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初露头角
下午2点多,何雨水已经站在了校门口。
"丫头,等人呢?"老李头从门卫室探出头来,手里端着个冒着热气的搪瓷缸。
何雨水点点头,往手心哈了口热气:"嗯,柳教授说派人来接我。"
老李头眯起眼睛,皱纹里藏着笑意:"柳教授可是个大人物啊。来,喝口热水暖暖。"他递过搪瓷缸,何雨水感激地接过,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传来。
"谢谢李师傅。"她小啜一口,缸子里竟然是加了红糖的姜茶,辛辣中带着甜味,顺着喉咙一路暖到胃里。
老李头靠在门框上,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她聊着:"听说你现在跟着老许那家伙学习呢?那老家伙水平还是不错的。"
何雨水脸一红,正想回答,忽然听到远处传来引擎的低沉轰鸣。一辆挂着特殊牌照的墨绿色吉普车缓缓驶来,稳稳停在校门口。
"看来是接你的人到了。"老李头直起身子,神情忽然严肃了几分。
吉普车驾驶座下来一个穿着军便装的年轻人,约莫二十七八岁。他朝何雨水敬了个标准的军礼:"是何雨水同志?我是奉命来接您的司机小王。"
何雨水连忙点头,转身将搪瓷缸还给老李头:"李师傅,那我先走了。"
老李头接过杯子,忽然压低声音:"丫头,记住,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问的不问。"他的眼神里带着长辈的关切和某种何雨水读不懂的复杂情绪。
何雨水郑重地点点头,跟着司机走向吉普车。车门关上的瞬间,她深吸一口气,很自觉地闭上了眼睛。前世她没少看这一类的电视剧。知道有些时候,越是陈默对自己越有利。
汽车引擎重新启动,吉普车平稳地驶离校园。何雨水能感觉到车子在转弯、加速,但很快她就失去了方向感。黑暗中,其他感官变得格外敏锐。
"何同志很守规矩。"司机通过后视镜看了何雨水一眼,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赞许,"之前接的几个学生,没一个能坚持十分钟不偷看的。"
何雨水依然闭着眼,轻声说道“有些保密内容我还是懂一些的。”
司机从后视镜看了她一眼,心里忍不住夸赞。这姑娘看着年纪小,却出奇地沉稳。他见过太多初入这个系统的年轻人,要么紧张得手足无措,要么兴奋得忘乎所以,像何雨水这样从容的实在少见。
车子行驶了很长一段路,何雨水能感觉到路面从平整变得有些颠簸,似乎驶离了城区。不知过了多久,车速渐渐放缓,最终停了下来。
"可以下车了,何同志。"司机的声音传来。
何雨水这才睁开眼睛,突如其来的光线让她眯了眯眼。当她适应后,眼前的景象让她呼吸一滞,四周是高高的围墙,上面拉着铁丝网,每隔十米就有一个持枪的警卫。远处几栋灰白色的建筑低调而神秘,没有任何标识。
“我们走吧!”何雨水虽然好奇这是哪里,但是并没有问出来。而是直接对着司机说到。
司机领着她向最近的一栋建筑走去,"跟紧我,别乱看。"
门口站着两名全副武装的卫兵,见到他们立刻上前盘查。何雨水被要求出示证件、报出姓名和编号,甚至被询问了柳教授的全名和研究领域。整个过程中,卫兵的眼神锐利如刀,仿佛要看穿她的每一个表情变化。
"可以进去了。"最终,卫兵退后一步,示意放行。
建筑内部比想象中明亮许多,走廊两侧是一间间实验室,透过玻璃能看到里面忙碌的身影和各种精密仪器。何雨水被带到二楼的一个会议室,推开门时,里面已经坐了十几个人,大多是中年学者模样,正低声交谈着。
"何雨水!"坐在讲台上的柳教授站起来。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转头打量着这个突然出现的年轻女孩。何雨水能感觉到那些目光中的好奇、怀疑甚至是不满。
"坐这里。"柳教授指着第三排靠近过道的一个空座位。
何雨水刚坐下,一份文件就被推到她面前。"先看看这个,没问题的话签个字。"柳教授说。
文件抬头赫然印着"绝密"两个红色大字,下面是密密麻麻的保密条款。何雨水快速浏览了一遍,内容比她想象的更严格。
何雨水浏览结束后,只见她拿起钢笔,在签名处工整地写下自己的名字。钢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
"好,现在我们正式开始。"柳教授回到讲台,让工作人员将黑板推了出来,黑板上是一张坦克设计图,"如各位所知,我们正在研发新一代主战坦克,但现有材料在抗打击性和轻量化方面遇到了瓶颈。"
随着柳教授的讲解,何雨水很快明白了项目内容。他们需要研发一种新型复合装甲材料,既要能抵御穿甲弹的直接命中,又要比现有材料轻30%以上。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个思路来自我们的新成员何雨水同志。"柳教授的话让所有人再次看向她,"她提出的多层复合轧制工艺,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窗户。"
会议室里顿时议论纷纷。一个戴着厚眼镜的中年男子忍不住站起来:"柳教授,恕我直言,我们投入了两年时间都没突破,这个...小姑娘的理论有什么实验依据吗?"
"问得好。"柳教授微笑着示意何雨水,"何同志,你愿意给大家简要解释一下吗?"
何雨水站起身,心跳加速但声音稳定:"传统思路是采用均质钢装甲板,通过增加厚度提高防护性,但这会大幅增加重量。我的想法是采用三层复合结构..."她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外层用高碳钢淬火处理提高表面硬度,中间层用低碳钢保持韧性,内层用含锰合金钢防崩裂。通过分段加热和叠轧工艺,可以让三层金属实现冶金结合..."
随着她的讲解,会议室里的气氛逐渐变化。何雨水继续解释道:"考虑到国内现有设备,我们可以利用鞍钢的1200mm轧机进行实验。加热温度控制在850-900摄氏度,采用煤-煤气混合加热炉保证温度均匀性..."
"理论上可行,但实际生产中如何控制这么精确的叠轧工艺?"另外一位张教授推了推眼镜。
"我们可以借鉴苏联专家留下的轧制参数,配合人工测温和经验判断。"何雨水指向黑板上的曲线图,"在轧制过程中加入硼砂作为助焊剂,三层板坯同时加热后经七道次轧制,最后一火控制在3mm以下..."
随着她的讲解,会议室里的气氛逐渐变化。起初的怀疑被惊讶取代,然后是热烈的讨论。何雨水不仅回答了所有技术问题,还提出了几种实验验证方案。
"理论上可行,但实际生产中如何控制这么精确的工艺参数?"张教授推了推眼镜,语气已经缓和许多。
何雨水正要回答,会议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一个穿着军装的高大男子大步走进来。肩章上的两颗星显示他的军衔不低。
"抱歉打断各位。"军人的声音洪亮有力,"柳教授,刚接到消息,北边的测试场出了点状况,需要您过去看看。"
柳教授皱了皱眉:"赵师长,我们正在关键讨论..."
"是装甲板的事。"被称作赵师长的军人压低声音,但何雨水还是听到了,"和上次一样的问题,裂缝出现在..."
柳教授脸色一变,立即起身:"会议暂停一小时。何雨水,你跟我来。其他人继续讨论刚才的工艺路线。"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192/2227274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