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 第161章 “立皇帝”刘瑾

第161章 “立皇帝”刘瑾


天幕上,朱及第的画面背景换成了充满阴谋感的暗色调,他本人也换上了一身类似说书人的长衫,神秘兮兮地开口。

“老铁们,咱们的《大明皇家奇案录》系列,今天正式开启一个新篇章——从‘大将军’到‘修仙皇帝’!”他敲了敲惊堂木,“这大明中后期的皇帝啊,一个个画风清奇,跟文官集团斗智斗勇,那是花样百出。今天,咱就先来讲讲第一位重量级选手:明武宗正德朝,那位被称为‘立皇帝’的超级权阉——刘瑾!”

“啥叫‘立皇帝’?”朱及第夸张地比划着,“就是站着的皇帝!意思就是,真正的皇帝朱厚照坐着,他刘瑾站着,但实际权力,差不多大!甚至更大!你说离谱不离谱?”

画面亮起,出现一个十五六岁、精力过剩、对朝政毫无兴趣、只喜欢骑马射猎、玩乐游戏的少年皇帝——朱厚照。

“咱们的正德皇帝朱厚照,那可是个超级‘玩家’。”朱及第介绍道,“他爹孝宗皇帝给他留下了一个‘弘治中兴’的班底,全是像刘健、谢迁、李东阳这样的老成持重的文官大佬。按理说,他老老实实当个守成之君就行了。”

天幕画面:乾清宫内,朱厚照百无聊赖地听着大臣们汇报冗长的政务,哈欠连天。一下朝,他立刻生龙活虎,带着一群太监跑去豹房(他设立的娱乐中心)玩鹰斗狗,不亦乐乎。

“可咱们这位少年天子,受不了文官们天天‘陛下要勤勉’、‘陛下要节俭’、‘陛下要读圣贤书’的唠叨。”朱及第道,“他需要的是能陪他玩的伙伴。这时候,以刘瑾为首的八个太监,也就是‘八虎’,趁虚而入。他们投其所好,变着法地给皇帝找乐子,迅速成为了朱厚照最信任的身边人。”

天幕下,洪武十一年的朱元璋已经皱紧了眉头。“嬉游无度,亲信阉宦!此非人君之相!”他对儿子们管教极严,看到后世子孙如此荒唐,气就不打一处来。

“文官大佬们一看,这还了得?”朱及第声音提高,“皇帝被太监带坏了!于是,以内阁首辅刘健为首的文官集团,发动了凌厉的攻势,要求朱厚照彻底铲除‘八虎’!”

天幕画面:朝堂之上,刘健、谢迁等重臣率领百官,跪地痛哭流涕,引经据典,陈述宦官祸国的历史,强烈要求诛杀刘瑾等人。声势浩大,几乎形成了逼宫之势。

“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了。”朱及第分析道,“朱厚照再贪玩,他也是皇帝!他敏锐地感觉到,这不仅仅是杀几个太监的问题,这是文官集团在挑战他的权威,在试图控制他!你们越不让我用我的人,我偏要用!”

天幕画面:深夜,朱厚照单独召见“八虎”,刘瑾跪在地上,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陛下,外臣们这是要孤立您啊!他们想把您变成傀儡!老奴们死了不要紧,可陛下您就再也没人陪着解闷,事事都要听他们的了!”  朱厚照年轻气盛的脸庞上,露出了愤怒和坚决的表情。

“结果,”朱及第一拍手,“文官们的逼宫,反而促成了刘瑾的绝地翻盘!朱厚照不仅没有杀‘八虎’,反而更加信任他们,将反对最激烈的刘健、谢迁等元老重臣罢官赶出了朝廷。这一仗,文官集团惨败,皇权凭借宦官系统,取得了压倒性胜利!”

奉天殿前,文官们一片哗然。

“昏君!竟为阉竖而罢黜股肱之臣!”一位老臣痛心疾首。

而耿炳文、蓝玉等武将却有些幸灾乐祸:“啧啧,这帮书生,想拿捏皇帝,结果玩脱了吧?”

“扳倒了文官领袖,刘瑾的时代到来了。”天幕上出现刘瑾意气风发,百官对其跪拜的场景。

“朱厚照把政事几乎全推给了刘瑾。刘瑾成立了内行厂,权力凌驾于东厂、西厂、锦衣卫之上,他每天把奏章带到豹房,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念给正在玩乐的朱厚照听,朱厚照往往不耐烦地挥手:‘朕用你是干什么的?这些事你自己看着办!’”

天幕画面:官员给皇帝上奏折,需要准备两份,一份叫“红本”,先送给刘瑾;一份叫“白本”,才送给通政司转呈皇帝。京城内外传言:“北京城有两个皇帝:一个坐皇帝,一个立皇帝;一个朱皇帝,一个刘皇帝。”

“刘瑾权倾天下,官员升迁罢黜,往往只凭他一句话。贿赂公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朱及第说道,“这表面上是太监擅权,但根子上,是少年皇帝朱厚照用这种方式,来摆脱文官集团那套令人窒息的规范和束缚。他只是没想到,请神容易送神难,刘瑾的权势,很快也到了尾大不掉的地步。”

朱元璋已经气得脸色铁青,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最担心的事情正在上演。“宦官干政!权倾人主!此乃亡国之兆!这个朱厚照,愚蠢!这个刘瑾,该千刀万剐!”

马皇后也叹息道:“皇帝与文官,竟到了如此水火不容的地步,要靠宦官来制衡,这朝政如何能好?”

就在朱及第讲述刘瑾权倾朝野之时,天幕上适时飘过大量现代网友的弹幕评论,视角清奇,引发了另一层面的思考:

【说真的,抛开道德评价,明朝皇帝为啥那么爱用太监?还不是被文官集团逼的!】

【+1,文官们动不动就祖宗之法,道德文章,皇帝想干点啥都被喷成筛子。太监是家奴,只对皇帝一个人负责,用起来多顺手!】

【关键点来了:明朝的太监制度设计得好啊!没有军权!你看司礼监批红,东厂西厂缉查,权力是大,但军队始终在文官督师和勋贵、武将手里,跟汉唐末年太监能废立皇帝完全两码事!】

【精辟!明朝太监就是皇帝的白手套,专门干那些文官不愿意干或者皇帝不想让文官干的事。用完了,名声是太监的,锅也是太监的,皇帝随时可以拿出来宰了平民愤。刘瑾后来不就是这么死的?】

【再看看明朝的内阁,权力一步步变大,从秘书变成实际宰相。到后来,有没有皇帝坐朝,国家机器都能靠内阁和六部照常运转。皇帝要不找点别的力量平衡一下,不就真成盖章工具人了?】

【所以别看太监可恶,在明朝那种文官集团极度膨胀的体系下,太监某种意义上成了维护皇权、制衡文官的“必需品”,虽然这“必需品”往往有毒。】

朱及第看着这些弹幕,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网友们说得有点道理啊。从制度设计的角度看,明朝的宦官权力虽大,但始终被限制在皇权的延伸范围内,很难像汉唐前辈那样直接掌握禁军威胁皇权。反而是文官系统,通过科举、言官、内阁制度,形成了一个盘根错节、极具韧性的庞大官僚体系。皇帝想要有所作为,或者仅仅是想摆脱束缚,就会发现,他能直接依靠的、最‘忠诚’的力量,往往就是身边这些身体不完整、命运完全系于皇帝一身的家奴——太监。”

天幕下,洪武十一年的奉天殿前,因为这波现代网友的“理性分析”,引发了远比之前更剧烈的震动!

文官集团这边,如宋濂、刘三吾等重臣,脸色瞬间变得极其难看。他们作为制度的构建者之一,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番分析背后残酷的逻辑——后世皇帝竟然需要依靠阉宦来对抗士大夫!这简直是对他们理想中“君臣共治”模式的彻底否定!

“荒谬!阉宦乃国之蠹虫,岂可因噎废食!”刘三吾气得胡子直抖,但内心却感到一阵寒意,因为他无法完全反驳网友关于“文官权力膨胀”的论点。

而朱元璋的反应最为复杂。他设立锦衣卫,强化皇权,对宦官干政深恶痛绝。但网友的分析,像一根针一样刺中了他内心最隐秘的担忧:如何确保后世子孙不会被文官集团彻底架空?他设计的制度,是否真的能保证皇权永远强势?

他阴沉着脸,喃喃道:“后世……竟到了如此地步?皇帝需靠家奴来制衡外廷?”  这种可能性让他不寒而栗。他既痛恨太监擅权,也无法接受文官权力失控。

徐达、李文忠等勋贵则面面相觑,他们突然发现,在这场皇权、文官、太监的三角游戏中,他们勋贵集团的身影似乎越来越淡薄了。“难道后世,就没我们武人说话的份了?”一种被边缘化的危机感悄然升起。

马皇后担忧地看着朱元璋变幻莫测的脸色,轻声道:“重八,制度是死的,人心是活的。终究还是要看坐在龙椅上的人啊。”

朱及第总结道:“刘瑾的崛起,拉开了正德朝乃至整个大明中后期,皇权与文官集团激烈斗争的序幕。皇帝觉得文官束缚了自己,便扶植宦官来对抗。而文官集团则坚守着他们的‘道统’和‘祖制’。”

“那么,这位‘立皇帝’刘瑾,最终结局不用想我们也可以猜到?但一个刘瑾倒下了,而顽童天子朱厚照,接下来又会玩出什么新花样来对抗文官集团呢?还是……?”朱及第卖了个关子。

画面定格在刘瑾被凌迟处死的场景,以及背后豹房中嬉戏的朱厚照模糊的身影。

天幕下,洪武君臣心情沉重。他们清晰地看到,未来的大明,皇帝与士大夫一种畸形的权力平衡正在形成。而这场争斗,似乎注定没有赢家。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463/4424528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