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 第214章 鲜有继位的开国太子

第214章 鲜有继位的开国太子


休整了几日的朱及第再次出现在天幕中,背景换回了熟悉的工作室。他看起来精神不错,正翻看着一些资料,准备开始今晚的历史话题。

“兄弟们,我回来了!今天咱们来聊点有意思的,”朱及第对着镜头笑道,“前几天我看到一个特别有趣的讨论,有人问:明朝的万历皇帝,到底见没见过他的爷爷嘉靖皇帝?  这个问题一下子就把网友们分成了两派,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后来还扯到了清朝的乾隆见没见过康熙!”

天幕上适时地出现了万历皇帝朱翊钧和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画像。

【这还用吵?万历是隆庆的儿子,隆庆是嘉靖的儿子,爷爷见孙子不是很正常?】

【楼上+1,肯定见过啊!万历六岁就登基了,他爷爷死的时候他都十岁了,怎么可能没见过?】

立刻有网友跳出来反驳,语气斩钉截铁:

【@前面两位  历史是数学吗?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驾崩,六月万历登基。而嘉靖皇帝早在1567年就死了!中间隔了他爹隆庆整整六年的在位时间!万历是1563年出生的,嘉靖死的时候他才四岁!一个深居皇宫的四岁小孩,和一个常年住在西苑炼丹、连自己儿子(隆庆)都不太见的爷爷,你们觉得见面的机会能有多大?】

这条带着具体年份的评论一出,前面那派的声音顿时弱了下去。

【卧槽?真的假的?我一直以为嘉靖万历是紧挨着的!】

【查了一下……还真是!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驾崩,万历是隆庆六年(1572)六月登基,中间差着五年半呢!而且隆庆好像确实不太受嘉靖待见。】

【所以结论是:理论上可能见过(毕竟都是皇帝住紫禁城),但实际可能性极低,尤其是隆庆即位后,嘉靖的妃嫔、未成年的皇子公主都迁出了紫禁城,见面机会更渺茫了。】

这时,争论开始跑偏。

【那清朝的乾隆总见过他爷爷康熙了吧?乾隆不是号称最得康熙宠爱吗?】

【这个是真的!康熙六十年(1721),康熙在雍亲王胤禛的圆明园第一次见到了时年十岁的弘历(乾隆),非常喜欢,当即下令接到宫中养育,亲自教导,直到康熙六十一年驾崩。这是正史明确记载的!】

【对对,乾隆自己晚年都写了无数首诗怀念这段“扈驾避暑山庄”、“养育宫中”的时光,简直是他一生的高光记忆和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之一。】

【好家伙,这么一比,万历真是个“小可怜”,连爷爷的面可能都没咋见过。】

【所以说明朝中后期的皇室亲情……嗯,有点淡薄啊。】

这番后世网友看似随意的争论,听在洪武君臣耳中,却别有滋味。

朱元璋眉头微蹙,他对后世子孙这种疏离的亲情关系感到不悦。在他制定的制度里,皇子皇孙的教育和亲情维系是重要一环,岂能如此淡漠?

朱棣则敏锐地抓住了另一个重点:“那乾隆因其孙而得父皇青睐,甚至因此……影响了传位?”  他心中凛然,后世清朝的这段历史,似乎印证了“好圣孙”对稳固储位乃至传承的重要性,这与他自身的经历和未来的“安排”隐隐呼应。

朱标想得更多些:“看来,即便是天家,祖孙能否相见,亦受时局、皇帝心性乃至宫廷规矩所限。并非血脉相连,便一定能享天伦。”  他对那位可能未曾见过爷爷的万历皇帝,生出了一丝莫名的同情。

马皇后则叹息道:“若是寻常百姓家,祖孙相邻而居,岂有不见之理?天家富贵,有时反倒成了桎梏。”

朱及第看着评论区从明朝吵到清朝,赶紧总结道:“好了好了,看来万历见嘉靖的可能性确实很低,而乾隆见康熙则是史实……”

朱及第那句“乾隆见康熙则是史实”的总结,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又泼进一瓢冷水,瞬间激起了更激烈的反应,尤其是引来了一批“明粉”网友的不服与考据。

【明粉不服!乾隆受康熙喜爱就是他自个儿编的!】

【+1,康熙真正喜爱的是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皙!乾隆他妈地位那么低,雍亲王当时也不显眼,凭什么入老爷子法眼?】

【《清实录》那种东西能全信?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就是为了给乾隆继位增加合法性!】

【我站队,万历没见过嘉靖是大概率,乾隆深得康熙宠爱也得存疑!】

眼看着评论区又要从历史考据变成立场大战,有网友开始试图用“玄学”调和矛盾:

【嗐,吵啥吵!要我说,不管是朱棣还是雍正、乾隆、咸丰,这几位爷有个共同点——都是老四啊!】

【卧槽!还真是!燕王朱棣是洪武第四子,雍正帝是康熙第四子,乾隆帝是雍正第四子(序齿后)、咸丰是道光第四子!】

【这么一看,“老四”上位的概率,比名正言顺的太子高多了!@朱及第  这算不算历史玄学?】

这条带着调侃意味的评论,立刻引发了更多人的兴趣和引申:

【这么一说,想起唐太宗李世民也不是太子啊!他是李渊的次子。】

【隋炀帝杨广也是次子。】

【宋太宗赵光义甚至不是宋太祖的儿子……】

【好像除了秦二世胡亥是矫诏,以及一些短命王朝,很多大一统王朝的第二个(或非长子)皇帝都挺有作为?当然,奇葩的也不少。】

讨论的方向越来越清晰,一个更加尖锐,也更能触动某些敏感神经的观点被抛了出来:

【你们发现没有?从古至今,大一统的开国皇帝,他们的太子,好像就没几个能顺利继位的?】

【掰手指头数数:秦始皇的太子扶苏,自杀了;汉高祖的太子刘盈(汉惠帝),算是继位了,但……懂的都懂,在位七年,形同傀儡,郁郁而终,严格来说也不算“顺利”吧?后面那些乱世的不算。】

【唐高祖的太子李建成,被老二宰了;宋太祖……嗯,“斧声烛影”,他儿子也没上去;元世祖的太子真金,早逝……】

【这么一看,还真是个魔咒啊!“开国之君,太子难继”!】

【所以朱标……唉,可惜了。】

当“朱标”这个名字出现在天幕评论区时,奉天殿前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

一直安静聆听,甚至对之前那些“老四”言论只是微微苦笑的朱标,在听到“开国之君,太子难继”这个总结,尤其是看到自己的名字与“可惜了”联系在一起时,他的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惨白,身体几不可察地晃了晃。

他一直知道自己的四弟能力出众,深受父皇倚重,也曾从天幕中窥见某种令人不安的“可能”。但他始终以仁孝自律,以储君的责任鞭策自己,坚信只要自己做得足够好,便能不负父皇期望,稳固国本。

可如今,这天幕竟以纵观历史的视角,近乎冷酷地指出了一条看似普遍的“规律”——开国太子的命运,多舛!

扶苏、刘盈、李建成、真金……这些名字如同沉重的枷锁,一个个压在他的心头。难道……难道这真是太子难以逃脱的宿命吗?无论他如何勤勉,如何克己,都抵不过这冥冥之中的“魔咒”?

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和寒意瞬间席卷了他。他下意识地看向身旁的朱元璋,又飞快地瞥了一眼站在不远处的朱棣,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和一丝……难以言说的恐惧。

朱元璋自然也听到了这一切,他的脸色阴沉得可怕。他绝不相信什么狗屁“魔咒”!他朱元璋的天下,他朱元璋定的太子,岂是前朝旧例可以揣度的?!但他看到长子朱标那瞬间失神、深受打击的模样,心中又是猛地一痛,一股邪火无处发泄。

马皇后紧紧握住了朱标冰凉的手,眼中满是担忧,轻声唤道:“标儿……”

朱及第看着评论区越来越歪,连忙控场:“哎哎哎!打住打住!咱们不搞封建迷信啊!历史是由无数复杂因素构成的,哪有什么简单的规律和魔咒?各位太子爷都是很好的人,只是命运无常罢了。咱们还是回归具体的历史讨论哈!”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463/4398829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