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 第137章 无罪推定的震憾

第137章 无罪推定的震憾


天幕上,朱及第看着又一条网友留言,神色变得认真起来。他念道:“这位网友问:‘主播,我哥的事儿可能比较严重,估计得判好几年。但他坚持不认罪。我就是担心,他在里面会不会被严刑拷打啊?听说旧社会都兴这个。’”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很有代表性。”朱及第坐直了身体,语气郑重地说,“首先,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你:不会!在现代司法制度下,严禁刑讯逼供,这是铁律,是写进根本大法里的!你哥哥如果认为自己无罪,那么这是他的权利,他可以在里面保持沉默,不回答调查人员的问题,这是他的合法权益,会得到充分保障的。”

他接着开始系统地解释:“咱们现在的刑事案件,有一套非常严谨的流程。简单说,就是‘侦查、检察、审判’三权分立,互相制约。首先由警察机关负责侦查,收集证据;然后由检察机关负责审查证据,决定是否提起公诉;最后才由法院依法独立审判,做出有罪或无罪的判决。整个过程中,强调的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此时天幕上帖心地为大明时空的人写出了对应的几个部门,比如警察对应刑部、检察是负责审核警察办案程序是否合法,并决定是否提起诉讼的,而法院则对于大理寺……

“说到这个,我就不得不提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无罪推定’。”朱及第用手指敲了敲桌子,强调道,“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法院没有依法判决一个人有罪之前,他在法律上都是被假定为无罪的。办案机关不能把他当罪犯看,更不能为了获取口供就刑讯逼供。”

他结合自己的经历说:“就拿我这次进去来说吧。从被抓到审判,整个过程,办案人员都是很规范的。他们问话,主要是核实证据,记录我的陈述。我承认自己醉驾,是因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有酒精测试结果,有监控录像),根本不需要、也不允许他们对我动什么刑具。他们要是敢动我一下,那他们自己就先违法了,饭碗都得丢!”

“法律讲究的是证据链完整。”朱及第继续解释道,“比如我醉驾,有吹气测试的数值,有抽血备份,有道路监控拍到我开车歪歪扭扭,这些证据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足以认定我的罪行。口供只是证据的一种,而且不能是唯一证据,更不能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如果只有口供,没有其他证据印证,法院是不会判我有罪的。这就是为了防止冤假错案。”

朱及第这番关于“无罪推定”、“严禁刑讯”、“证据链”的讲述,在天幕下的洪武时空,引发了远比看到“豪华牢房”更为深刻的震撼和……不解。

“荒唐!”朱元璋几乎是脱口而出,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对犯人不打,他们岂会老实招供?焉知不是狡诈之徒借此隐匿罪行?”他执掌大明多年,深知刑狱之威。在他的认知里,三木之下(指古代刑具),何求不得?再嘴硬的犯人,一顿大刑下来,几乎没有不开口的。这后世的“无罪推定”,在他听来简直是纵容罪犯,匪夷所思。

但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精明的统治者,他又不得不承认朱及第话中的另一层逻辑:“只要一上刑,就很少有不招的……”  这句话点破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刑讯之下,屈打成招的冤案必然存在。只是,在朱元璋看来,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和破案效率,这种“代价”似乎是必须承受的。

而与朱元璋单纯从统治术角度思考不同,殿下的勋贵武将、乃至部分文臣,内心却掀起了更大的波澜!他们的思维,瞬间被“无罪推定”这四个字引向了更关乎自身利益的层面。

“无罪推定……证据链……”  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永昌侯蓝玉等人,彼此交换着眼神,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悸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悸动。

如果按照这个原则,那么岂不是说,连皇帝也不能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仅凭怀疑就定他们的罪?尤其是联想到之前天幕提到的,永乐朝李景隆因为家里有几件太祖赏赐的旧龙袍就被问罪削爵的事!

几位勋贵的心跳都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如果后世那套“法理”能在大明施行,那他们这些臣子的身家性命,无疑会得到极大的保障!至少,皇帝不能再像太祖和(未来的)永乐帝那样,凭借帝王心术和莫须有的猜忌,就对他们这些功臣勋旧举起屠刀了!家里供奉着皇帝赏赐的器物,本应是荣耀,却可能成为催命符的噩梦,或许就能避免?

这个念头如同野草,在一些勋贵的心中悄然滋生。虽然他们深知,在洪武朝这近乎不可能,但天幕所展示的后世规则,无疑给他们封闭的思想世界,打开了一扇充满诱惑的窗户。

朱元璋何等敏锐,他虽然无法完全洞察每个臣子内心的盘算,但殿内气氛那微妙的变化,以及勋贵们眼中一闪而过的异样光彩,让他隐隐感到了一丝不安。这后世的“法度”,似乎隐隐在挑战他赖以掌控朝局的绝对皇权。

朱及第最后总结道:

“所以啊,兄弟,把你心放肚子里。只要你哥没有犯罪,警察机关也不能强迫他认罪,只能自己找证据,但是……

我不得不说一点,一般来讲,如果已经抓进了看守所,那基本上就是警察已经掌握了证据,否则他们是不敢随便抓人的。

要知道,如果抓错了关错了,不仅国家要给被错抓错关的人赔偿,而且从警察到法官,每一级都要对案件终身负责的,到时追究下来,就得吃不了兜着走……所以,如果你哥确实犯了事,也不要有侥幸心理,如果认罪态度好,法律会给出公正的判决。但绝对不会有人对他动私刑,这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底线。”

天幕上,朱及第的话语坦然自信。天幕下,洪武君臣的心中,却因这陌生的“法治”理念,而激荡着怀疑、向往、恐惧与算计的复杂暗流。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463/4434075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