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 第107章 储位暗流与永乐亲征

第107章 储位暗流与永乐亲征


天幕上的朱及第并未在“两个大明”的争论上停留过久,他话锋一转,回到了昨日关于立储的悬念:“好了老铁们,咱们书归正传。关于永乐大帝最终选了谁当太子,答案其实很明确——就是原来的燕世子,嫡长子朱高炽。”

此言一出,偏殿中的燕王妃徐妙云下意识地抚住胸口,长长舒了一口气,悬着的心总算落下一半。长子名分已定,这无疑是最大的保障。

然而,朱及第紧接着的“但是”,让她的心瞬间又提到了嗓子眼。“但是,朱高炽这个太子当得可一点都不轻松。他的太子之位,自始至终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天幕下的徐妙云手指骤然收紧。

“一方面,是他的身体健康问题。”朱及第的语气带着一丝惋惜,“他体型肥胖,行动不便,健康状况堪忧。这甚至让那些最坚定支持嫡长继承制的正统文臣们,内心都不免犯嘀咕:这位太子爷,真的能活得过他那位精力充沛、常年征战沙场的父亲吗?万一陛下未崩而太子先薨,国本又将动摇?”

“另一方面,”朱及第的声音低沉下来,带来了一个更沉重的消息,“就在永乐五年,一位关键人物的去世,让太子失去了最坚固的屏障——他的母亲,徐皇后崩逝了。”

画面似乎也随之黯淡。“徐皇后的离世,原因复杂。一是当年死守北平时,寒冬腊月,操劳过度,身体埋下了病根;二来,或许也与她的亲弟弟、被永乐帝禁闭的魏国公徐辉祖在郁郁中去世有关,姐弟情深,此乃双重打击。”

“母亲的去世,是朱高炽最大的损失。”朱及第强调道,“而在汉王朱高煦看来,压在自己头顶的大山仿佛移开了一半,他的希望之火,再一次熊熊燃烧起来。他认为,失去了母亲庇护的长兄,将更容易被撼动。”

“然而……”朱及第又是一个经典的转折,“尽管形势对太子似乎处处不利,但永乐大帝本人也陷入了巨大的困境之中。”

“他自己得位不正,内心深知‘靖难’之举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他一方面极度担心后世有效仿者以此为例起兵作乱,另一方面更害怕自己的儿子们重演唐朝玄武门之变的悲剧,手足相残。因此,在立储问题上,他其实左右为难,格外谨慎。”

“而随后,太子朱高炽在监国理政中表现出来的沉稳、仁厚和在文臣中的威望,与汉王朱高煦日益显露的骄纵、跋扈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天平,在皇帝的审视下,开始逐渐且不可逆转地向太子一方倾斜。”

“当然,汉王朱高煦也并非没有资本,他的身后是众多在靖难之役中浴血拼杀、功勋卓著的新贵集团。”朱及第话锋一转,语气中带上了几分冷静的分析,“然而,若我们将永乐朝的靖难功臣集团,与洪武朝太祖皇帝手下的开国功臣集团放在一起比较,便会发现一个残酷的事实——二者之间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天幕上仿佛出现了一幅群英谱,一边是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傅友德、邓愈、汤和等身影,另一边则是朱能、丘福、张辅、陈亨、谭渊等靖难将领。

“这种差距,并非单纯体现在勇武或战功上,更核心的在于**战略层面独当一面的统帅型人才的极度匮乏**。”朱及第一针见血地指出,“太祖的开国功臣们,是在席卷天下、覆灭强元的宏大战争中锤炼出来的。徐达可统帅五十万大军,如臂使指,进行跨区域的战略性决战;常遇春为先锋则无坚不摧,自成一路统帅亦能堪当大任;李文忠、冯胜等人皆能独立经略一方,统筹全局。他们是能开创局面、决定战略方向的‘帅才’。”

“而反观靖难功臣,”他的语气变得审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包括备受汉王推崇和支持的将领,更多是优秀的‘将才’,而非‘帅才’。成国公朱能,忠勇善战,是朱棣麾下头号大将,但其主要功绩在于冲锋陷阵和忠诚执行燕王的战略指令,缺乏独立指挥超大规模军团进行国战级决战的经验和能力。淇国公丘福,同样以勇猛著称,是冲锋陷阵的好手,但其性格急躁,缺乏名帅应有的沉稳和谋略。”

朱及第甚至将目光投向了汉王朱高煦本人:“就连极力争取太子之位、在军中拥有极高声望的汉王朱高煦,其个人能力的长板也主要体现在‘勇’字上。他是一员冲击力极强的猛将,在战场上数次救父,堪称‘万人敌’。但治理国家、运筹帷幄、平衡朝局,这些需要极高政治智慧和深远战略眼光的‘为君之才’、‘为帅之能’,恰恰是他明显的短板。他能够完美地执行命令、摧城拔寨,但要他独立制定并执行一个关乎国运的宏大战略,则力有未逮。”

“这种顶级帅才的断层,使得永乐朝的武功高度依赖于朱棣皇帝本人的亲力亲为。一旦离开皇帝的亲自调度和指挥,整个军事机器的效能和应对大规模、高强度战争的能力,就要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而检验他们真正成色的机会,很快就到来了。”天幕画面转为苍茫的北方草原,风声萧瑟,“北元势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后再次壮大,瓦剌首领马哈木率部频繁南下,严重威胁边境安全。永乐帝任命他最信赖的将领之一,淇国公丘福为大将军,统率十万精锐北伐,意图再现当年明军横扫漠北的雄风,同时也未尝不是想给支持汉王的靖难功臣集团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然而,画面陡然变得悲壮而凝重。“然而,结果却是一场灾难。轻敌冒进的丘福,低估了对手的智慧和实力,孤军深入,在胪朐河畔陷入瓦剌重围。最终,明军援绝粮尽,全军覆没,淇国公丘福本人以及王聪、火真、王忠、李远等五位靖难公侯全部战死沙场!此役,是明成祖时期一次极为惨痛的失败,也像一盆冷水,浇醒了人们对靖难功臣实际能力的过高期待。”

天幕下的朱元璋听到这里,忍不住冷哼一声,语带讽刺:“咱还以为老四手下都是什么能人,原来尽是这等货色!靠着比烂上了位,真遇到硬仗就原形毕露!”

“淇国公丘福的战死和十万大军的覆没,令永乐帝勃然大怒!”朱及第的声音陡然升高,“而紧接着,他做出了一个震惊朝野的决定——”

天幕下的朱元璋仿佛预感到了什么,眉头紧紧皱起。

“——他决心,亲自挂帅,出征漠北!”

“什么?胡闹!!!”

天幕下的朱元璋瞬间暴怒,猛地从龙椅上站起,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混账东西!他当皇帝当腻了吗?!天子乃国家根本,万金之躯,岂能轻履险地!万一有一个闪失,大军覆没于外,朝堂空虚于内,整个大明立刻就是群龙无首、天下大乱之局!他这个逆子,到底是去打仗,还是去亡国的?!”

震怒的吼声在奉天殿前回荡,所有人都被洪武大帝这突如其来的盛怒震慑得大气不敢出。而跪在殿下的朱棣,则把头埋得更低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463/4437469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