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大明皇帝的寿命统计
天幕中,历史喵喵在讲述了朱高炽波澜起伏的一生后,语气并未放松,反而带上了一丝更深的沉郁。
“兄弟们,别以为‘仁宗’这个庙号就意味着绝对的宽厚。在生命的终点,或者说,在他死后,这位以仁厚著称的皇帝,却做了一件在后世看来极为残酷、也极不‘仁’的事情——大规模殉葬。”
此言一出,天幕下的洪武时空,尤其是那些勋贵高门,瞬间竖起了耳朵。殉葬,对于他们而言,并非陌生的词汇,前面朱及第的天幕可讲的非常惨。
历史喵喵的声音透过天幕传来,清晰而冷静:“根据史料记载,朱高炽死后,他后宫中没有生育子嗣的妃嫔,大部分都被下令殉葬了。而这其中,最引人注目、也最让人唏嘘的,是一位为他生下了三个儿子的妃子——郭贵妃。”
“郭贵妃,出身可不一般,她是武定侯郭英的孙女!” 历史喵喵特意强调了这一点。
“轰——!” 如同惊雷在耳边炸响,武定侯府内,正与家人一同观看天幕的郭英,猛地从座位上弹了起来,脸色瞬间煞白,手中的茶盏“啪”地一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郭贵妃?他的孙女?生了三个皇子,竟然还被殉葬了?!
郭英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他虽然知道天幕所言是未来之事,那个“孙女”此刻恐怕连影子都没有,但这个消息带来的冲击力是巨大的。天幕如此公开地点出他郭家未来与皇室的联姻以及如此悲惨的结局,这意味着什么?
“不……不好……” 郭英声音干涩,脑中飞速运转,“陛下前几个月才刚刚下旨,明确废除了殉葬之制……可是,可是以陛下的性子,听到天幕这么一说,他会不会……”
一个可怕的念头不受控制地冒了出来:皇帝会不会觉得,殉葬这个办法,虽然明面上废了,但用来清除潜在的后患,实在是……太省事了?他甚至能预感到,用不了多久,宫里关于给皇孙们,尤其是那位刚刚赐字“高炽”的朱玄炜定娃娃亲的试探,恐怕就要来了。而他们郭家,很可能就在名单之上!这哪里是恩宠,简直是架在火上烤!
与此同时,乾清宫内的朱元璋,眼神幽深难测。他确实在几个月前,出于多种考虑,下旨废止了活人殉葬。但此刻听到天幕所言,他的心思却活络了起来。
“朱高炽……让生了三个皇子的贵妃殉葬……” 朱元璋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龙椅扶手,“是因为那个姓张的皇后出身一般,怕自己死后,出身高贵的妃嫔及其外戚,会威胁到新君和太后的地位么?”
他越想越觉得有理。天家无小事,尤其是涉及到权力交接。一个强势的妃嫔背后,往往站着一个庞大的外戚集团。汉武帝晚年立幼子而杀其母钩弋夫人,不就是为了避免主少母壮、外戚干政的祸患吗?
“咱之前下旨废殉葬,是觉得太过残忍,有伤天和。” 朱元璋心中暗道,“可若从江山稳固的角度看……这法子,虽然酷烈,却真能省去不少麻烦。生前处死……似乎也是个办法?”
一个冷酷的念头在他心中滋生。明旨废除殉葬,不代表他不能用其他方式达到同样的目的。如果某个妃嫔或其家族未来可能对储君构成威胁,那么在她“病逝”或“意外身亡”与在她死后被殉葬,结果似乎并无不同,甚至前者还能保全皇家“仁德”的名声。至于具体如何操作……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寒光。为了朱明的江山,他并不介意手上多沾些鲜血,尤其是那些可能威胁到他子孙统治的鲜血。
历史喵喵最后总结道:“所以,朱高炽的‘仁’,或许更多地体现在他对臣子、对百姓的政策上。而在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中,他,或者说代表他意志的张皇后和新君,依然采取了最直接、最残酷的方式来确保权力平稳过渡。郭贵妃的悲剧,既是后宫争斗的失败,更是政治权衡下被牺牲的棋子。这血色的结局,也为‘仁宣之治’的开启,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天幕随着历史喵喵的身影游荡在北京紫禁城中,她今天的神色带着几分探究与调侃。
“各位老铁,咱们今天来聊点玄乎的——明朝皇帝的寿命,特别是跟北京紫禁城风水的关系。”她开门见山,一句话就勾起了天幕下无数人的好奇心,尤其是那位刚刚开始营建北平燕王府的朱棣。
“上回我们说了明仁宗朱高炽,身体不好,胖,但还是活到了四十七岁,当了十个月皇帝。”历史喵喵话锋一转,“而他的儿子,明宣宗朱瞻基,那位文武双全、被永乐大帝寄予厚望的‘好圣孙’,身体可比他爹强健多了!能骑马,能射箭,能打仗(平定汉王叛乱),还能画画(宣德炉名满天下)。可就是这样一位堪称全能的皇帝,你们猜他活了多少岁?”
她故意停顿了一下,然后给出一个令人愕然的答案:“三十八岁! 比他那体弱多病的爹还短命近十年!宣德十年正月,就崩于紫禁城乾清宫。这找谁说理去?”
天幕下的朱棣眉头紧锁,未来的朱瞻基可是他最喜爱的孙子,听闻其如此短寿,心中不免一沉。朱元璋的脸色也更显凝重。
“这就不由得让人想起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历史喵喵压低声音,带着几分神秘,“北京这紫禁城,风水可能有点‘克皇帝’!”
她开始掰着手指头数:“咱们来列一下啊,老老实实长期居住在北京紫禁城里的皇帝:
明仁宗朱高炽,47岁(实际在位仅十个月,但登基后主要在北京)。
明宣宗朱瞻基,38岁。
明英宗朱祁镇,38岁(经历坎坷,但最终死于北京)。
明代宗朱祁钰,30岁(被废后不久暴卒)。
明宪宗朱见深,41岁。
明孝宗朱佑樘,36岁。
明武宗朱厚照,31岁。
明穆宗朱载坖,36岁。
明光宗朱常洛,39岁(著名的‘红丸案’,登基一个月暴毙)。
明熹宗朱由校,23岁。
你们看,”她总结道,“长期住在紫禁城里的皇帝,寿命过四十的都不多,超过五十的更是凤毛麟角!反倒是……”
历史喵喵声音提高,带着点讽刺:“反倒是那些不怎么在紫禁城‘正常上班’的皇帝,活得相对久一点!”
“比如,一心修道、二十多年不住紫禁城、常驻西苑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差一点就活到了六十岁,享年59岁!”
“再比如,学他爷爷嘉靖、三十年不上朝、深居宫内(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紫禁城核心区域)的万历皇帝朱翊钧,虽然在位四十八年,但也没活过六十,享年58岁。”
她摊摊手:“看到了吧?好像老老实实待在紫禁城‘打卡上班’的皇帝,反而寿数不长。这紫禁城,简直成了‘皇帝寿命终结者’。”
“而且,”她补充了一个更令人玩味的现象,“自永乐帝之后,明朝皇帝似乎有个六十岁的寿命大关,几乎没人能跨过去!嘉靖、万历算是摸到了边,但最终都没能突破。”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明朝的龙子凤孙们都短命。”历史喵喵语气轻松起来,“也有特别长寿的!比如,明仁宗朱高炽有个儿子,襄王朱瞻悦墡,享年72岁。而且这位皇帝可是两次离皇位就差那么一点儿……”
她意味深长地说:“为什么他能这么长寿?很简单,因为他没当过皇帝啊!不用每天操心国事,不用在紫禁城里‘被风水克制’,不用跟文官集团斗智斗勇,安心在封地当个富贵王爷,心情舒畅,自然就能长命百岁咯!”
这番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话,却像一根刺,扎进了洪武君臣的心中。
朱元璋看着天幕上列出的那一串短寿皇帝名单,尤其是自己那一脉的子孙,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苦心营建的王朝,他寄予厚望的子孙,未来竟然多数难以长寿?是因为国事操劳?还是因为……那北京皇宫,真的有什么不妥?
以前,他只觉得是因为永乐后代身上都流的徐家血脉的原因,但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朱棣更是心绪难平,他未来雄心勃勃地规划着自己的北京皇宫,未来甚至……那天幕却暗示,那里建起的皇宫,竟可能是个折损皇帝寿元的地方?
一股无形的阴霾,伴随着“紫禁城克皇帝”的诡异说法,悄然弥漫在洪武十一年的夜空中。这天幕揭示的未来,不仅仅是朝堂争斗、边境烽火,如今更是涉及到了帝王最私密也最在意的——生死寿夭。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463/4407092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