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 第170章 沉疴背后的太医迷云

第170章 沉疴背后的太医迷云


天幕上,朱及第的神色带着一种探寻隐秘的专注,他面前甚至摆上了一本虚拟的、封面模糊的“太医案录”。

“老铁们,上回咱们说到正德皇帝在清江浦那充满‘宿命感’的水域翻了船,人虽然捞上来了,但身子骨却是一天不如一天。今天,咱们不聊那些宏大的阴谋论,就聚焦一件事——在朱厚照生命最后的那大半年里,围绕着他龙体的治疗,那太医院里上演的,可不仅仅是对症下药,更是一场波谲云诡、迷雾重重的罗生门!”

“皇帝落水,受寒受惊,这在当时看来,最直接的诊断应该是什么?”朱及第自问自答,“没错,多半是‘风寒束表’,‘惊悸伤神’之类的。初期的太医脉案,据说也确实往这个方向在治。”

“但是,怪事就来了。”朱及第翻开那本虚拟的案录,指着上面,“按照一些流传下来的零星记载和后世学者的考证,给正德皇帝看病的太医,可不是一两位,而是轮番上阵,诊断和用药的思路,似乎也存在矛盾。有的方子偏向温补,有的则偏向发散,甚至还有用虎狼之药的记载!”

“更关键的是,”朱及第压低声音,“皇帝的病情描述也颇为混乱。一会儿说是‘寒热交作’,一会儿说是‘脾胃不和’,一会儿又说是‘心神恍惚’,甚至到了后期,还有‘疮毒内陷’、‘丹毒流走’这类听起来就吓人的说法。一个落水引起的病症,怎么会演变出如此复杂、甚至互相矛盾的症候?这本身就不太正常。”

就在朱及第分析正德朝太医们的混乱治疗时,天幕上再次飘过一连串密集的网友留言,这些留言揭示了一个更令人毛骨悚然的背景:

·  “查一下太医刘文泰的履历吧,堪称帝王杀手!”

·  “宪宗皇帝怎么没的?孝宗皇帝怎么没的?都跟这位刘大神医有关!”

·  “最离谱的是,治死宪宗,他没事;治死孝宗,他最后只是罢官免职?!这处理也太轻了吧!”

·  “我听说当时朝廷考虑,如果因为给皇帝看病没看好就严惩,以后就没人敢给皇家看病了,所以手下留情了。”

·  “呵呵,结果是手下留情了,代价就是正德皇帝成了下一个‘试验品’,太医院更加有恃无恐了是吧?”

朱及第看着这些留言,猛地一拍大腿:“哎哟!老铁们提醒得好啊!咱们把时间线往前捋一捋——明宪宗朱见深,晚年病重,主要负责治疗的太医里就有这位刘文泰,结果宪宗驾崩了。紧接着,明孝宗朱佑樘,正德他爹,壮年之时突然患病,据说病情一度好转,但最终也是药石罔效而亡,而参与关键治疗的,又是这个刘文泰!事后追究责任,刘文泰也只是被罢官了事,并没有掉脑袋。”

他摊手,表情夸张:“朝廷当时的考量,或许是出于‘千金买马骨’的心态,怕处罚太严厉,导致以后真有本事的医生都不敢进宫伺候,怕担风险。可这绥靖政策的结果呢?就是太医院的某些人更加无所顾忌,责任意识淡薄。到了正德皇帝病重时,整个太医院的医疗水平、职业操守和内部监督,恐怕早已烂到根子了!正德皇帝,某种程度上,成了他爷爷和父亲医疗事故(或阴谋)后,制度性溃烂下的又一个牺牲品和‘试验田’!”

“太医院内部,似乎也存在派系和分歧。”朱及第继续剖析,“有说法称,当时有太医提出要用峻猛之剂,强行发散邪气,但被更保守的太医以‘龙体贵重,不可轻试’为由劝阻。也有说法,某些药方看似对症,实则药性相冲,不仅没治好病,可能还加重了脏腑的负担。”

“还有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细节,”朱及第竖起一根手指,“当时大明难道没有真正的名医吗?有!比如在南方,以《本草纲目》闻名后世的李时珍,其父李言闻就是当地名医,其本人也已开始行医积累经验。北方未必没有其他医术高超之人。可为什么,最终围绕着皇帝病榻的,似乎始终是太医院那几副面孔?是无人敢举荐,还是有人不希望真正的‘高手’来给皇帝看病?”

天幕上适时飘过网友评论:

“细思极恐,太医院的水深得很啊!”

“感觉太医们不是在治病,是在互相掣肘。”

“会不会有人被收买了?故意用错药?”

“说不定太医也懵了,这病怎么越治越复杂?”

“最大的名医可能就是最大的隐患……”

天幕下的奉天殿,气氛已经降到了冰点。

“庸医!祸害!该杀!统统该杀!”朱元璋的怒吼声震得殿瓦似乎都在响,“连着牵扯两朝先帝驾崩,居然只是罢官?!这后世朝廷是干什么吃的!如此宽纵,岂不是告诉那些宵小,谋害君上亦无死罪?!荒唐!愚蠢!”他对这种渎职和宽纵感到出离的愤怒。

刘伯温面色凝重,补充道:“陛下,更可怕者在于,此例一开,便如堤坝蚁穴。太医知其罪不至死,则用药敢不谨慎?甚至……敢不有所偏向?正德皇帝之医疗乱象,恐正源于此‘罚不当罪’之后患。无人再畏法,则法同虚设。”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制度宽容导致的恶性循环。

朱棣也倒吸一口凉气:“父皇,如此看来,那刘文泰未必是有意弑君,但朝廷的纵容,无疑让太医院失去了对皇权的敬畏。到了正德朝,恐怕已形成风气,视侍奉龙体为寻常差事,甚至沦为党争工具。皇兄(指正德)……死得糊涂啊!”他感到一阵寒意,医疗体系的腐败比沙场明刀明枪更令人防不胜防。

朱标则是痛心疾首:“因噎废食固然不可取,但赏罚不明,更是取祸之道。为君者性命,竟系于如此一群无敬畏、无担当的医官之手……后世子孙,何其不幸!”

“在这样混乱的医疗环境下,”朱及第语气沉重,“正德皇帝的病情可想而知。他时而清醒,时而糊涂,身体在药物的反复折腾和病魔的侵蚀下迅速垮掉。据一些宦官笔记记载,他临终前甚至浑身溃烂,流脓不止,状极凄惨。这与他落水初期的症状,相差何止千里!”

“正德十六年三月,乙丑日,朱厚照在豹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他的死,官方结论是‘疾大渐’,也就是病重不治。但围绕他治疗的整个过程,却留下了无数疑点:”

朱及第掰着手指数:

“一、最初的诊断是否准确?有没有可能误诊,或者刻意往轻了说?

二、治疗过程中,药方为何如此混乱?是医术争议,还是有人故意搅局?

三、为何没有征召天下名医会诊?是来不及,还是被阻止?

四、皇帝后期那些可怕的症状,究竟是疾病本身的发展,还是……用药所致?”

他最后总结道:“太医的笔,可以记录病情,也可以掩盖真相。正德皇帝的生命,或许并非终结于清江浦的那一汪河水,而是湮灭在了太医院那重重迷雾之后,各方势力博弈的药罐之中。这其中的是非曲直,恐怕比任何一味草药都要苦涩难言。”

天幕在洪武君臣对后世医疗(或者说政治)黑暗的震惊与沉默中暗下。朱元璋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有些刀子,不见血,却比沙场上的箭矢更加致命。而皇帝的性命,在失去绝对掌控后,竟可能如此脆弱地系于几副汤药之上。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463/4419982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