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胖太子的另一面
天幕上,朱及第对太子朱高炽在“赵王案”中表现的称赞余音未落,弹幕区立刻炸开了锅,大量截然不同的观点如同冷水泼入热油,瞬间引发了更激烈的争论。
“主播你别被史书骗了!朱高炽要真那么单纯仁厚,能在老爹和弟弟的夹击下活到最后还顺利登基?”一条弹幕尖锐地指出。
“就是!我看那‘朱高燧案’水深得很!说不定就是朱高炽自导自演的一出好戏!一方面狠狠打击了最有威胁的弟弟之一朱高燧,彻底废掉他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又在老爹面前扮演了宽宏大度、顾全兄弟情谊的好大哥形象,一举两得!”
“高!实在是高!这波操作简直是又拉又打,政治手腕拉满!”
“楼上真相了!千万不要小瞧了胖子,胖子奸着呢!(狗头保命)”
“同意!一个能在永乐帝那种猜忌心极重的雄主和汉王朱高煦那种勇猛跋扈的弟弟双重压力下,稳坐太子之位二十年的人,绝对不可能是个傻白甜!他绝对是顶级玩家!”
“尤其别忘了,他面对的生存环境,比当年的太子朱标险恶一万倍!朱标虽然有二十多个弟弟,但哪个敢、哪个能真正威胁到他的地位?太祖皇帝和马皇后给他打造的是铜墙铁壁!朱高炽有什么?他只有一个时刻可能废了他的爹和一个时刻想弄死他取而代之的弟弟!他的仁厚,很可能只是他生存的策略和保护色!”
这些犀利甚至有些“诛心”的评论,如同剥洋葱般,一层层撕开了朱高炽“仁厚太子”的固有标签,露出了其下可能更为复杂的权力算计和生存智慧。
天幕之下,奉天殿前,那些刚才还对朱高炽升起无限好感的文官们,心情如同坐过山车一般,瞬间从赞赏的高峰跌入了疑虑的谷底。他们仔细琢磨着网友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是啊,在永乐朝那种环境下,仅仅依靠仁厚,真的能保住太子之位吗?
回想起天幕之前透露的永乐帝的猜忌、汉王的嚣张,他们不得不承认,网友的分析或许更接近残酷的真相。
太子朱高炽的“仁厚”,或许并非纯粹的道德品质,而是一种极其高明的政治姿态和生存策略。这种认知,让他们刚刚放松的心情又一下子沉到了底,甚至生出一丝寒意——未来的官场,恐怕比想象的还要复杂和凶险。
在一片沉寂和低气压中,龙椅上的朱元璋却再次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他并没有因为网友的“扒皮”而愤怒或失望,反而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和了然。
“哼,迂腐!”他扫了一眼那些面露忧色的文臣,声音洪亮地说道,“你们啊,只听得进好话,听不得半点真章!”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深邃起来:“咱看,网友这些话,非但不是骂咱那胖孙子,反倒是说到了点子上!什么叫‘仁厚但有锋芒’?这就是了!”
“当太子,将来要当皇帝,光知道仁厚,那就是等着被人生吞活剥的肥羊!朱允炆倒是不‘奸’,他倒是像他父亲(朱标)一样纯良,结果怎么样?咱的大明江山差点就断送在他手里!他不是被老四抢了位子,就是被别的什么人抢走!”
朱元璋的语气带着一种历经沧桑的透彻:“在高炽那个位置上,他爹不像咱对标儿这样毫无保留地信任,他弟弟又虎视眈眈。他若是只知道一味仁厚,不懂得用手段、耍心机保护自己,平衡局面,他早就被啃得骨头都不剩了!他能稳坐太子位二十年,正说明了他既有仁厚之名收拢人心,又有足够的手腕和智慧应对明枪暗箭!”
“仁厚,是他的根底,是他能得人心的根本;但该有的锋芒和算计,一点也不能少!这才是咱老朱家合格的继承人!咱倒是觉得,这胖孙子,越听越对咱的脾气!”
朱元璋这番迥异于常人的见解,如同拨云见日,让众人再次愣住。他们仔细品味着皇帝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一位未来的君主,或许真的需要这种复合的特质。
只是,想到这位“对脾气”的孙辈未来那坎坷的境遇和沉重的担子,众人心中依旧是百味杂陈。而朱标在一旁听着,对四弟一家那复杂的局面,更是感同身受,叹息不已。
天幕之上关于太子朱高炽真实面目的激烈争论,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又一块巨石,在天幕下的洪武勋贵心中激起了更深层次的波澜和盘算。未来,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也让他们不得不开始思考更长远的布局。
许多勋贵内心都在暗自计较:如今天幕出现,揭示了未来的种种可能,太子朱标和皇长孙朱雄英的命运未必就会如天幕所言那般早早离世。但……谁又能保证呢?毕竟,帝王之命牵连着整个天下的气运和历史走向,绝非轻易就能改变的。
那么,现在就开始投资明显拥有“潜龙”之相的燕王朱棣一家,是否是一条捷径?这个念头极具诱惑力。但风险也显而易见:当今陛下朱元璋和太子朱标都健在,且陛下对太子的爱护之心毋庸置疑。此时就急不可耐地去烧燕王的冷灶,一旦被陛下或太子察觉,会引来何等猜忌和怒火?这简直是在刀尖上跳舞,一步踏错,就是万劫不复。
“难啊……真是难啊……”这是许多勋贵心中共同的叹息。他们既害怕押错宝,更害怕过早站队而引火烧身。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在纠结于投资哪位皇子。有些人的眼光更为悲观,也更为清醒。
远在北平镇守的宋国公冯胜,此刻正将自己关在书房内,与他的次子进行着一场沉重的对话。他的脸上没有了往日征战沙场的豪气,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忧虑。
“儿啊,为父这些日夜观天幕,反复思量,我冯家未来,恐有一场大祸临头!”冯胜的声音低沉而肯定。
他的二儿子一惊:“父亲何出此言?我冯家对陛下忠心耿耿……”
冯胜抬手打断了他:“非关忠心与否。你细想,无论是靖难之役,还是永乐帝五次北征蒙古,这天幕之上,可曾提到过我冯胜,或我冯家子弟半个字的功劳?”
儿子闻言,仔细回想,脸色渐渐变了。确实,无论是南军统帅还是北征将领,似乎都与他冯家无关。
“事出反常必有妖!”冯胜长叹一声,眼神锐利,“要么,是我冯家在未来某个时间点早已失势,无缘参与这等大事;要么……就是在那之前,我冯家便已因故败落,甚至……不复存在了!否则,以我冯家今日之地位,怎会在后世的史书中寂寂无声?”
他看向儿子,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你大哥作为世子,必须留在应天,这是人质,也是责任。你跟随我在北平,目标也太大。为今之计,只能让你其他几个年幼的弟弟、子侄,尽早、尽量不动声色地……远离大明这是非之地。或许,还能为冯家保留一丝血脉香火。”
他的二儿子闻言,面露难色:“父亲,我冯家的根基与权力皆系于大明。人离乡贱,即便能安然离开,到了海外蛮荒之地,无兵无势,又岂能安稳?这……这真的保险吗?”
冯胜被儿子问得一时语塞,是啊,离了大明,他们这些勋贵又算什么呢?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对未知的恐惧攫住了他,令他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之中。
无独有偶,在太原镇守的颍国公傅友德,此刻也对着地图,陷入了与冯胜几乎一模一样的烦恼和恐惧之中。天幕没有提及,本身就是最可怕的信号。他们这些位极人臣的开国元勋,仿佛已经看到了命运终点那若隐若现的悬崖。
投资未来?他们此刻想的,已是如何能在未来的惊涛骇浪中,为家族求得一线生机,哪怕这生机,看起来是如此渺茫而艰难。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463/4437468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