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综影视:白浅被挖眼前觉醒记忆了 > 第12章 姜雪宁的第三世(完)

第12章 姜雪宁的第三世(完)


谢危(薛定非)  在彻底铲除平南王势力后,虽大仇得报,但弑父之举与多年谋划亦耗尽心神。他对姜雪宁的偏执占有在漫长岁月中逐渐沉淀为一种深沉的、不容置疑的守护。他依旧是权倾朝野的谢少师,但更多时候是隐于幕后,真正成为了皇帝沈琅最依赖的帝师。他与姜雪宁育有一子一女,孩子继承了父亲的智慧与母亲的容貌。他终其一生都未完全放下心防,但对家庭展现出了绝对的忠诚与保护。晚年时,他时常握着姜雪宁的手,在庭院中听她弹琴,目光深远,无人知他心中所想,但那份偏执的疯狂终是化为了细水长流的相伴。

姜雪宁  历经三世坎坷,最终接受了与谢危的命运纠缠。系统的强制力虽已消失,但留下的烙印与记忆无法磨灭。她不再是那个一心只想逃离或追求权力的姜雪宁,而是学会了在谢危构建的复杂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她用心教养子女,以其智慧与坚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谢危,避免了更多极端行为。她与燕临、张遮保持了终生的、得体的距离,那份复杂的情感化为心底最深处的遗憾与祝福。她最终理解了谢危的痛苦与孤独,并以一种复杂的方式给予了回应,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平静与归宿。

燕临  燕家冤案昭雪后,他选择远走边关,并非逃避,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守护家国。他将对姜雪宁的深情与未能保护家族的痛楚,全部转化为戍边的责任与勇气。他屡立战功,成为威震边疆的“战神”,却终身未娶。他偶尔会收到来自京城的只言片语,知晓她安好,便足矣。他的爱恨最终升华成了守护江山社稷与她背后安宁的磅礴力量,那个鲜衣怒马的少年将军,在边关的风沙中成长为一代传奇,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荣耀。

张遮  在经历情殇与宫变洗礼后,其清正刚直的初心未曾改变,反而愈加坚定。他并未黑化,而是将所有的痛苦与情感深深压抑,全部投入朝堂与律法之中。他成为了大乾朝最有名的“铁面御史”,一生纠劾贪腐、匡扶正义,深受百姓爱戴,却也因过于刚直而树敌众多。他终身未娶,孑然一身,将毕生奉献给了律法与公道。他对姜雪宁的情愫至死未曾再宣之于口,化为了午夜梦回时一声极轻的叹息,和公私分明场合下对她一如既往的、沉默的保护。他是真正浊世独立的君子,赢得了所有人的敬重,包括谢危。

沈琅  皇帝沈琅病弱的身子未能好转,但在谢危的辅佐与张遮等人的匡扶下,王朝得以平稳运转。他虽无雄才大略,但仁厚温和,努力做一个好皇帝。因体弱无子,他最终在谢危与太后的支持下,过继了宗室中一聪慧贤德的幼子立为太子,延续国祚。他对谢危既倚重又忌惮,一生都活在这位帝师的阴影之下,但也得以保全了自身与王朝的体面。

沈芷衣  乐阳长公主看透了宫廷纷争,但她生性豁达,并未消沉。她拒绝了不必要的政治联姻,选择下嫁给了自己真心喜爱的一位颇有才学但家世普通的翰林院编修。夫妻恩爱,生活美满。她时常进宫陪伴太后与皇兄,也与姜雪宁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是连接各方的一道柔和桥梁。她的一生富贵闲适,远离权力核心的腥风血雨,得以善终,成为了皇室中难得真正快乐的人。

太后  沈太后在平南王事件后,地位愈加稳固。她见证了儿子的成熟(虽体弱)与王朝的过渡,晚年潜心礼佛,不再过多干涉前朝事务,但对皇室及朝局大局依旧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她对姜雪宁的态度始终复杂,但最终释然,偶尔会召见孙辈,享受天伦之乐。她是皇宫中最长寿、最尊贵的女人,安然终老。

薛远  这位曾经的国公,在平南王倒台后势力大损,但并未立刻倒台。他与谢危在朝堂上维持着虚伪的平静,暗地里较量不断。然而,随着谢危地位日益稳固,其弑父的阴影与过往罪证逐渐被揭露,薛远最终被削去爵位,软禁于薛府之中,郁郁而终。谢危最终赢得了这场父子之间的残酷战争。

薛姝  作为薛远之女,其命运与家族紧密相连。薛远失势后,她失去了骄傲的资本。她曾试图攀附沈阶或其他权贵,但均未成功。最终在太后的示意下,被许配给了一位远离权力中心的闲散宗室子弟,余生平淡,再也无法兴风作浪,其野心与算计最终落空。

许多年后的一个秋日,皇宫家宴。  已是帝师的谢危携夫人姜雪宁出席。  皇帝沈琅(体弱但神色平和)与沈皇后(温和端庄)端坐主位。  已是边关大帅、回京述职的燕临,英武沉稳,与谢危目光交汇间,已无波澜,只剩下一丝历经沧桑后的淡然与默契。  都察院左都御史张遮,清瘦依旧,目光锐利而清澈,恪尽职守地坐于臣列。  乐阳长公主沈芷衣与驸马笑语盈盈。  太后已是白发苍苍,看着眼前景象,面露慈祥。

席间一派祥和,仿佛过去的惊涛骇浪从未发生。

谢危于桌下轻轻握住了姜雪宁的手。姜雪宁微微一顿,没有挣脱。  这一刻,没有强制,没有算计,只有一种历经劫波后的疲惫与平静。

宴席散后,谢危与姜雪宁并肩走在出宫的长廊上。  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宁二,”谢危忽然开口,声音是久违的平和,“这一世,你可曾悔过?”

姜雪宁沉默片刻,看着远处天空中自由的归鸟,轻声道:“悔与不悔,都已走过。重要的是,最终我们都还在。”

谢危没有再说话,只是将她的手握得更紧了一些。

宫墙巍峨,将他们与外面的世界隔开,也守护着这份得来不易的、复杂而脆弱的安宁。

姜家众人的归处

姜伯游(姜父)  这位曾经的吏部侍郎,在经历了女儿惊世骇俗的“求婚风波”、卷入朝堂巨变以及与谢危成为翁婿这一系列冲击后,心力交瘁。他虽因谢危的关系无人敢明面为难,甚至官职还略有升迁(得了虚衔),但他深知自家已深深绑在谢危这艘危险且难以预测的巨舰之上。他逐渐淡出权力核心,变得愈发谨慎低调,多数时间称病在家,寄情书画,教导孙辈,只求家族平安,安度晚年。他对姜雪宁的感情复杂,既有对女儿际遇的心疼,亦有对她招惹来如此多风波(尤其是早期)的无奈与微词,但父女血脉终究难以割舍。

孟氏(姜母)  她一生要强,偏心亲女姜雪蕙,对自幼离家的姜雪宁既有愧疚又有疏离。姜雪宁最终嫁得位高权重的谢危,远超姜雪蕙,这让她心情极为复杂。一方面,她因姜雪宁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荣与地位,成了谢少师的岳母,无人敢怠慢;另一方面,她又时常担忧姜雪宁的处境,深知那富贵荣华背后的惊险,同时对亲女生出更多愧疚。她晚年致力于调和两姐妹关系,对姜雪宁也多了许多真实的关心与呵护,试图弥补过去的缺失,性格柔和了许多。

姜雪蕙  这位姜家真正的嫡长女,始终是温婉娴静、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她曾对温润如玉的临孜王沈阶有过朦胧的好感,但也深知身份悬殊,并未逾矩。后由家族安排,嫁与了一位门当户对、家风清正的翰林学士。夫君品性端方,仕途平稳,虽无大富大贵,但生活安宁和睦。她与姜雪宁这对姐妹,经历了许多隔阂与微妙竞争后,尤其在家族历经风波后,关系逐渐缓和。她时常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回娘家,与姜雪宁也能平静地话些家常。她的一生或许不如姜雪宁那般惊心动魄、极尽荣华,却拥有了许多姜雪宁求之不得的平静与安稳,找到了属于她自己的幸福。她始终是母亲孟氏心中最大的安慰。

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姜府花园。  姜伯游正悠闲地提着鸟笼遛鸟。  孟氏则在一旁笑着看两个女儿——已是谢府夫人的姜雪宁和已是翰林夫人的姜雪蕙——带着各自的孩子们在草地上玩耍。孩子们的笑语声充满了院落。

姜雪宁看着姐姐温婉的侧脸和孩子们纯真的笑容,眼中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与释然。她递上一块精致的点心给姜雪蕙的孩子,语气温和:“尝尝这个,宫里新来的师傅做的。”

姜雪蕙微笑着接过,轻声道谢,拍了拍自己儿子的头:“快谢谢小姨母。”

孩子们稚嫩的感谢声响起。

孟氏看着这一幕,眼眶微微湿润,心中满是感慨。曾经的隔阂与算计,在岁月与亲情面前,终究慢慢淡去了。

姜伯游放下鸟笼,走到老妻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手,低声道:“好了,都过去了,现在这样,挺好。”

阳光洒满庭院,温暖而平和。姜家这座府邸,在经历了所有的风雨飘摇后,终于也回归了它应有的平静与温馨。这或许不是最初任何人设想的样子,但已是命运能给予的最好安排。

所有人的故事,终于在这场巨大的风波后,尘埃落定,各归其位。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403/4439194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