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综影视:白浅被挖眼前觉醒记忆了 > 第20章 卫子夫(完)

第20章 卫子夫(完)


年初冬,刘彻的病情急转直下,咳血不止,时常陷入昏厥。御医署束手无策,言道“陛下元气已竭,非药石所能挽回”。未央宫上下笼罩在一片山雨欲来的压抑之中。

刘彻自知大限将至,躺在病榻上,意识时而清醒,时而模糊。他最后的心愿,竟是再见卫子夫一面。这个他爱了一生、恨了一生、猜了一生、也依赖了一生的女人。

卫子夫闻诏,身着素净宫装,未佩钗环,缓缓步入充斥着浓郁药味和死亡气息的寝殿。她屏退左右,独自走到龙榻前。烛光摇曳,映照着刘彻枯槁灰败的面容,与卫子夫依旧莹润如玉的容颜形成惨烈对比,恍如隔世。

刘彻费力地睁开浑浊的双眼,看着眼前这个仿佛被时光凝固的女人,嘴唇翕动,声音微弱如丝:“子夫……你……终究还是这般模样……告诉朕……你究竟……是人是妖?”  这是缠绕他心底多年的终极疑问。

卫子夫静静地看着他,目光中没有怜悯,没有悲伤,只有一片深沉的、历经沧桑后的平静。她缓缓在榻边坐下,声音清冷,却字字清晰,如同寒冰敲击玉磬:

“陛下,妾非妖非仙,只是……一个从很长很长的梦里醒来的人。”

刘彻瞳孔微缩,露出不解之色。

卫子夫继续道,语气平淡得像在讲述别人的故事:“在那个梦里,妾也如寻常妇人般,会年老色衰,会看着陛下的恩宠如同指间沙,流向更年轻娇艳的李夫人、王夫人、钩弋夫人……会眼睁睁看着据儿被奸人构陷,冠以巫蛊之罪,被陛下派兵追剿,最终自刎身亡……会看着我们的长公主、诸邑、石邑,我的女儿们,或被逼改嫁小人,或受牵连赐死……会看着卫青、去病早逝后,卫家满门被屠,血流成河……而妾自己,在当了三十八年皇后后,被一纸诏书废黜,最后用一条白绫,了结在了椒房殿那冰冷的横梁上。”

卫子夫含泪道:陛下可知我为何容颜不老,我重活一次可都是为了我的孩子,我可怜的几个孩子,我的据儿死的太可怜了,我的儿死的时候我在天上看着,死的时候还在念着你这个无情的父亲。(正史刘据死时之言:吾为父皇之子,却落得如此境地,非吾不孝,实乃君心难测)

她每说一句,刘彻的眼睛就瞪大一分,呼吸愈发急促,脸上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骇!这些场景,有些是他内心深处隐约的恐惧,有些是他从未想过的惨烈!

“不……不可能……你胡说!”他挣扎着想坐起来,却无力倒下。

卫子夫俯下身,靠近他,那双美得惊心动魄的眼眸直视着他濒死的瞳孔,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诛心的力量:“陛下觉得是胡说吗?那您告诉妾,若一切重来,您是否会因为据儿性情仁厚,不像您般杀伐果断,便疑心他不能承继大统?是否会因为卫家军功卓著,便觉得他们权柄过盛,威胁皇权?是否会因为晚年多病怕死,便听信江充那等小人谗言,掀起巫蛊之祸,骨肉相残?”

她精准地戳中了刘彻内心最隐秘的恐惧和猜忌!刘彻浑身颤抖,剧烈咳嗽起来,指着卫子夫,目眦欲裂:“你……你……”

卫子夫轻轻替他抚着胸口,动作温柔,眼神却冰冷如霜:“陛下不必激动。那只是一个梦罢了。

或许是上天垂怜,让妾梦醒重生。这一世,妾别无他求,只求护住自己的孩子,保住卫家血脉。至于容颜为何不改?”  她顿了顿,露出一抹近乎悲悯的冷笑,“或许是因为,心死了,便不会再为情爱所困,不为荣辱所动,不为陛下的恩宠或猜忌而悲喜。心静如水,自然岁月无痕。陛下一生追求长生,征服四海,可知这世间最难征服的,是自己的心?最难得的长生,是问心无愧?”

这番话,如同最后的审判,彻底击溃了刘彻的心理防线。他一生雄才大略,自负能掌控一切,却最终发现自己连一个女人的心都未曾真正得到,甚至可能因自己的猜忌凉薄,造成那般惨烈的后果(无论那是否是梦)!巨大的愧疚、悔恨、不甘和一种被命运嘲弄的荒谬感,如同潮水般将他淹没。

他看着卫子夫那张近在咫尺、完美却无比陌生的脸,泪水混着血丝从眼角滑落:“子夫……朕……朕……对不住……”  话语未尽,已是气若游丝。眼中走马观花万千影像闪过,有前世有今生,口中喃喃道:原是这般、原是这般

卫子夫直起身,最后看了一眼这个曾是她夫君、君主,也是她仇人的男人,轻声道:“陛下,安心去吧。大汉江山,据儿会守好。卫家,也会继续为汉室尽忠。您未尽的雄心,会有后人承接。至于妾……会好好活着,看着孩子们平安喜乐。”

说完,她决然转身,不再回头。身后,传来刘彻最后一声悠长而痛苦的叹息,随即一切归于沉寂。

殿外风雪更急,仿佛在为一位帝王的陨落奏响哀歌。而卫子夫走出寝殿,迎着风雪,深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前世的债,今世已讨回大半。

刘彻驾崩的钟声响彻长安,举国哀悼。然而,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卫子夫以皇太后身份冷静果断的坐镇下,以及大将军卫青、冠军侯霍去病等军方重臣的全力支持下,太子刘据的登基大典如期举行,过程平稳,未起任何波澜。刘据即皇帝位,是为汉昭帝,尊卫子夫为皇太后。

年轻的昭帝刘据,虽性情仁厚,但经过卫子夫十余年的悉心教导与暗中布局,已非怯懦之辈。他登基后,尊奉母后,重用卫子夫早年为他网罗的石庆、卫绾等贤臣,同时依然极度倚重舅舅卫青和表兄霍去病。朝政在平稳中过渡,并未因权力更迭而出现动荡。

卫子夫迁居长乐宫,却并未完全放手。她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舵手,在暗处默默关注着朝局,只在关键时刻,以温和而坚定的方式,给予刘据必要的提醒和支持。她将前世记忆中对利弊得失的深刻洞察,化作对儿子的谆谆教导,助他规避了许多潜在的风险。

登基大典后不久,一纸来自西域的密报呈送至长乐宫。那个疑似与江充有关的赵国商队首领,及其核心党羽,已在一次精心策划的“意外”中,殒命于大宛与乌孙交界处的混乱地带,尸骨无存。卫子夫看完密报,面无表情地将帛书置于烛火之上,看着它化为灰烬。最大的隐患,已悄然消弭于无形。

与此同时,霍去病再次请缨西征,目标直指不臣的大宛,誓为汉室夺取汗血宝马,并彻底震慑西域诸国。卫子夫并未阻拦,只是如同以往一样,赐下“护身金丸”,并叮嘱他“兵贵神速,亦贵知止”。霍去病心领神会,率精骑远征,再次展现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威震西域,使得丝绸之路更加畅通无阻。而这一次,他谨记姨母教诲,功成之后,妥善安抚当地,并未一味杀戮,为汉朝赢得了长久的威望。

双生子刘闳与刘旦也已长大成人。刘闳博学儒雅,被封为齐王,成为辅佐兄长的贤王;刘旦则果敢英武,被封为燕王,镇守北疆,与霍去病遥相呼应,共同护卫着大汉的安宁。卫长公主、诸邑公主、石邑公主,在母亲的庇护下,皆得嫁良人,平安喜乐,远离了前世的政治漩涡与悲剧命运。

岁月如水,静静流淌。昭帝刘据在母后的辅佐下,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赋税,整顿吏治,汉朝迎来了“昭宣中兴”的曙光。卫青晚年安享尊荣,霍去病虽仍驰骋沙场,但因有灵泉暗中滋养,身体强健,避免了早夭的命运,成为帝国不倒的柱石。

卫子夫作为皇太后,深居长乐宫,极少过问具体政务。她的容颜未使用灵泉保持,自刘彻崩逝后自然随着岁月而优雅老去,但眼神中已沉淀了太多的故事与平静。她看着儿女们各自安好,看着大汉江山日益稳固,前世的恨意与今生的谋划,终于渐渐化作了心底的一抹释然。她重生一世就是为了她的孩子,和她卫家满门申冤,今生已经圆满,孩子都在身边

她不再频繁动用灵泉,那眼泉水仿佛也随着她心境的平和而逐渐失去了澎湃的活力,最终化作一洼寻常的清泉,再无特异之处。或许,它的使命已经完成。

这一日,春和景明,卫子夫在长乐宫的高台上,远眺着未央宫的巍峨殿宇和长安城的万家灯火。微风拂过她的发丝,带来桃李的芬芳。刘据携着新出生的太子前来请安,孩子们环绕膝下,笑语盈盈。

她微微合上眼,感受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从平阳侯府的歌女,到母仪天下的皇后,再到历经重生、守护一切的太后,她走过了太长的路。如今,恩怨已了,心愿已偿。剩下的,便是看着这盛世,如其所愿地延续下去。

夕阳的余晖将她的身影拉长,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403/4426639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