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0章 吕氏,来自后世的辩护
天幕上,朱及第似乎对关于朱元璋相貌的讨论意犹未尽,但新的留言很快吸引了他的注意。
“哦?又有一位网友‘理性吃瓜’留言,看起来有点长啊。”
朱及第扶了扶并不存在的眼镜,念道:“主播,我连着看了几天你的直播,发现你讲述的很多关于明初的‘奇案’,尤其是涉及到太子次妃吕氏的部分,总带着一种强烈的暗示,好像她是个祸国殃民、心思深沉的妖后一样。如果按你描述的这些‘可能性’和‘传言’,让洪武大帝朱元璋本人听到了,以他老人家的脾气,这位吕妃娘娘恐怕早就被拖出去砍了十回八回,甚至株连九族了吧?”
这话像一根冰冷的针,精准地刺中了奉天殿前每一个人敏感的神经。
所有人的目光,再一次不由自主地、齐刷刷地转向广场那个阴暗的角落——那里,停着一辆孤零零的囚车,里面关着的,正是早已形容憔悴、双目无神的太子次妃吕氏。
难道……不是吗?天幕之前透露的“天命之女”、可能阻碍陛下见燕王、儿子丢了江山……哪一条不够她死罪?
朱及第的话还在继续,语气却变得有些不同,带着一种试图“拨乱反正”的意味:
“但是,我想提出另一种看法哈。我们抛开那些缺乏实锤的阴谋论,只看有明确史料记载的部分:吕氏作为太子朱标的继妃,在历史上留下的记录,其实更像是一个……努力做好本分的、甚至有些憋屈的传统女性。”
“首先,她对常氏所出的嫡子朱雄英、朱允熥,史料上从未记载有过任何苛待或迫害行为。相反,在朱标去世后,她作为未亡人,实际上也承担了照料朱允熥这个失去双亲的孩子的责任。做一个合格的、甚至不错的继母,这一点,她可能并没有失职。”
“其次,终洪武一朝,直至建文朝,没有任何记载表明吕氏曾经干涉过朝政,或者为自己的家族谋取过什么非凡的利益。她的家族背景并不显赫,在勋贵如云的明初根本排不上号,这也使得她缺乏兴风作浪的资本和底气。”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朱及第的声音加重了些,“她的儿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继而继承皇位,这从根本上说,是朱元璋和(在世的)太子朱标共同做出的决定,是当时政治环境和现实考量下的产物。把这归咎于一个深宫妇人‘狐媚惑主’或者‘野心勃勃’,是否太过简单粗暴,甚至有点……甩锅给女人的嫌疑呢?”
“儿子当了皇帝,这本身并不是她的原罪。将她后来被塑造成‘妖后’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源于她儿子削藩失败、丢了江山后,胜利者一方出于政治需要进行的宣传和抹黑。说白了,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这一连串的“辩护之词”,如同平静湖面投入巨石,在奉天殿前激起了更大的波澜。
文武百官们面面相觑,脸上浮现出困惑和一丝……动摇。
对啊……仔细想想,吕氏进宫以来,似乎一直谨小慎微,待人温和,没听说有什么恶行。太子妃常氏去世后.....呸呸,现在常太子妃还活得好好的呢!至于她儿子被立为皇太孙……那确实是老皇帝和太子爷的意思啊!
难道……我们真的冤枉她了?难道后世之人,对她竟有如此……公允的评价?那些“天命之女”、“扫把星”的猜测,只是基于结果倒推原因的恶意揣测?
无数道目光再次聚焦囚车,里面的吕氏似乎也隐约听到了天幕的话,死寂的眼眸里微微泛起一丝极其微弱的、难以察觉的波澜,那是绝望中透出的一丝茫然的光。
冰冷、坚硬的囚车木栏,像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将吕氏与外界的一切荣华、温情乃至希望彻底隔绝。连日来的恐惧、冤屈、以及对未来命运的绝望,早已将她折磨得形销骨立,意识昏沉。她甚至已经麻木,不再去听那天幕又说了什么惊世骇俗的话,反正无非是给她定下更多的罪状。
然而,天幕上那个陌生声音平和的话语,那些“努力做好本分”、“合格继母”、“未曾干政”、“家族不显”、“并非原罪”、“胜利者书写”……这些她从未想过会与自己联系在一起的、甚至带着一丝辩护意味的词语,像一缕极其微弱、却顽强无比的光,硬生生穿透了她几乎封闭的心防。
她……是在为我说话?
吕氏猛地抬起头,枯槁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除绝望和麻木外的神情——那是极度的惊愕和一丝不敢置信的希冀。她努力侧耳,贪婪地捕捉着天幕传来的每一个字,生怕听漏了一个音节。
难道……后世之人,并非全都视我为祸水妖孽?也有人……认为我是冤枉的?
这股突如其来的“公正”评价,像一剂强心针,让她几乎冻僵的血液重新开始缓慢流动,心底死寂的灰烬中,竟然冒出了一星几乎不可能的火苗。也许……也许陛下和娘娘听了这些话,会……会重新考量?也许我……还有一线生机?
但这念头刚一升起,就被更深的恐惧瞬间扑灭。
希望越大,失望便越痛彻心扉。
她太了解陛下了。天威难测,圣心独断。这突如其来的“辩护”,究竟是救命的稻草,还是催命的符咒?陛下会不会因为被后世“说教”而感到恼羞成怒,反而更快地处置她,以显示其不容置疑的权威?
这种在绝望中看到微光,又生怕微光转瞬即逝反衬得黑暗更加深邃的痛苦,折磨得她几乎要窒息。她纤细的手指死死抠着冰冷的木栏,指节泛白,身体控制不住地微微颤抖。
而就在同时,刚刚被北平府的燕山卫军卒粗暴地押解过来、同样塞进囚车的原太常寺卿吕本(吕氏之父),此刻也正经历着同样的冰火两重天。
吕本面如死灰,他一生谨小慎微,钻研礼法,好不容易靠着女儿成了太子岳丈,本以为能光耀门楣,谁曾想转眼就跌入地狱。他本已万念俱灰,认定吕家大难临头,无人可救。
此刻听到天幕竟有人为女儿辩白,他浑浊的老眼里猛地迸发出一丝精光,像是溺水之人看到了漂浮的木板!有理!说得有理啊!我女儿是何等温婉守礼之人,怎会是什么妖后!陛下明鉴啊!
他激动地想高呼冤枉,但目光所及,却是周围冰冷警惕的眼神。那刚刚燃起的激动火焰,瞬间被一盆冰水浇灭,只剩下彻骨的寒意。
龙椅上,朱元璋的眉头死死锁紧,脸上的肌肉微微抽动。
天幕的话,像小锤子一样一下下敲打在他的心头。
冤枉?或许吧。
他朱元璋杀人,需要百分之百的证据吗?很多时候并不需要。他需要的是消除隐患,是防患于未然,是为了大明江山的稳固,宁可错杀,不可错放!
这个吕氏,无论她本人是忠是奸,是贤是愚,她已经被天幕和“未来”绑定在了一起。她的儿子会当皇帝,又会丢江山;她被称为“天命之女”,这本身就意味着巨大的、不可控的变数!
留着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并且明显与自己的其他儿子(老四、老五一直到.....所有洪武三十一年后在世的儿子)成为死敌的女人,将来必生祸端!无论她本人有没有错,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错误,一个可能引爆未来的火星子。
必须除掉!以绝后患!
这个念头在朱元璋心中愈发坚定。天幕的辩护,反而让他更清晰地看到了“后世的争议”,而这争议本身,就是危险的土壤。
但是……就在杀心已定的这一刻,老朱心里又猛地冒出一层顾虑,让他硬生生压下了立刻下令的冲动。
这该死的天幕!它太能折腾了!今天能把吕氏说成一朵白莲花,谁知道明天、后天它又会放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东西来?
万一……万一它明天又来个反转,拿出什么“铁证”证明吕氏确实包藏祸心呢?那自己今天因为听了它的“辩护”而犹豫,甚至将来可能被它暗示为“冤杀贤妇”,岂不是又被他朱及第当猴耍,狠狠地打了自己的脸?
堂堂洪武大帝,被一个后世小子弄得朝令夕改,像个犹豫不决的妇人?这比杀错一个人,更让他难以接受!
杀,还是不杀?
什么时候杀?
朱元璋的目光阴鸷地在囚车和天幕之间来回移动,第一次在一个他认为本该很简单的问题上,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棘手和……憋屈。
这天幕,简直是他帝王生涯中最大的变数和烦恼!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463/4437475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