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当兵送媳妇,你说要娶何皇后 > 第十八章 朱儁的招揽,三封奏折

第十八章 朱儁的招揽,三封奏折


约莫傍晚。

宛城!!

城门前一阵尘土飞扬!

朱儁、徐璆与秦颉率大军终于是到达了宛城。

张超带着手下部众以及宛城内的所有官员在门口迎接。

角落的秦川看着这一幕,心中感叹:“这真是威风呀!”

一番官方的问候之后!

很快的!

城门便由朱儁的中央军队接手了,城头旗帜变换成了朱字大旗,张超原本占据城墙的守军退至第二防线。

这一切都在无声的宣告着最高统帅的更换。

远处,张超看着这一幕在心里爆了一句粗口:“MMP!!!”

张超身旁的秦川瞄了一眼张超,便是看见了其便秘的表情!

入城之后。

郡守府正堂。

朱儁端坐主位,徐璆、秦颉分坐两侧,张超以及众将士依次列坐在下方。

一开始,朱儁首先先表彰了光复宛城这件事。

随后神色一凛,话锋一转:“如今虽然宛城已经收复,但是乱局还没有完全定下来,民心还不安定。”

“自即日日起,全城防务暂由我北军统辖,各部必须严守军令!!”

他目光如炬,扫视堂下,厉声道:“凡是有扰民者,不论兵将,让我发现,一律依照军法处置!”

底下众人神情皆是一禀,皆是认真的点头!

随后!

“此战告捷,实乃陛下天威所临,也是将士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朱儁目光扫视全场,最终定格在了前方的张超脸上,“张校尉率部先登,此战功不可没,尤其你麾下那位军侯秦川!!”

说到这里,他有意顿了一顿,帐中瞬间寂然无声。

“本帅已闻其骁勇,献计破城,先登入城,阵斩张曼成、赵弘,堪称此战首功。”

在一番“没有营养”的例行讲话过后!

轮到荆州刺史徐璆发言!

徐璆则是展现了自己圆滑的政治手段,在朱儁面前始终执礼谦恭,“此次宛城大胜全赖中郎将运筹帷幄”。

在谈到军情时,则是不经意地强调:“我荆州子弟确是奋勇争先”、“张超所部五千人,皆为下官于襄阳一手整训”。

这点小心思,朱儁看的自然是明明白白!

会后。

朱儁特别于偏帐内单独召见了秦川。

“这TMD就是一场鸿门宴呀!”

一路上秦川已经在思索对此。

很快的便是到了朱儁偏账!!

帐内烛火通明。

“见过朱大人!!!”秦川拱手道。

在秦川说话的功夫!

朱儁有些惊讶的审视着眼前这位竟然意外年轻的军侯,缓缓开口道:“秦军侯此番破城勇冠三军,本帅亦颇为赏识,不知秦军侯可愿转投我北军乎?我军中正需你这般的猛将。”

“来了,来了,果然该来的还是来了!”秦川心中警觉,深知这看似善意的招揽,实为站队的试探。

秦川恭敬行礼,语气却非常的坚定:“蒙朱将军厚爱,末将惶恐。然末将系荆州军军籍,深受徐刺史、张校尉的知遇之恩,不敢忘本。惟愿继续效命于荆州军中,为朝廷恪尽职守。”

朱儁眼中掠过一丝不悦,却立即掩去,只是淡淡道:“既如此,人各有志,本帅亦不勉强。”

“不过你若是哪天改变主意,我北军五校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谢将军!”秦川恭敬道。

随后,朱儁也没在为难秦川,大致了解了一些经过以及秦川的从军经历便是草草的结束了这次谈话。

与此同时。

荆州刺史徐璆也在私室中召见了张超。

密室内。

徐璆先是盛赞张超立下大功,随即话锋一转,切入正题:“中郎将不日便会将上奏朝廷,此战的细节至关重要,你需要将战事经过详细的禀报给我,特别是秦川献策破城、先登杀敌等重要事迹,务必详细,不可添油加醋。”

说到这!

徐璆特意压低声音,添上一句:“切记要禀明,一切皆是因为你临机决断、善用人才所致,方才会有如此大捷。”

张超当即心领神会。

刺史此举一方面是为彰显荆州军功,更是要确保功劳归属都清晰无误,为奏章提前铺路。

办完此事之后!

徐璆以刺史身份颁布了一则安民告示,抚恤已经阵亡将士的家属,清算黄巾残余的势力。

这些政务举措看似是例行公事,实则也是向朝廷昭示:他徐璆不仅善战,更是治国理政的能臣。

另一边!

南阳太守秦颉也没闲着。

南阳太守秦颉一进入太守府便是雷厉风行地清查府库、审验在押的人员,迅速重启中断已久的郡务。

下令接见地方乡绅的同时,他反复强调:“本官既然已经复任,自当会竭尽所能恢复原本的秩序,保境安民。”

之后!

他更是展开凌厉清剿行动,亲自督办搜捕黄巾残党以及附逆大族的一系列行动。

审判之时,他屡次沉声道:“褚贡太守在天之灵,今日终于得以得慰!”

秦颉此举,既为前任复仇,也算是借此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三个老家伙活了半辈子都是人精了!

...

三日后。

三封捷报自宛城发出,由快马加急直送洛阳:

朱儁奏曰:

“臣右中郎将儁谨奏:仰赖陛下之洪福、天威所向,王师得以再奏凯歌,臣审时度势,察贼虽众军心已溃,故定里应外合之计策。遂密遣讨贼校尉张超,率精兵五千伺机而战...张超恪遵臣之方略,奋勇当先;其部军侯秦川,亦勇冠三军,屡为先登..此皆陛下圣德昭彰,将士用命之果。然臣不敢贪天之功,所有立功将士,如校尉张超、军侯秦川等,忠勇可嘉,伏乞陛下天恩,不次封赏…”

徐璆奏称:

“臣荆州刺史璆谨奏:宛城既复,元凶授首,实乃荆州军民上下一心、共效王事之果...讨贼校尉张超自从受命以来,深感臣恩,奋身不顾。此番能够大捷,实因张超临机决断,善纳部将秦川之谋,奋勇先登,乃竟全功...校尉张超乃其所部,如军侯秦川者,堪称是戡乱首功之臣...”

秦颉奏表:

“臣南阳太守颉谨奏:臣本待罪失土之身,幸赖天兵迅疾,得以克复宛城...此番破城,首推讨贼校尉张超麾下军侯秦川,勇烈绝伦,功居第一。臣亲眼所见,秦川率先登入城内,血战不退,手刃元恶,城门因之以开...伏望陛下破格旌赏,以彰其忠勇…”

这三道奏表都各有侧重:

朱儁将大捷归功于自己的“运筹帷幄”,称张超是执行其“密策”,而秦川的骁勇则是其战略成功的重要证明。

徐璆则是强调自己“委任得人”,彰显张超“临机决断”与秦川的“奋勇先登”,将功绩牢牢捆绑系于荆州麾下。

秦颉的奏表最为直白,极力陈述“亲眼所见,秦川功推第一”,恳请能够“破格旌赏”。

三封奏折虽然角度各异,却都不约而同地共同托举了一个名字————秦川!

这次秦川的命运又会如何呢????

......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414/4439034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