去城外的别院散心,那里的牡丹开得正好”,一会儿还娇滴滴地跟吴月娘撒娇:“夫人,妾身最近总觉得腰酸,您能不能让张嬷嬷给我做个软点的靠垫?老爷说我坐着不舒服,他也心疼。”
吴月娘脸上带着笑,心里却未必舒服,只是点了点头:“好,让张嬷嬷给你做两个,选最好的棉花。”
李瓶儿见吴月娘应了,笑得更甜了,目光再次投向潘金莲,带着十足的挑衅——仿佛在说“你看,就算你得了杭绸,老爷最疼的还是我,夫人也得让着我”。
潘金莲始终低眉顺眼,没插一句话,没看她一眼,仿佛李瓶儿说的那些话,都与她无关。直到请安结束,她都是第一个起身告退,脚步平稳,没有丝毫慌乱。
走出颐福堂,阳光有些刺眼,潘金莲抬手挡了挡。春梅跟在她身后,小声说:“主子,李瓶儿也太过分了,明着暗着都在跟您炫耀,好像老爷是她一个人的似的。”
潘金莲放下手,看着前面的抄手游廊。廊下的丫鬟婆子们见了她,都低着头,却偷偷用眼角瞟她,嘴里还窃窃私语着什么。她能听到几句零星的话:“……就是她,刚得了老爷的杭绸,六姨娘都气坏了……”“……我看她也得意不了几天,六姨娘怎么会放过她……”“……听说夫人都给她分布裙了,这是故意敲打她呢……”
这些声音像小虫子一样,钻进潘金莲的耳朵里,让她有些烦躁,却又很快平静下来。她知道,仆役们都是见风使舵的,谁得宠就巴结谁,谁失势就踩谁。现在她“复宠”了,她们既好奇,又带着观望,还盼着她和李瓶儿斗起来,好有热闹看。
回到绮罗阁,潘金莲让春梅把院门关了,然后走到桌前,打开那个樟木匣子,拿出那匹杭绸。她再次抚摸着缎面,冰凉的触感让她清醒。她知道,西门庆的这点“新鲜感”,就像一场短暂的春雨,浇不湿她脚下的土地,却能引来无数觊觎的目光。吴月娘的敲打,孟玉楼的讽刺,孙雪娥的不屑,潘巧云的炫耀,李瓶儿的敌意,还有仆役们的窃窃私语……这些都是围绕着“宠”字而来的暗流,稍有不慎,就会被卷入其中,万劫不复。
“春梅,你去给我取纸笔来。”潘金莲忽然说。
春梅愣了愣,还是听话地取来纸笔。潘金莲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名字:吴月娘、李瓶儿、孟玉楼、潘巧云、孙雪娥、李娇儿。然后在每个名字后面,写下她们的弱点和在意的东西:
- 吴月娘:在意正室地位、管家权,弱点是怕老爷厌弃。
- 李瓶儿:在意老爷宠爱,弱点是怕失宠、怕别人比她风光。
- 孟玉楼:在意钱财、面子,弱点是嫉妒心强、爱搬弄是非。
- 潘巧云:在意儿子、优越感,弱点是怕儿子出事。
- 孙雪娥:在意旧身份、不甘心,弱点是性格孤僻、易冲动。
- 李娇儿:在意安稳、不惹事,弱点是怕卷入纷争。
写完后,她看着纸上的字,轻轻叹了口气。这座宅门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和弱点,而这些欲望和弱点,就是她们互相攻击的武器。以前她不懂,现在她懂了——想要活下去,不仅要保护好自己的弱点,还要学会利用别人的弱点。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小厮的通报:“老爷来了——”
潘金莲心里一动,连忙把纸条揉成团,扔进旁边的炭盆里。纸团很快烧了起来,化作灰烬。她整理了一下衣裳,走到门口迎接。
西门庆走进来,脸上带着几分酒气,显然是从外面应酬回来的。他看到潘金莲,笑了笑:“今日在颐福堂,没受委屈吧?”
潘金莲微微屈膝,声音轻柔:“多谢老爷关心,妾身没有受委屈。夫人和姐姐们都很照顾妾身。”她没有抱怨,也没有告状,只是平静地陈述。
西门庆有些意外,他原以为潘金莲会跟他诉苦,没想到她这么“懂事”。他走上前,扶住她的手:“委屈了就跟我说,别自己憋着。”
潘金莲抬起头,眼里带着一点湿润,却没哭:“妾身知道老爷疼妾身,这就够了。妾身不想给老爷添麻烦。”
这番话,既表达了对西门庆的依赖,又体现了自己的“懂事”,正好戳中了西门庆的软肋。他最烦女人之间的争吵,潘金莲的顺从,让他觉得轻松。他笑了笑,从怀里掏出一支玉簪,递给潘金莲:“今日路过珠宝铺,见这支簪子好看,就给你买了。”
那是一支白玉簪,簪头雕着一朵小小的梅花,温润通透,比潘金莲之前戴的银簪好看多了。潘金莲接过簪子,眼里露出一点惊喜,却又很快压下去:“老爷,这太贵重了,妾身不能要。”
“让你拿着你就拿着。”西门庆把簪子塞到她手里,语气带着几分强势,却也有几分宠溺,“你是我的姨娘,戴点好东西怎么了?”
潘金莲低下头,小声说:“多谢老爷。”她知道,西门庆这是在补偿她,也是在继续他的“新鲜感”。而她,只能接着,然后用这份“新鲜感”,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当晚,西门庆留在了绮罗阁。潘金莲亲自下厨,做了几道他爱吃的菜:红烧肉炖得软糯入味,清蒸鲈鱼鲜嫩可口,还有一碗莲子羹,清甜解腻。吃饭的时候,她没有像李瓶儿那样不停地撒娇,也没有像潘巧云那样总提孩子,只是安静地伺候他,偶尔跟他说些院子里的趣事,比如“今日我院子里的石榴花开了,比去年还红”,或者“春梅给我绣了个荷包,针脚还挺细”。
西门庆吃得很开心,也聊得很尽兴。他觉得,潘金莲比李瓶儿更懂他,比潘巧云更温顺,这种“恰到好处”的陪伴,让他觉得很舒服。临走时,他摸着潘金莲的头:“往后我会常来的。”
潘金莲送他到门口,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夜色里,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她知道,西门庆的“常来”,只会让暗流更汹涌,让她的处境更危险。但她也知道,她没有退路了。
回到暖阁,她拿起那支白玉簪,对着镜子插在鬓边。镜中的女子,穿着月白色的素裙,戴着温润的白玉簪,眉眼间带着一丝温顺,眼底却藏着冷厉。她轻轻勾起嘴角,眼神坚定——既然低调换不来安宁,那她就迎战。吴月娘、李瓶儿、孟玉楼……你们想斗,那我就陪你们斗到底。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桌上的杭绸上,泛着柔和的光。而绮罗阁里的暗流,却在月光下,悄悄涌动,越来越急,越来越险。
(本集终)
下集内容提示:【瓶儿发难初交锋】
李瓶儿的妒火积累到顶点,终于按捺不住,率先对潘金莲发起实质性攻击。她或许会选择一个西门庆不在府的时机,直接闯入绮罗阁,借题发挥,言语刻薄刁难,甚至动手打砸物品,试图激怒潘金莲犯错,或至少给她一个狠狠的羞辱和下马威。潘金莲面临正面冲突,是忍气吞声,还是巧妙周旋?这将是她入府后第一次真正的危机应对考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558/5034863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