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兴奋的阅卷官
八月十一日,随着考试时间结束,沉重的龙门缓缓开启。
早已疲惫不堪的士子们犹如潮水般涌出。
其中不少人是被同伴或者衙役搀扶着出来。
贡院外等候的亲友们一拥而上,将自家的士子接走。
士子们可以回家休息了,而考官们则是开始了他们的忙碌。
所有考生的墨卷被受卷官统一收齐后,立即被送往公堂旁的弥封所。
这里是杜绝舞弊的第一道程序。
弥封所的吏员们早已严阵以待。
他们动作熟练地将每一份墨卷卷面上写有考生姓名、籍贯、祖宗三代信息的位置,用带有编号的弥封条将其严密地覆盖、糊紧。
弥封后的墨卷被送到了誊录所,这是杜绝舞弊的第二道程序。
此时誊录所内,数百名誊录书吏正襟危坐。
他们的任务是将所有弥封后的墨卷,用朱笔一字不差、一字不误地重新誊抄一遍。
誊录过程有严格的监督,且有专人唱读原卷,以防抄错。
誊录完毕后,誊录官需核对朱卷与墨卷是否完全一致,核对无误后,在朱卷末尾盖上“誊录官关防”的戳印。
经过这两道程序后,考生的墨卷被妥善封存,送到阅卷官手中的是笔迹统一的朱卷。
乡试的阅卷和前面的府试,院试都不一样,是分房阅卷的。
所谓的分房就是按照《诗》、《书》、《礼》、《易》、《春秋》五经进行分类。
考生报考时便已经注明了本经,其朱卷就送往对应的经房。
各经房内的同考官又称为房官,便开始紧张的阅卷工作。
这次乡试共有两千多名士子,每人七篇文章,就有接近两万篇文章。
这是巨大的工作量。
好在一场暴雨让不少士子的试卷都毁了,这让同考官的工作量得以减少。
不过即便如此,分到每位同考官手中的卷子仍然有上百份。
这些房官都是身经百战之辈,一目十行阅览卷子。
根据文章的细想,章法,文采进行初步筛选。
看到优秀的试卷,他们会写个荐字,并推荐给主考官,称为荐卷。
未能被荐上的试卷,则称为落卷。
春秋经房。
案几上堆积的朱卷,比起《诗》房、《书》房那如山如海的阵势,着实少了太多。
春秋经房的阅卷官们也都习惯了。
现在选择《春秋》为本经的士子实在太少了。
五经之中,选择《诗经》的士子最多,其次是《尚书》和《礼记》。
这三经可以说是三巨头,大部分士子都是选择这三经为本经。
《春秋》和《周易》则是难兄难弟。
特别是《春秋》要想弄懂,实在是太难了。
而且也不好找夫子,这也就导致选择《春秋》的士子越来越少。
上万的朱卷,送到春秋房内的也只有几百份而已。
房官冯运捻着胡须,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
他面前摊开的几份朱卷。
不是拘泥训诂,失之呆板,便是空发议论,根底浅薄。
阅了十多份卷子,竟是没有一份让他满意。
他叹了口气,将又一份卷子推到落卷那一摞,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失望:“唉……又是平平无奇。”
“莫非我《春秋》一脉,真要如此寥落了?”
旁边另一位姓陈的同考官闻言,也搁下笔,苦笑道:
“冯兄,选择《春秋》为本经者本就凤毛麟角,能通大义者更是少之又少。”
“看来今科这经魁,乃至解元之名,怕是又要落在《诗》、《书》两房了。”
言语间,颇有几分同病相怜的落寞。
冯运心中一阵烦躁。
他自身便是《春秋》名家,深知此经微言大义,最是考较功力,也最易出真正的经世之才。
可近年来,士子多趋易避难,选择《诗》、《书》者众,专研《春秋》者日稀。
每每阅卷,总难觅令人眼前一亮的佳作,这种“明珠蒙尘”的忧虑,几乎成了他的心结。
他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圣人之学精深奥妙,这些后辈已经难有领悟?
摇了摇头,冯运起身活动了一下,然后揉了揉太阳穴,坐下继续阅卷。
卷首的糊名编号是“辰字十二号”。他漫不经心地扫向破题之处。
“《春秋》纪获麟而止,盖圣人感瑞应之非时,而伤吾道之穷也。”
短短一句破题,却如一道闪电,瞬间劈开了他心中的阴霾!
“好!”冯运几乎失声叫出来,猛地坐直了身体。
先前所有的疲惫和烦躁一扫而空。
“这破题!直指核心,精准无比!”
将纪事与感怀,瑞兽与道穷的矛盾一语道破!
这才是真懂《春秋》之人的手笔!”
他迫不及待地向下看去,承题、起讲……越看,他的眼睛越亮,呼吸都不自觉地急促起来。
文章不仅义理精深,对“西狩获麟”背后的圣人悲悯之心体察入微。
而且章法严谨,文气沛然,一股沉郁顿挫而又光明磊落的气息透纸而出。
一篇读完后,冯运迫不及待的写了个荐。
“陈兄!快!快来看此文!”
冯运激动地将朱卷推到同僚面前,这可是今晚他的第一份荐卷,迫切想要和其他人分享。
陈考官被他这突如其来的激动吓了一跳,忙接过细看。
这一看,然后也跟着激动起来。
“妙!妙极!”
陈考官拍案叫绝,引得房内其他几位阅卷的同考官都围拢过来,一起看这文章。
“这破题承题,已显非凡器局!这起讲入手,更见功力!”
“冯兄,这是……这是难得的佳卷啊!”
陈考官声音都有些发颤。
“何止是佳卷!”
冯运激动得脸色泛红。
“此文深得《春秋》褒贬之法,义理、考据、文章三者俱佳!”
“我已许久未见能诠释得如此透彻又感人的文章了!”
一时间,春秋经房内一改之前的沉闷,变得热火朝天。
几位考官脑袋凑在一起,逐字逐句地品评着这份朱卷,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快!快将此人其余几篇《春秋》义的朱卷都找出来!”
冯运急忙吩咐书吏。
书吏赶紧翻找,很快将相同编号的另外四篇《春秋》经义朱卷找出。
几位考官一人拿起一篇,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这一读,更是不得了。
“了不得!了不得!
这‘季札来聘’篇,一个‘聘’字诠释得淋漓尽致,褒扬贤者,认同礼化,格局宏大!”
“还有这篇‘夹谷之会’!竟能从孔子以礼折服齐侯,论及‘文事必有武备’,见解独到,发人深省!”
“我阅卷无数,还是第一次见到文章写得如此好的士子。”
“说不定这次的解元就出自咱们春秋经房!”
“……”
几位考官看完后,又互相交换观看。
心中喜悦之色更甚。
四篇文章,篇篇精彩。
观点或许各有侧重,但其深厚的经学功底、精妙的文章笔法。
以及对《春秋》大义的深刻把握,却是一以贯之,水平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就算让这些考官来答题,恐怕也做不到比此人更好!
冯运捧着四篇文章,手都有些发抖,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之前的阴郁一扫而空。
他有些激动地道:“诸位!我等之前所虑,可以休矣!”
“《春秋》之学,未尝无人!”
“以此子之才,依我看,莫说我经房之魁,便是冲击今科解元,也大有希望!”
“冯兄所言极是!”
“此等文章,合该荐于主考大人!”
“此等人才,绝不能埋没!”
于是几位考官纷纷在卷上写了荐字。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当这几份朱卷送至主考面前时,将会引起怎样的震动。
这一次,他们春秋房,或许真要扬眉吐气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209/2227130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