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戚继光的无奈与破局
天幕上,朱及第的身影在江南水乡与北方边塞的画面交替中浮现,他的眉头紧锁,带着一种洞察世情的无奈。
“老铁们,我们看清了倭寇背后的利益迷局,也看透了江南官军那令人绝望的‘摆烂’表演。当整个系统都在装睡,甚至主动为盗时,任何一个真想解决问题的人,都会感到寸步难行。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一位名将,在看清这潭浑水有多深后,是如何另起炉灶,用一种近乎‘开挂’的方式,强行撕开了一道口子——他就是戚继光,而他破局的关键,是一群来自浙江内陆的义乌矿工!”
“戚继光初到浙江抗倭时,满怀壮志,却很快被现实狠狠扇了一巴掌。”朱及第模仿着戚继光可能有的困惑与愤怒,“他发现自己指挥的卫所官军,不仅战斗力堪忧,更可怕的是战斗意愿几乎为零!遇倭则溃,追寇则迟,整个军队系统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捆住了手脚。”
“经过观察和思考,戚继光这位来自北方的将领,敏锐地洞察到了问题的核心。”朱及第分析道,“这绝非简单的军纪涣散或士兵怕死,而是整个江南的军事体系,已经与地方走私利益集团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本身就是利益链的一环。‘养寇自重’并非空谈,而是许多人的生财之道和保身之法。用这样的军队去真心剿倭,无异于与虎谋皮。”
“于是,一个大胆的、超越常规的想法在戚继光脑中形成——必须组建一支完全独立于旧有体系、与沿海利益网络毫无瓜葛的新军!”朱及第的声音变得激昂,“他的目光,投向了浙中内陆的义乌。”
“选择义乌矿工,堪称一步妙棋,精准地绕开了所有陷阱:
1. 身份政治正确:他们是地地道道的浙江本土人,籍贯上无可指摘,江南出身的文官难以用‘北兵扰民’、‘不合祖制’等理由公然反对。
2. 背景干净:这些矿工深处内陆山区,与沿海走私贸易网络毫无关联,不存在任何利益勾连,可以确保对命令的绝对执行,不会出现‘剿匪’变‘送信’的荒唐事。
3. 民风可用:义乌当时正爆发规模浩大的矿工与乡民械斗,这些矿工彪悍勇猛,组织性强,且不畏生死。在当地官府看来,这群好斗之徒是巨大的治安隐患,巴不得他们被招募走,从而扫清了地方阻力。”
“就这样,戚继光顶着压力,招募了三千义乌矿工和农民。”天幕上出现了戚继光练兵的场景,“面对这群毫无军事常识,但身体素质和组织性极强的汉子,戚继光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白手起家,从零开始,用最严格的纪律和最适合江南水网地形的‘鸳鸯阵’来武装他们。”
“鸳鸯阵以十二人为一队,配以狼筅、长枪、盾牌、镋耙等长短兵器结合,分工明确,攻防一体,完美克制了倭寇擅长的单兵突进和刀术。戚继光不仅教他们战法,更灌输给他们‘保国卫民’的信念,以及绝对服从的纪律。”
“很快,这支被称为‘戚家军’或者‘义乌兵’的新军,就用辉煌的战绩证明了戚继光的眼光,也狠狠地抽了那些旧式军队的脸!”朱及第的语气充满了敬佩,“台州花街之战,戚家军斩首倭寇三百零八级,生擒倭首,己方仅阵亡三人!白水洋战斗,歼敌三百四十四人,生擒五名倭首,己方零阵亡!长沙之战,消灭倭寇两千余人,彻底摧毁了侵犯宁海的一股大型倭寇……”
“这一连串令人瞠目结舌的战绩,说明了一个残酷的真相:”朱及第沉声道,“倭寇,并非不可战胜的神话! 戚家军能用极小的代价取得巨大战果,恰恰证明了之前江南官军那离谱的表现,只有两种可能——要么,这支军队从根子上已经彻底烂透了,毫无战斗力可言;要么,他们就是故意在‘养寇’,在演戏!无论是哪一种,都足以让朝廷触目惊心!”
天幕上,网友们的评论再次爆炸,充满了对旧军队的鄙夷和对戚继光的赞叹:
“实锤了!同样的敌人,矿工练几个月就能砍瓜切菜,正规军几十年搞不定?这不是能力问题,是态度问题,是立场问题!”
“戚继光:我以为我是来打仗的,没想到是来掀桌子的。义乌矿工:我以为我是来当兵的,没想到是来当裁判的(判定谁是真正菜鸡)。”
“江南官绅和他们的军队看到戚家军的战绩,估计脸都绿了:兄弟,你这么搞,把我们衬托得很尴尬啊!”
“现在回头看,戚继光招募义乌兵,简直是神来之笔。直接从根源上切断了利益集团的渗透,打造了一把纯粹的、只为杀敌而存在的利刃!”
“事实证明,不是大明没有能打仗的兵,而是腐败的体系把好兵都带成了废物。戚继光绕开体系,直接找到了宝!”
天幕下,奉天殿前的朱元璋,已经气得笑了起来,那笑声让人不寒而栗。
“好啊……好一个‘养寇自重’!好一个‘卫所官军’!”他猛地收起笑容,声音如同寒铁交击,“咱算是彻底看明白了!后世这兵,不是不能打,是不想打,甚至不敢打!因为打光了倭寇,就是打掉了他们自己的财路!”
他锐利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武臣勋贵:“徐达!蓝玉!你们都看见了?若我大明后世军伍堕落到如此地步,与贼匪何异?!与国之蛀虫何异?!”
徐达面色凝重,出列沉声道:“陛下,若后世军情果真如此,臣……臣羞与之为伍!戚继光此法,虽是无奈,却是正道!兵贵精而不贵多,更贵在忠勇纯粹!臣请陛下严谕后世,整肃军纪,若有将领敢行此‘养寇’之事,当以谋逆论处,诛灭九族!”
朱棣也冷声道:“父皇,戚继光此举,无异于一面照妖镜!照出了江南官场的魑魅魍魉,也照出了军队系统的腐朽不堪!儿臣以为,日后对统兵大将,不仅要求其能征善战,更需考察其背景、心性,严防其与地方势力过度勾结,尾大不掉!”
此刻,洪武君臣已然达成一个共识:未来的大明,不仅要防范文官集团的结党营私,更要警惕军事系统与地方利益集团的深度绑定。一支不受中央绝对控制的、甚至有自己的“生意经”的军队,其危害远比外敌更为可怕。
朱及第最后总结道:“戚继光与他的义乌兵团,像一柄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嘉靖倭患的脓疮,证明了在足够的决心、正确的方法和干净的兵源面前,所谓的‘倭患’并非不治之症。然而,他们能剿灭明处的倭寇,却难以根除滋生倭寇的那片土壤——那个盘根错节、渗透到朝野上下的巨大利益网络。这,才是大明王朝真正的顽疾。”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463/4416993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