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 第144章 文官阴谋论的提出

第144章 文官阴谋论的提出


天幕上,朱及第在沉重地讲述了行军路线之谜后,脸上露出一丝哭笑不得的表情,他挠了挠头,说道:“各位观众,关于土木堡之变,除了我们刚才讨论的那些正经八百的原因,后世网络上还流传着一些……嗯……比较清奇的观点。我挑几条给大家看看,就当是紧张气氛中的一点调剂吧。”

说着,天幕上开始飘过一些标新立异的弹幕,这些弹幕试图用一套看似“逻辑严密”的论据来支撑其观点:

ID【历史幕后玩家】:“这绝对是文官集团的惊天阴谋!逻辑很简单——谁是最大受益者,谁就最有可能是策划者!你们看事后结果:1.最大障碍王振,死了!2.不听话的英宗,被俘了!3.掌握军权的勋贵们几乎全部战死!4.文官们支持的郕王朱祁钰上台了,成了明代宗!5.新皇帝登基,必然倚重拥立他的文官集团,王振时代的阉党势力被一扫而空!这一石四鸟,收益最大的是不是文官集团?这难道只是巧合?”

ID【权力博弈大师】:“楼上正解!再补充一点‘证据’:随军文官如邝埜、王佐等之死,完全可以解释为‘必要的牺牲’以增加可信度,或者干脆就是计划出了意外。但关键在于,核心决策圈外的文官大佬(如北京的于谦)完好无损,正好出来收拾残局,主导北京保卫战,进一步攫取权力!这剧本简直完美!”

ID【因果律侦探】:“最明显的‘实锤’就是英宗回来后被软禁南宫七年!如果文官集团不想他回来,或者他的回归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怎么会如此对待太上皇?这分明是防范政敌复辟!这一切都指向一个结论:从鼓动北伐到土木堡被围,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权力更迭,瓦剌不过是文官集团借来的一把刀!”

这些试图用“利益分析”和“结果反推”来构建阴谋论的弹幕,在天幕上显得格外醒目。

这些“惊世骇俗”的言论,透过天幕,清晰地传到了洪武十一年的奉天殿。

起初,殿内是一片死寂。文武百官,包括朱元璋本人,都愣住了,似乎在消化这匪夷所思的逻辑。

然而,片刻之后——

“噗嗤……”不知是哪位勋贵武将最先没忍住,笑出了声。

这笑声如同点燃了引线,紧接着,奉天殿内爆发出了一阵难以抑制的、哄堂的大笑!尤其是徐达、冯胜、蓝玉等武将,笑得前仰后合,捶胸顿足,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哈哈哈哈!三个文官能组成六个小团体?他们能联合起来干成这等大事?除非王莽复生,还得带着张良、陈平的脑子才行!”宋国公冯胜一边擦着笑出来的眼泪,一边大声嘲讽道。他的话立刻引起了更多勋贵的附和。

“妙啊!妙啊!”魏国公徐达也难得地露出了极具讽刺意味的笑容,“这般算计,这般狠辣,这般默契!若我大明文官有此等能耐,还要我们这些武夫何用?直接派几个御史去漠北,岂不是就能说得瓦剌俯首称臣了?”他的话引得武将集团又是一阵爆笑。

连素来沉稳的韩国公李善长,也忍不住捻须摇头,脸上满是荒谬的神情,他对身边的文官同僚低语道:“痴人说梦,异想天开。文臣若能如此同心协力、谋划周密,这天下早就是另一番模样了。此等论调,实乃不通世务之人的呓语。”

朱元璋起初也是气得想笑,但看着殿下臣子们如此反应,他反而冷静下来,只是嘴角挂着浓浓的讥诮,对朱标说道:“标儿,你看见了吧?后世有些读书人,怕是话本看多了,以为朝堂争斗是江湖帮派打架呢!几十万大军覆灭,皇帝被俘,这等泼天大事,若真是几个文人就能在敌军环伺之下策划出来,那他们就不是文人,是神仙了!”

天幕上的朱及第,显然也对这些阴谋论不以为然,他等弹幕飘过一阵后,才开口评论道:

“好了好了,大家也看到了,这种‘文官集团阴谋论’听起来很刺激,很像宫廷权谋剧的剧本,但仔细推敲起来,漏洞实在太多,基本属于地摊文学级别的猜想。”

他一条条反驳道:

“第一,动机就不成立。文官集团并非铁板一块,内部党争激烈得很。他们或许都恨王振,但绝不会都愿意冒着国破家亡的风险去搞掉皇帝。皇帝被俘,国家濒临崩溃,对他们有任何好处吗?明代宗上台,难道就会完全听文官的?”

“第二,能力问题。在通讯基本靠吼、后勤调度复杂的古代,要精准操控一支数十万大军的行动,尤其是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还要瞒过皇帝、宦官、勋贵等各方势力,这难度堪比登天。有这本事,直接清君侧清掉王振不是更简单?”

“第三,代价问题。随军死亡的包括兵部尚书、户部尚书等一大批顶尖文官,谁会制定一个连自己都坑死的计划?这不符合理性人假设。”

“第四,在明英宗时期,皇帝还有王振掌握的特务机构,不仅有锦衣卫、还有东厂,可以说几个文官下了朝不回家聚在一起,马上就会有报告到了明英宗或者王振的桌子上。”

“所以,”朱及第总结道,“这种阴谋论,大家听听就好,当个乐子,千万别当真。土木堡之变的悲剧,根源还是在于我们前几期分析的:主少国疑、权阉昏聩、军政废弛、决策失误这一系列综合因素,是结构性、系统性的失败,而非某个小团体能单独策划的。”

天幕在朱及第理性的分析中,洪武朝堂上的笑声也慢慢平息,但那种对后世“奇谈怪论”的鄙夷之情,却久久未散。此时一些人在反思,前面因为常太子妃、朱雄英、朱标等等的离奇死亡,于是就将黑锅给扣在了吕太子侧妃的头上,是不是有失公允?吕氏一家恐怕比窦娥还冤?

只是吕氏还有她的父亲吕本已经死了,恐怕就只能是一个无头案了,他们这些人就算觉得吕家冤,但恐怕也没有人再敢半句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463/4431803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