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 第185章 邓纽钴錄氏甄嬛

第185章 邓纽钴錄氏甄嬛


朱及第清了清嗓子,正准备将话题引回嘉靖朝的财政困局,天幕上的弹幕却再次如狂风暴雨般袭来,硬生生堵住了他的嘴。

“主播别打岔!说说嘉靖为啥要给刘伯温他们平反!”

“对对对!常遇春、李文忠、汤和、邓愈,还有重点——刘伯温!他们的后代爵位都恢复了!”

“尤其是刘伯温家,都隔了快两百年了,这恩典可不小!嘉靖这是想干嘛?收买人心?”

“这操作有点意思啊,一边把自己祖宗抬成‘祖’,一边又施恩给太祖的老功臣。”

看着这些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网友,朱及第哑然失笑,只得再次将虚拟账本丢到一边:“得,老铁们今天是跟嘉靖皇帝的‘政治操作’杠上了!行,咱们就应大家要求,聊聊嘉靖年间另一桩引人瞩目的事件——为开国功臣后裔恢复爵位!”

“没错,”朱及第确认道,“嘉靖皇帝在位期间,确实下旨恢复了一批明朝开国功臣后代的爵位。这其中最著名的几位包括:

开平王常遇春之后,复封为怀远侯。

岐阳王李文忠之后,复封为临淮侯。

东瓯王汤和之后,复封为灵璧侯。

宁河王邓愈之后,复封定远侯。

以及最受瞩目的——诚意伯刘基(刘伯温)第九世孙刘瑜承袭诚意伯爵位。”

“这份名单很有意思,”朱及第分析道,“常遇春、邓愈、李文忠是早期病逝或被牵连,汤和是善终但后代可能因事被革,刘伯温更是背景复杂。嘉靖皇帝选择为他们‘平反’或恢复名誉,其用意,与他尊朱棣为‘成祖’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这是施恩于天下,收买士民之心。”朱及第解释道,“通过为这些在民间享有崇高声誉的开国功臣恢复爵位,嘉靖皇帝塑造了自己‘追念功臣’‘尊崇祖德’的仁君形象,有助于缓和因‘大礼议’等事件造成的紧张君臣关系,争取更广泛的支持。”

“其次,这也是强化自身统治合法性的又一举措。”他继续深入,“这些功臣,是辅佐太祖朱元璋开创大明基业的元勋。尊崇他们,就是在尊崇大明的‘开创之德’。这与他将朱棣升为‘成祖’,强调‘开创之功’,形成了完美的呼应。他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叙事:我大明,既有太祖、成祖这样的开创之君,也有众多辅弼之臣,而我朱厚熜,作为继承者,正在恢复和光大这一伟大传统。”

“特别是恢复刘伯温的爵位,”朱及第强调,“刘伯温在民间传说中是‘神机妙算’的化身,近乎半人半仙。恢复其爵位,对于同样痴迷于道教的嘉靖皇帝来说,或许还有一种精神上的亲近感和象征意义。”

天幕下,洪武十一年的奉天殿前,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而热烈!

“怀远侯?!是我常家的后人!”郑国公常茂(常遇春之子)几乎要跳起来,满脸的激动与自豪,“爹!您听见了吗?咱家常家,血脉未绝,还有爵位!哈哈哈!”虽然只是个侯爵,远不及他现在的郑国公爵位,但得知家族能延续到近两百年后,已足以让他欣喜若狂。

曹国公李文忠也是抚掌大笑,看向自己的父亲老曹国公李贞,以及已经被他送到金山寺的儿子李景隆,眼中充满了欣慰。临淮侯,好歹也是个侯爵!

汤和,虽然性格更为沉稳,但嘴角也忍不住泛起笑意,心中一块大石仿佛落地。

尤其是远在青田的刘璟,听到自己的子孙还能承袭“诚意伯”,那种跨越时空的血脉牵连,让他古井无波的心境也泛起了涟漪。这意味着,他这一脉,并未因未来的风云变幻而彻底沉寂。

吴良、耿炳文等已知自己能在洪武后期和建文朝存活的将领,也纷纷向常茂、李文忠等人道贺,心中暗自庆幸,同时也对未来的皇帝嘉靖,莫名地生出了一丝好感。

然而,与这份狂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部分人的死寂与惨白的脸色。

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等人,如同被泼了一盆冰水,从头凉到脚。名单上没有他们的名字!一个可怕的念头不受控制地涌上心头:难道……难道我们两家,根本就没能延续到嘉靖朝?甚至在洪武朝后期,就已经……

他们不敢再想下去,巨大的恐惧攫住了心脏,让他们几乎无法呼吸。看向彼此的眼神中,充满了兔死狐悲的绝望。他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龙椅上的朱元璋,那目光复杂无比,有忠诚,有恐惧,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祈求。

而如蓝玉等一大批骄兵悍将,在短暂的为同僚高兴之后,也迅速冷静下来。他们看着狂喜的常茂、李文忠,又看看面如死灰的冯胜、傅友德,再联想到天幕之前透露的靖难之役、嘉靖皇帝的权术……一个冰冷的事实浮现在他们心中:

除了常、李等少数早期核心或特殊存在,以及汤和这种极早急流勇退、刘伯温这种背景独特者,他们这些在洪武中后期手握重兵、权势煊赫的将领,其家族想要平安延续,希望极其渺茫。除非……除非那位仁厚的太子朱标能够顺利继位,并且有能力驾驭他们、保护他们。否则,无论是按照太祖皇帝的铁腕,还是根据天幕揭示的残酷未来,等待他们和家族的可能都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个认知,让一股寒流在勋贵武将队列中无声地蔓延。许多人开始真正思考,如何才能在这场即将到来的权力风暴中,“平安脱身”。而越想,他们就越绝望地发现,似乎唯一的生路,都系于太子朱标一人之身,唯有太子正常继位,他们才能活。

在这悲喜交织、暗流汹涌的奉天殿外,秦王府深处西侧一个僻静的小院内,秦王次妃邓氏,正凭窗而立,静静聆听着天际传来的声音。

自天幕将她苛待正妃观音奴、私穿皇后服饰等事公之于众后,她的人生便从云端跌落。虽然朱元璋念及她故去的父亲邓愈的功勋,以及那份对邓家的复杂愧疚,并未如天幕预言般将她赐死,甚至没有强制她按那份“和离书”所言出家为尼,甚至容忍她将自己关在西边小院幽居,与东边那个她未来百般欺凌的正妃观音奴,隔着整个秦王府的繁华与冷清,形成了讽刺的对照。

往日的骄纵与野心,在这漫长的幽禁中,早已被磨去了大半,剩下的是无尽的惶恐与自我怀疑。她深怕自己会成为邓家的罪人,因一己之过,连累父亲用性命搏来的荣耀门楣。

直到此刻,天幕中清晰地传来“定远侯……邓家后世恢复爵位”的话语,如同一道阳光,骤然刺破了她心中积郁已久的阴霾。

邓氏猛地捂住了嘴,眼眶瞬间红了,身体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一直紧绷的肩膀,终于松弛了下来。

“还好……还好……”她喃喃自语,声音带着哽咽,“邓家还在……爵位也恢复了……父亲,女儿……女儿总算没有成为邓氏的千古罪人……”

巨大的释然之后,一个念头不可抑制地在她心中滋生、蔓延。天幕说过,后世的秦王一脉,皆是她所出。而邓家能在百多年后重获恩典,恢复爵位,这其中,难道没有后世秦王(她的子孙)在宫中斡旋、念及母族情分的缘故吗?

想通了这一层,邓氏的心境豁然开朗。她之前的所作所为,是取祸之道,险些万劫不复。但如今,既然邓家与秦王一系的命运在未来已然绑定,那么,她现在的处境,或许并非绝路。

“王爷……”她轻声念着秦王朱樉的名字。那个曾经对她百般宠爱,又因天幕之事被她冷落疏远的男人。她知道,朱樉内心深处对父皇的严厉管教亦有怨怼,对自己的情分未必就真的彻底断绝。

或许……或许她不该再这样一味地幽怨自闭下去。为了邓家,也为了自己未来那些身为秦王的子孙,她应该设法缓和与朱樉的关系。不需要恢复往日的专宠,哪怕只是维持表面上的夫妻名分,让秦王记得,她才是他所有继承人的生母,这就足够了。

她走到妆台前,看着镜中虽然憔悴却依旧未失颜色的脸庞,心中渐渐有了计较。不能急,要慢慢来,要寻一个合适的时机,表现出她的悔过与柔顺……毕竟,未来的脉络似乎已经指明,她邓氏与秦王这一支,是注定要纠缠下去的。她不能再任性,必须为家族,也为那个由她血脉延续的秦王未来,做点什么了。

深院寂寂,无人知晓,一个曾经跋扈的女子,在历史的回响中,悄然完成了一次心态的转变,从绝望的囚徒,变成了为未来血脉而战的母亲。这份转变里,有私心,有算计,却也掺杂了一丝源自血脉责任的真谛。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463/4415486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