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现代医学的震憾
九天,在焦灼的等待中过去。
当天幕再一次于夜空中亮起时,许多人都下意识地松了口气。
光幕中出现的朱及第,脸色似乎比之前苍白些许,但精神头不错。他对着镜头笑了笑:
“不好意思啊兄弟们,鸽了这么多天。急性阑尾炎,住院挨了一刀,今天刚能坐起来跟大家唠嗑。” 他说话的声音还带着点刚恢复的虚弱,但语气尽量轻松。
他并没有展示伤口,只是简单解释了一下缺席的原因。然而,“住院”、“开刀”这些字眼,已经让洪武年间懂得医术的人们心头一跳。
真正引发轰动的,是天幕上飞速掠过的那些后世网友的评论(弹幕)。朱及第显然也在看着这些评论,并偶尔回应:
【及第兄保重身体啊!阑尾炎小手术,没事!】
【现代医学就是牛,搁古代这就叫肠痈,基本宣布死刑了。】
【博主在哪家医院做的?微创吧?恢复快。】
【哈哈,想起我去年也割了,三天出院,一周活蹦乱跳。】
【所以还是生在现代好,人均寿命都快八十了,放古代想都不敢想。】
【可不是嘛,我太爷爷那辈,五十就算高寿了。】
朱及第看着评论,点头回应:“谢谢大家关心,是在XX医院做的,微创,现在技术成熟,确实不算大事了。至于人均寿命……嗯,最新数据好像确实是接近79岁了,主要还是靠医学进步和公共卫生。”
他语气平淡,仿佛在谈论天气。
然而,这几句来自“后世之人”随意交谈中透露的信息,却在洪武十一年的时空里,掀起了比任何政治风波都更加剧烈的惊涛骇浪!
“开刀……肠痈……竟能不死?数日便可出院?” 太医院内,一位老太医胡须颤抖,指着天幕上掠过的评论,声音都在发颤,“听那些后世之人所言,此症在他们那里竟如治疗风寒般寻常?!华佗神技,竟已普惠至此?!”
另一位太医死死盯着那些飞快滚动的文字,试图捕捉每一个细节:“微创……是何法?竟能让创口极小,恢复如此之快?还有那医院,究竟是何等所在?太医院?”
民间,但凡懂点医术的郎中,或者听说过“肠痈”乃绝症的人,此刻都陷入了巨大的震撼和迷茫。在他们认知里,腹内生痈,凶险无比,十难存一。而后世之人,不仅敢开刀,还能在短短几日恢复,听那些“网友”口气,竟似人人都可享有此等治疗?
更让他们心脏狂跳的是那句——“人均寿命都快八十了”!
七十九岁!
这句话并非来自朱及第的郑重宣告,却是在那些后世之人的闲聊中被提及,反而更显其真实和寻常,也更具冲击力。
奉天殿前,一片死寂。
朱元璋脸上的肌肉绷紧。他驱逐蒙元,平定天下,自问功盖千秋,但他深知,他大明如今的子民,能活过五十便算高寿,花甲之年已属难得,古稀更是凤毛麟角。而后世……人均七十九?这数字如同重锤,敲在他的心头。
马皇后也怔住了,她素有仁德之心,关心民间疾苦,深知百姓寿命短暂,天折早逝乃是常事。七十九岁……这几乎是传说中才有的寿数,在后世竟成“人均”?
太子朱标深吸了一口凉气。他想到的是,若子民皆能活至古稀,社会该是何等稳定,生产力该是何等旺盛?这与如今大明,几乎是云泥之别。
徐达、李文忠等勋贵,这些在战场上见惯了生死的人,此刻也被这个数字震住了。他们拼杀一生,博取功名,刀头舔血,能活到老已是万幸。而后世的寻常百姓,竟能安稳活到近八十?
民间,更多的普通百姓,或许不懂什么政治格局,什么皇权谋划,但他们听懂了一个最朴素的道理——后世的人,能活很久,生病了也很难死掉。
一种难以言喻的渴望,如同野火般在无数人的心底蔓延开来。对比当下,一场风寒就可能夺走壮年性命,一次腹泻就可能让幼儿夭折……天幕所展示的,哪里是医术?那分明是神仙之境!
朱棣抱着怀中的朱玄炜,看着天幕上那些飞速闪过的、谈论着“小手术”和“人均寿命”的文字,眼神深邃。他想到的是,若有此等医道护佑,他燕藩的将士、他治下的百姓,又将是一番何等光景?
这一刻,什么“靖难”,什么“世子改名”,什么“字辈传承”,在“人均七十九岁”和那近乎起死回生的医道面前,似乎都黯然失色。
朱元璋的强权可以改变名字,可以规划世系,甚至可以试图扭转所谓的“天命”。
但这来自后世、关乎每个人最根本生存与寿命的冲击,却以一种更不经意、更磅礴的力量,动摇了洪武时代人们认知的基石。
天幕上,朱及第依旧在与网友们闲聊,话题却在不经意间转向了更令人心惊的方向。
一条评论飘过:【说起来,我真挺羡慕我爹那辈人。我奶奶生了七个儿子四个女儿,我姥姥生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听说都养活了,一个没夭折。这得感谢现代医学啊,要是搁古代,啧啧……】
这条看似寻常的家常话,却像一道闪电,劈入了洪武年间无数人的脑海,尤其是那些经历过生育之苦、或亲眼见过婴孩夭折的妇人,以及家中有幼儿早殇的父母心中。
“十一个娃!全活了?”一个刚失去幼子的农妇捂着嘴,眼泪瞬间涌了出来,她生了五个,只站住了两个,“这……这怎么可能……”
深宫内苑,那些妃嫔、女官们更是面面相觑,眼中全是难以置信。她们比平民更清楚生产的凶险和幼儿的脆弱。
紧接着,又一条网友的回复,如同冰冷的刀子,精准地戳中了某个历史注脚:【没错,古代医疗太差了。像明朝那个常太子妃,四年生了四个,自己就没了,太惨了。】
“常……太子妃?”东宫内,常氏脸色骤然一白,手下意识地抚上小腹,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虽然说的事情,她早在几个月前就知道了,但再重复一遍,仍然不免心惊。
而更让她思维几乎停滞的是最初那条评论里的另一个细节——“我奶奶一年中可生了两胎啊”。
“一年……两胎?”马皇后都失声重复了一遍,她生育众多,深知其中艰辛与间隔,“这……这如何能做到?且母子均安?”
还没等他们从这个匪夷所思的信息中缓过神,天幕上画风突变,网友们开始就生育问题“发牢骚”了:
【好家伙,楼上这家是计划生育的重点打击对象啊!(狗头)】
【现在倒是鼓励生了,昨天社区还打电话,生二胎奖励一年六千,三胎奖励一年三万,幼儿园免费全包。】
【奖励有啥用?不想生!养不起!】
【+1,现在养孩子太废钱了,卖十头牛都不够一个孩子一年的花费!】
【就是,卷死了,从胎教就开始烧钱,我可不想我的娃输在起跑线上。】
“生二胎……奖钱?三胎……奖更多?幼儿园……全包?” 朱元璋喃喃自语,每一个字他都认识,但连在一起,他却完全无法理解。他如今鼓励生育,多用的是减免赋税、摊派役务,何曾想过要直接给银钱?而且,听那后世之人的口气,给了钱,他们竟还不愿生?
“卖十头牛……不够一个孩子一年的花费?” 徐达瞪大了眼睛,他出身农家,太清楚一头牛对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十头牛?那几乎是中号地主之家大半的家当了!在后世,竟然只够一个娃娃一年的开销?他们吃的难道是金子吗?
“输在……起跑线?” 朱标咀嚼着这个陌生的词汇,结合上下文,他隐约明白这是指孩子未来的竞争,可从“胎教”就开始?这后世养育子女,竟已精细、艰难到如此地步了吗?
奉天殿前,文武百官,无论文武,此刻都陷入了巨大的茫然。
他们刚刚还在为后世那神乎其技的医术和骇人听闻的人均寿命而震撼,转眼间,就被这完全相反的生育困境砸懵了。
一边是能活到近八十岁的长寿,是能让产妇一年生两胎还母子平安、能让十几个孩子一个不夭折的神奇医道;另一边,却是后世之人即便有官府重金奖励,也宁愿不生,因为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高到需要“卖十头牛”!
这巨大的矛盾,如同天堑,横亘在洪武时代人们的认知中。他们无法想象,一个孩子为何会如此“昂贵”,更无法理解,在有如此神奇医术保障母子平安的前提下,为何人们会选择不生。
是后世之物价已飞涨到如此恐怖的地步?还是人心已然变得……如此不同?一种难以言喻的隔阂感与荒谬感,弥漫在空气中。
朱元璋眉头紧锁,他试图理解,却发现这完全超出了他统治经验的范畴。他可以用强权改变世子的名字,可以规划藩王的世系,甚至可以想象征伐更遥远的疆土,但对于一个“卖十头牛都不够养一年”的孩子,以及那些被重奖却不愿生育的后世之人,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463/4408967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