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5章 到底是谁的功劳
天幕上,朱及第似乎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刚才抛出的“社死”炸弹有多大威力,还很自然地拍了拍手,总结道:
“好啦,刚才咱们聊的这个呢,就是《大明皇家奇案录之永乐快乐曲》第一弹:揭秘朱棣的子女为何全部诞生于洪武十九年之前!”
“噗——!”
底下刚刚稍微平复一点的众人,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和憋笑。还“永乐快乐曲”?这后世小子起名真是缺了大德了!这哪是快乐,这分明是给永乐大帝处刑啊!
而站在前方的朱元璋、马皇后,以及人群中的魏国公徐达,这三家长辈的脸色同时微微一变,心里咯噔一下。
洪武十九年之前?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从洪武十八年开始,他们的儿子/女婿……就可能……不行了?
老朱的脸皮抽搐了一下,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身边依旧面红耳赤、恨不得原地消失的四儿子,眼神里第一次除了恼怒,还掺杂进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同情?老四这娃,以后瞧着风光,背地里这么惨?
马皇后则是轻轻叹了口气,忧心忡忡地望了一眼偏殿方向,担心着徐家丫头未来的幸福。
徐达更是眉头紧锁,拳头捏了又松。他娘的!老子出生入死挣来的国公之位,宝贝闺女嫁过去,未来姑爷竟是这般光景?这……这找谁说理去!
天幕上的朱及第显然没打算深入探讨这个“悲伤”的话题,话锋一转:
“至于洪武十八年以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这种……呃,状况,我们目前史料匮乏,不得而知。不过呢,按我们现在掌握的资料,燕王朱棣是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的。而他早期最有名的一次军事行动,发生在洪武二十三年!这一年,晋王、燕王二位殿下,奉命随同征虏前将军、颍国公傅友德出征漠北,讨伐北元残余!”
“傅友德?”底下队列里的颍国公本人一个激灵,脖子一缩,心里暗暗叫苦:“咋还有我的事儿?带皇子出征这活儿果然是天底下最难的差事!功劳是皇子的,黑锅是自己的!以后这等事,能推必须推!”
正当傅友德暗自嘀咕时,天幕上异变突起!
只见一行闪着金光的大字(后世称为“打赏飘红”)猛地从光幕上方划过,格外醒目:
【网友‘爱历史的螺丝钉’打赏飞船x1并留言:UP主更正一个错误!朱棣的最后一个孩子朱高爔出生于其32岁时,也就是洪武二十五年!只是出生后不久便夭折了。也正是在这两年前,也就是洪武二十三年,他随傅友德出征时成功迫降了北元太尉乃尔不花!】
“洪武二十五年?”这下轮到傅友德楞神了,“如果说朱棣最后一个儿子是洪武二十五年生的,那么就是洪武二十四年怀上的,那么洪武二十三年这次军事行动,燕王朱棣回来后一切都很正常,应该跟我无关,只是我咋去跟人解释,这一解释岂不是向大家重复燕王朱棣在洪武二十五年后那啥了吗?看来我也比窦娥还冤!!!”
还没等众人消化这个新信息,又一行更加刺眼的金色飘红猛地窜了出来,带着明显的火药味:
【网友‘晋王才是真战神’打赏航母x1并留言:错误!再更正前面那个螺丝钉的错误!劝降乃尔不花的功劳是我太原晋王朱棡的!与燕王朱棣无关!勿cue!】
静!
奉天殿前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唰”地一下,从面红耳赤的燕王朱棣身上,猛地转向了旁边一脸愕然的晋王朱棡!
朱棡自己都懵了,张着嘴,指着自己的鼻子,看看天幕,又看看身旁脸色瞬间黑如锅底的四弟,脑子里一团浆糊。
我?乃尔不花?我干的?我怎么不知道我以后这么牛逼?
天幕之上,因为这两条截然相反、且都带着“重金打赏”的飘红,瞬间炸开了锅!
光幕右侧,代表实时评论的区域,文字如同瀑布般疯狂刷新滚动:
“支持晋王!晋王府史料明明记载是晋王主功!”
“放屁!《明太宗实录》白纸黑字写的是燕王奇谋!”
“呵呵,永乐朝修的史你也信?晋王死的早,没法说话是吧?”
“就是!朱老四抢侄子皇位,抢哥哥功劳,传统技能了!”
“燕王粉滚粗!晋王殿下威武!”
“晋吹省省吧,没有燕王,乃尔不花能那么老实投降?”
两派网友吵得不可开交,引经据典,互相攻讦,俨然一场跨越时空的键盘大战。
而这每一句争吵,都像是一记记无形的耳光,噼里啪啦地扇在奉天殿前众人的脸上,更是扇在燕王朱棣和晋王朱棡的心上!
朱棣的脸色已经从通红变成了铁青,牙关紧咬,拳头捏得咯咯作响。耻辱!天大的耻辱!不仅被怀疑不行,现在连浴血沙场挣来的功劳都要被质疑是抢来的?!
而朱棡,从最初的懵逼,到看着天幕上那些支持自己的言论,眼神逐渐变得复杂起来。疑惑、惊讶、一丝隐秘的得意,还有更多的……是不安。他偷偷瞟了一眼身边气压极低的四弟,心里七上八下。
此刻,奉天殿内,绝大多数勋贵文武大臣,虽然嘴上不敢说,但心里那杆秤,已经不由自主地偏了。
这还用猜吗?
一个皇帝,尤其是抢了侄子皇位才上位的皇帝,他为了证明自己天命所归,武功赫赫,在修史的时候,把死去的哥哥的功劳算到自己头上,太正常不过了! 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话放在哪儿都没错!
而一个亲王,尤其是一个早逝的亲王,他敢去抢未来皇帝的功劳?借他十个胆子也不敢!
看来,这劝降乃尔不花的大功,十有八九……真就是晋王朱棡的!
这《永乐快乐曲》第二弹,来的可真够劲爆的!这已不仅仅是朱棣的“社死”,更是一场关乎名誉、功绩、甚至人品的大型公开处刑现场!
朱棣站在原地,感受着周围那些意味深长、欲言又止的目光,只觉得浑身冰冷,如坠冰窟。
就在满殿勋贵文武都沉浸在“晋王之功被燕王所窃”的惊人推论中,用各种复杂的眼神偷瞄着脸色铁青的朱棣和神色变幻的朱棡时,却有一个人,注意到了另一个更细微、却可能更致命的细节。
魏国公徐达,这位看似粗豪、实则心细如发的大明军神,浓眉之下那双锐利的眼睛,死死盯住了天幕上刚刚飘过的一行评论——“永乐朝修的《明太宗实录》白纸黑字写的是燕王奇谋!”
《明太宗实录》?
太宗?
徐达的心猛地一跳!
他清晰地记得,之前天幕提及自己那未来女婿时,用的称号是“明成祖”!
成祖?太宗?
这两个都是庙号啊!一个皇帝,怎么可能有两个庙号?
电光火石间,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劈入徐达的脑海:除非……除非这庙号不是同一朝所上!“太宗”,极有可能是棣儿自己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外孙,在棣儿驾崩后给他上的庙号!而“成祖”……恐怕是更后面的后世之君,因为某种特殊原因(比如,认可其再造山河之功?),追尊的!
这么一想,徐达那颗因为女婿被质疑“不行”和“抢功”而揪紧的心,忽然稍稍放下了一些。
如果棣儿最终能得一个“太宗”的庙号,那至少证明,他的帝位最终是被他的儿子、自己的外孙所承认和继承的!至于后面为什么又变成“成祖”,那都是后话了,无关大局。
徐达下意识地抬眼,飞快地瞥了一眼龙椅方向。
只见朱元璋依旧沉浸在儿子们可能发生的龃龉和傅友德带皇子出征的麻烦事里,眉头紧锁,显然没留意到“太宗”与“成祖”这两个庙号之间的微妙差异和背后可能隐藏的惊涛骇浪。
徐达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没注意到最好。
最好永远别注意到。
若是将来真有哪个不开眼的拿这两个庙号说事,质疑棣儿皇位的正统性……那他这个做岳父的,少不得要绞尽脑汁,提前想好一套说辞,来替自己的宝贝女婿转圜解释一番了。
他重新将目光投向天幕,看着那上面依旧争吵不休的弹幕,眼神变得深邃起来。
这《永乐快乐曲》,快乐的恐怕只是看客。对于旋涡中心的人而言,每一弹,都是扎心的刀啊。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463/4437475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