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拒当血包,七岁妖童考状元 > 第129章 兴奋的阅卷官

第129章 兴奋的阅卷官


八月十一日,随着考试时间结束,沉重的龙门缓缓开启。

早已疲惫不堪的士子们犹如潮水般涌出。

其中不少人是被同伴或者衙役搀扶着出来。

贡院外等候的亲友们一拥而上,将自家的士子接走。

士子们可以回家休息了,而考官们则是开始了他们的忙碌。

所有考生的墨卷被受卷官统一收齐后,立即被送往公堂旁的弥封所。

这里是杜绝舞弊的第一道程序。

弥封所的吏员们早已严阵以待。

他们动作熟练地将每一份墨卷卷面上写有考生姓名、籍贯、祖宗三代信息的位置,用带有编号的弥封条将其严密地覆盖、糊紧。

弥封后的墨卷被送到了誊录所,这是杜绝舞弊的第二道程序。

此时誊录所内,数百名誊录书吏正襟危坐。

他们的任务是将所有弥封后的墨卷,用朱笔一字不差、一字不误地重新誊抄一遍。

誊录过程有严格的监督,且有专人唱读原卷,以防抄错。

誊录完毕后,誊录官需核对朱卷与墨卷是否完全一致,核对无误后,在朱卷末尾盖上“誊录官关防”的戳印。

经过这两道程序后,考生的墨卷被妥善封存,送到阅卷官手中的是笔迹统一的朱卷。

乡试的阅卷和前面的府试,院试都不一样,是分房阅卷的。

所谓的分房就是按照《诗》、《书》、《礼》、《易》、《春秋》五经进行分类。

考生报考时便已经注明了本经,其朱卷就送往对应的经房。

各经房内的同考官又称为房官,便开始紧张的阅卷工作。

这次乡试共有两千多名士子,每人七篇文章,就有接近两万篇文章。

这是巨大的工作量。

好在一场暴雨让不少士子的试卷都毁了,这让同考官的工作量得以减少。

不过即便如此,分到每位同考官手中的卷子仍然有上百份。

这些房官都是身经百战之辈,一目十行阅览卷子。

根据文章的细想,章法,文采进行初步筛选。

看到优秀的试卷,他们会写个荐字,并推荐给主考官,称为荐卷。

未能被荐上的试卷,则称为落卷。

春秋经房。

案几上堆积的朱卷,比起《诗》房、《书》房那如山如海的阵势,着实少了太多。

春秋经房的阅卷官们也都习惯了。

现在选择《春秋》为本经的士子实在太少了。

五经之中,选择《诗经》的士子最多,其次是《尚书》和《礼记》。

这三经可以说是三巨头,大部分士子都是选择这三经为本经。

《春秋》和《周易》则是难兄难弟。

特别是《春秋》要想弄懂,实在是太难了。

而且也不好找夫子,这也就导致选择《春秋》的士子越来越少。

上万的朱卷,送到春秋房内的也只有几百份而已。

房官冯运捻着胡须,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

他面前摊开的几份朱卷。

不是拘泥训诂,失之呆板,便是空发议论,根底浅薄。

阅了十多份卷子,竟是没有一份让他满意。

他叹了口气,将又一份卷子推到落卷那一摞,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失望:“唉……又是平平无奇。”

“莫非我《春秋》一脉,真要如此寥落了?”

旁边另一位姓陈的同考官闻言,也搁下笔,苦笑道:

“冯兄,选择《春秋》为本经者本就凤毛麟角,能通大义者更是少之又少。”

“看来今科这经魁,乃至解元之名,怕是又要落在《诗》、《书》两房了。”

言语间,颇有几分同病相怜的落寞。

冯运心中一阵烦躁。

他自身便是《春秋》名家,深知此经微言大义,最是考较功力,也最易出真正的经世之才。

可近年来,士子多趋易避难,选择《诗》、《书》者众,专研《春秋》者日稀。

每每阅卷,总难觅令人眼前一亮的佳作,这种“明珠蒙尘”的忧虑,几乎成了他的心结。

他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圣人之学精深奥妙,这些后辈已经难有领悟?

摇了摇头,冯运起身活动了一下,然后揉了揉太阳穴,坐下继续阅卷。

卷首的糊名编号是“辰字十二号”。他漫不经心地扫向破题之处。

“《春秋》纪获麟而止,盖圣人感瑞应之非时,而伤吾道之穷也。”

短短一句破题,却如一道闪电,瞬间劈开了他心中的阴霾!

“好!”冯运几乎失声叫出来,猛地坐直了身体。

先前所有的疲惫和烦躁一扫而空。

“这破题!直指核心,精准无比!”

将纪事与感怀,瑞兽与道穷的矛盾一语道破!

这才是真懂《春秋》之人的手笔!”

他迫不及待地向下看去,承题、起讲……越看,他的眼睛越亮,呼吸都不自觉地急促起来。

文章不仅义理精深,对“西狩获麟”背后的圣人悲悯之心体察入微。

而且章法严谨,文气沛然,一股沉郁顿挫而又光明磊落的气息透纸而出。

一篇读完后,冯运迫不及待的写了个荐。

“陈兄!快!快来看此文!”

冯运激动地将朱卷推到同僚面前,这可是今晚他的第一份荐卷,迫切想要和其他人分享。

陈考官被他这突如其来的激动吓了一跳,忙接过细看。

这一看,然后也跟着激动起来。

“妙!妙极!”

陈考官拍案叫绝,引得房内其他几位阅卷的同考官都围拢过来,一起看这文章。

“这破题承题,已显非凡器局!这起讲入手,更见功力!”

“冯兄,这是……这是难得的佳卷啊!”

陈考官声音都有些发颤。

“何止是佳卷!”

冯运激动得脸色泛红。

“此文深得《春秋》褒贬之法,义理、考据、文章三者俱佳!”

“我已许久未见能诠释得如此透彻又感人的文章了!”

一时间,春秋经房内一改之前的沉闷,变得热火朝天。

几位考官脑袋凑在一起,逐字逐句地品评着这份朱卷,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快!快将此人其余几篇《春秋》义的朱卷都找出来!”

冯运急忙吩咐书吏。

书吏赶紧翻找,很快将相同编号的另外四篇《春秋》经义朱卷找出。

几位考官一人拿起一篇,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这一读,更是不得了。

“了不得!了不得!

这‘季札来聘’篇,一个‘聘’字诠释得淋漓尽致,褒扬贤者,认同礼化,格局宏大!”

“还有这篇‘夹谷之会’!竟能从孔子以礼折服齐侯,论及‘文事必有武备’,见解独到,发人深省!”

“我阅卷无数,还是第一次见到文章写得如此好的士子。”

“说不定这次的解元就出自咱们春秋经房!”

“……”

几位考官看完后,又互相交换观看。

心中喜悦之色更甚。

四篇文章,篇篇精彩。

观点或许各有侧重,但其深厚的经学功底、精妙的文章笔法。

以及对《春秋》大义的深刻把握,却是一以贯之,水平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就算让这些考官来答题,恐怕也做不到比此人更好!

冯运捧着四篇文章,手都有些发抖,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之前的阴郁一扫而空。

他有些激动地道:“诸位!我等之前所虑,可以休矣!”

“《春秋》之学,未尝无人!”

“以此子之才,依我看,莫说我经房之魁,便是冲击今科解元,也大有希望!”

“冯兄所言极是!”

“此等文章,合该荐于主考大人!”

“此等人才,绝不能埋没!”

于是几位考官纷纷在卷上写了荐字。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当这几份朱卷送至主考面前时,将会引起怎样的震动。

这一次,他们春秋房,或许真要扬眉吐气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209/2227130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