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重生的孝懿仁皇后很护崽7
——————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胤禛已十一岁。在仙蕊的精心调养下,他身量抽高,虽仍显清瘦,但面色红润,目光湛然,早已摆脱了“四力半”的孱弱印象。他文武兼修,诗文书画皆通,性情在仙蕊的引导下,沉静而不孤僻,自有其风骨与雅趣。
仙蕊知道,为胤禛择选福晋之事,虽未正式提上日程,但必须早做谋划。她绝不能重蹈“剧情”覆辙,让那两个乌拉那拉氏的毒妇有任何接近她儿子的机会。她的目标非常明确:一要身体健康,利于生育,为胤禛开枝散叶;二要品行端方,能打理好后院,免除胤禛内顾之忧;三要略通文墨,能与胤禛诗词唱和,满足他精神层面的需求,夫妻和睦。
她通过多种渠道细细探听京中适龄贵女的情况。阿玛佟国维、弟弟庆泰在前朝与各府邸往来时,也会 留意各家格格的风声。仙蕊自己则利用宫廷节宴、命妇朝贺等机会,观察那些被母亲带入宫的少女们。
然而,符合前两条的,多是武将之家出身,性格爽利却未必知书达理;符合第三条的,又多是文官家的娇弱小姐,身体未必强健。仙蕊寻寻觅觅,一时竟未有十分合意的人选。
转机发生在这年秋猎之后。康熙率众皇子及王公大臣赴木兰围场行猎,仙蕊的弟弟庆泰亦随扈。围场之上,不仅较量骑射武功,也是满洲贵族子弟展示风采、各家暗中相看女婿儿媳的场合。
归来后,庆泰入宫向姐姐请安,闲谈间说起围场见闻,提及步军统领费扬古(另一位费扬古,非乌拉那拉氏那位)之女。 “姐姐,说来也巧,此次围场,倒见了费扬古大人家的格格,与四阿哥年岁相仿。”庆泰说道。
仙蕊心中一动,此费扬古并非那个色令智昏的乌拉那拉氏费扬古,而是另一位满洲镶白旗的费扬古,官居步军统领,家风严谨,是朝中有名的务实能臣。
“哦?那家的格格如何?”仙蕊状似无意地问。
庆泰回忆道:“骑射功夫在闺秀中算是很不错的了,听说自幼随父兄习武,身子骨很是健朗。性子也大方,行事有度,并非那等扭捏之人。听闻在家中也读书识字,并非只知舞刀弄枪。”
仙蕊顿时上了心。身体健康,性格大方,家风好,还读书识字!这几乎完美契合了她的所有要求!
她立刻让庆泰和阿玛暗中再仔细打听这位格格的详细情况。反馈回来的信息愈发令人满意:此女不仅身体康健,精力充沛,且性情温婉宽和,待人接物颇有章法,虽非才女,但确通文墨,且因其父教导,识大体、懂进退。
仙蕊几乎立刻认定,这就是她为禛儿寻觅的理想嫡福晋人选!家世足够显赫却并非权倾朝野、引人忌惮;父兄是实干之臣,而非结党之徒;女儿本人健康、贤良、有文化,既能管理后院、生育子嗣,又能与胤禛精神交流。
她开始创造机会。先是借着赏花、礼佛等名目,邀请一些命妇携女入宫,其中自然包括了费扬古的夫人和那位格格。仙蕊远远观察,见那女孩举止端庄,目光清正,与其他贵女交往时也显得从容大度,心中更是欢喜。
在一次小范围的茶会上,仙蕊甚至“偶然”路过,与那女孩说了几句话,问了她读什么书,喜欢什么诗词。女孩回答得虽不惊艳,却条理清晰,态度不卑不亢,显露出良好的教养。
仙蕊心中大定。
接下来,便是要让康熙认可这个人选。她并未直接提出,而是在康熙再次偶然提及皇子婚事时,轻描淡写地提起:“皇上日前说重品行、重家教,臣妾深以为然。近日见步军统领费扬古家的格格,倒是落落大方,身体健康,听闻在家中也知书达理,可见其家教甚好。这样的姑娘,将来无论指给哪位阿哥,都是福气。”
她将选择权推给康熙,只是提供了信息并加以赞赏,毫无强求之意。
康熙对仙蕊的“知情识趣”很是满意,加之他也听闻过此费扬古家风不错,女儿名声也好,便留了心。“爱妃倒是留意得仔细。费扬古确是老实肯干之臣。朕记下了。”
此事便如此在帝妃二人心中达成了默契。仙蕊成功地将胤禛的婚姻命运,从“剧情”中的乌拉那拉氏毒妇,扭转向了这位健康贤良的费扬古氏(注:即历史上雍正皇帝的孝敬宪皇后原型,此处为符合甄嬛传背景的文学处理)。
解决了心头一大患,仙蕊顿觉轻松不少。她看着日渐成长的胤禛,心中充满了希望。她开始更有意识地教导胤禛一些为君之道、御下之术,当然,这一切都隐藏在日常的教导和故事中。
“禛儿,你看这景仁宫,额娘能打理得井井有条,靠的不是事事亲力亲为,而是知人善任,定下规矩,人人遵守。治国,也是一个道理……” “额娘,那如果有人阳奉阴违呢?” “那就要查明原因,是规矩不合理,还是人有私心?然后,或改规矩,或换人。总之,要心中有数,处事公正。”
母子间的这类对话日渐深入。胤禛在仙蕊的引导下,不仅身体康健,性情得到疏导,更开始初步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仙蕊知道,未来的夺嫡之路依然险恶,但她已经为胤禛打下了最好的基础——健康的身体、健全的性格、正确的教导,以及一位未来可期的贤内助。
她站在景仁宫的庭院中,望着秋日高远的天空,心中一片宁静与坚定。
时光荏苒,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胤禛已十九岁。在仙蕊十余年如一日的精心培养与守护下,他成长为一个文武兼备、心思缜密、性情内敛而不失温情的青年皇子。他体格匀称健康,早已无人记得“四力半”的戏称,诗文书画造诣颇深,在众皇子中独树一帜,办理康熙交办的差事亦显得干练务实,渐露头角。
康熙三十年初,仙蕊多年筹谋终得圆满。康熙下旨,将步军统领费扬古之女指婚于皇四子胤禛为嫡福晋。大婚礼仪隆重,费扬古氏正如仙蕊所期盼的那般,身体健康,性情温婉贤淑,举止大方得体,且通文墨,与胤禛相处和睦,夫妻感情甚笃。仙蕊看着儿子成家立业,心中大慰,更加确信自己扭转了那可怕的“剧情”。
婚后不久,嫡福晋便传出喜讯,于康熙三十三年平安诞下胤禛的长子弘晖。幼儿健康活泼,仙蕊喜极而泣,亲自照料看顾,将一腔未能给予幼年胤禛的隔代宠爱,悉数倾注在孙儿身上。胤禛初为人父,亦感受到家庭温暖,对额娘更是感激爱戴。
然而,宫廷从未真正平静。太子胤礽与康熙的矛盾日渐尖锐,其舅父索额图一党权势熏天,引发康熙极大忌惮。大阿哥胤禔野心勃勃,与明珠一党紧锣密鼓,不断寻机攻讦太子。八阿哥胤禩年龄渐长,因其母良妃卫氏出身微贱,反而广结人缘,待人谦和,在朝中博得“八贤王”美誉,身边逐渐聚集起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今生的十四阿哥胤禵是一个小庶妃生的
九龙夺嫡的暗流逐渐汹涌澎湃。
仙蕊始终教导胤禛:“禛儿,切记,枪打出头鸟。如今漩涡中心是太子与大哥,八阿哥势头正劲,你需远避锋芒。办好皇阿玛交办的每一件差事,不结党,不营私,谨言慎行,方是长久之道。你的贤德福晋、健康子嗣,便是你最大的福气与资本。”
胤禛对额娘的话深信不疑,严格奉行。他埋头办差,在户部、刑部等任上表现出色,却从不张扬,对兄弟们都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既不亲近,也不得罪。他逐渐在康熙心中树立起“孤臣”、“实干”的印象。
与此同时,仙蕊通过佟国维和庆泰(已成长为中坚力量),继续为胤禛暗中网络人才。她提醒阿玛和弟弟,不必追求位高权重者,而要寻找那些真正有才干、品性刚直、或因出身汉军旗/汉人而难以融入主流圈子、却渴望得到赏识重用的中下层官员。
例如,那位名叫年羹尧的年轻举人,虽家世不显,但才华横溢,野心勃勃。仙蕊让庆泰在其未发迹时便予以接触和资助,结下善缘。又如,那位以清廉耿直闻名的御史大夫,虽不站队,但其公正之心将来或可利用。还有那位精于刑名、作风严酷的能吏,虽名声不佳,但某些时候或需此类人才处理棘手事务。
仙蕊如同一个最高明的棋手,在棋盘上悄然布下一颗颗棋子,静待时机。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仙蕊的身体终究因多年殚精竭虑,开始出现衰弱的迹象。她自知时日或许无多,但看着已羽翼渐丰、府邸和睦、已有子嗣(弘晖之外,侧妃李氏等亦有所出)的胤禛,她心中并无太多恐惧,唯有深深的牵挂与必须完成的紧迫感。
她将胤禛与庆泰同时召入景仁宫密室。
“我的身子,我自己知道。”仙蕊平静地开口,看着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有些话,必须嘱咐你们。”
胤禛与庆泰皆面露悲戚,欲言又止。
仙蕊摆手制止他们,目光锐利如昔:“第一,庆泰,佟佳氏一族的未来,系于你身。你要牢记,忠君,但更要忠于是非,忠于天下。无论将来风云如何变幻,你要做的,是成为新君不可或缺的臂膀,而非凭恃功劳狂妄自大的权臣!切记隆科多之前车之鉴!”
庆泰重重叩首,虎目含泪:“姐姐放心!庆泰铭记于心,必不负姐姐所托,不负佟佳氏门楣!”
仙蕊点点头,看向胤禛,眼神变得无比柔和与深邃:“禛儿,额娘能为你做的,都已做了。路,终要你自己去走。记住额娘的话,戒急用忍,韬光养晦。你的福晋贤德,是你之幸,要好生相待。你的兄弟们……唉,天家无情,但求问心无愧即可。无论将来遇到何等艰难,都要保住性命,守住本心。”
她喘息片刻,继续道:“额娘为你留下了一些人……名单在庆泰处。何时可用,如何用,你自己决断。记住,人心易变,要用其才,亦要防其心。”
仙蕊将多年暗中观察、筛选出的可用之人名单,交给了最信任的弟弟,待时机成熟再转交胤禛。这是她为儿子准备的最后一份礼物。
交代完这一切,仙蕊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她的气息虽弱,眼神却异常明亮。
历史的车轮仍在滚动,太子两次被废的命运似乎难以避免,九王夺嫡的惨烈即将上演。但仙蕊相信,她精心培养、步步谋划的胤禛,已拥有了远比“剧情”中更健康的身体、更健全的心智、更和睦的家庭和更隐秘的助力。
她或许看不到胤禛最终登顶的那一天,但她知道,她已成功地将她的禛儿,推离了那片名为“悲剧”的深渊,为他铺就了一条通往完全不同结局的道路。
景仁宫的烛火摇曳,映照着一位母亲耗尽一生心血的筹谋与深沉如海的爱。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403/4439188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