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何雨水重生,开局送易中海去西北 > 第58章 系统的新奖励

第58章 系统的新奖励


柳教授和何雨水跟着赵师长快步走向停车场。一辆军绿色吉普车已经发动好,引擎发出低沉的轰鸣。

"上车吧。"赵师长拉开车门,示意两人坐后排。

吉普车驶出研究所大门,沿着一条隐蔽的山路向北疾驰。何雨水上车之后,依然选择闭上了双眼,但是何雨水清晰的感觉到,自己坐的车子经过了许多的关卡,因为每经过一个关卡,车子都会进行短暂的停留。还有赵师长的说话声音。

“雨水,你现在可以睁开眼睛,没事的。”柳教授坐在旁边,看着闭眼的何雨水,心里也是忍不住夸赞,但还是让何雨水睁开了眼睛。

"这次是什么情况?"柳教授低声对赵师长询问道。

赵师长坐在副驾驶上,扭头对着柳教授说到:"还是焊缝开裂问题,但这次更严重。三辆测试车全部出现同样问题,位置几乎一模一样。"

何雨水注意到柳教授的眉头越皱越紧,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膝盖,其实脑子里在不停地思考着。

"上次调整过焊接工艺了。"柳教授像是在自言自语,"温度控制、焊条成分都优化过..."

车子颠簸着驶入一片开阔地带,远处停着几辆迷彩涂装的坦克,周围站着十几个穿军装的技术人员。吉普车在距离最近的一辆坦克约二十米处停下。

"到了。"赵师长让司机熄火,然后直接就跳下车。

何雨水跟着柳教授走向那辆坦克。近距离看,这辆钢铁巨兽比她想象中更加庞大,炮管斜指天空,履带上沾满泥土,这倒是不愿何雨水没见过世面。毕竟真的坦克又有多少人见过呢。

但最引人注目的是炮塔侧面的焊缝处,一道明显的裂纹从焊缝中央向两侧延伸,像一条狰狞的伤疤。

"柳教授,您看。"一个戴眼镜的技术员指着裂缝,"这次不是热影响区,而是直接从焊缝中间裂开。"

柳教授戴上旁边技术人员递过来的手套,仔细检查裂缝:"焊接参数记录了吗?"

"都在这儿。"技术员递上一个笔记本,"严格按照新工艺执行的。"

何雨水站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盯着那道裂缝。就在何雨水蹲下来,准备仔细观察的时候,她脑海中突然响起系统的声音:

【宿主第一次接触真实坦克,奖励宿主真实之眼,可以看清楚所有物品的问题所在以及不足。】

何雨水眨了眨眼,再看向坦克时,眼前的景象让她差点惊呼出声,透过装甲板,她能清晰地看到内部结构,每一处焊接集中点都闪烁着红光,材料内部的晶格结构如同立体投影般呈现在眼前。

最惊人的是那道裂缝,她能看到裂纹尖端微观上的氢脆现象,以及焊接金属与母材之间的结合不良。

"何雨水?"柳教授的声音将她拉回现实,"你有什么看法?"

何雨水深吸一口气,她不能暴露自己逆天的技能,于是谨慎地回答:"教授,我需要这款坦克所有材料的资料,包括钢板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柳教授点点头,对赵师长说:"我们需要回研究所查阅资料。"

"时间紧迫。"赵师长看了看手表,"上级要求三天内给出解决方案。"

"我明白。"柳教授转向何雨水,"我们就在这里分析。小王,去把59式的材料档案拿来。"

很快,一个沉甸甸的档案袋交到了何雨水手中。她找了一块平整的石头坐下,开始仔细阅读。

柳教授和技术人员继续讨论着,不时传来争论声。

何雨水一边翻阅资料,一边悄悄使用"真实之眼"偷看观察坦克。她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焊接材料与装甲板的匹配性。

焊条中的镍含量过高,导致焊缝金属与母材的热膨胀系数差异过大,但是当时我国的镍金属很少,所以不出意外的话,这些焊条应该是老毛子那边留下来的。在北方寒冷环境下,这种差异会造成巨大的内应力。

"柳教授。"何雨水突然开口,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看向她,"我想问一件事,这批焊条是不是老毛子的东西?"

“你怎么知道的,为了让焊接效果更好,我们用的还是珍藏起来的东西,这些是老毛子走之前留下来的。”

“我可能知道为什么了,不过只是我一个简单的想法,希望可以对你们又帮助。”

她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出示意图:"目前使用的焊条镍含量是3.2%,而装甲板几乎不含镍。在低温环境下,这种成分差异会导致界面处产生巨大应力。"

技术员惊讶地看着她:"你怎么知道焊条成分?"

"我以前从其他教授的讲课上听到的。"何雨水面不改色,"根据裂缝形态和位置,结合材料学基本原理推断的。"她继续在地上画着,"我建议将镍含量降到1.5%以下,同时加入微量钛元素细化晶粒。"

柳教授蹲下来,仔细查看她画的示意图:"思路不错,但降低镍含量会影响焊缝韧性。"

"所以需要调整焊接工艺。"何雨水解释道,"采用多层多道焊,控制层间温度在150-200度之间。这样既能保证韧性,又能减少残余应力。"

现场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盯着这个年轻女孩。赵师长打破沉默:"柳教授,这方案可行吗?"

柳教授站起身,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理论上完全可行!何雨水,你真是个天才!"他转向赵师长,"我们需要立即回研究所进行实验验证。"

返程的路上,吉普车内气氛明显轻松了许多。赵师长忍不住扭头看着何雨水:"小同志,你多大年纪?"

"十九岁。"何雨水回答。

"了不起。"赵师长感叹道,"我在你这个年纪还在当通信兵呢。"

回到研究所已是傍晚。柳教授立即召集核心团队开会,何雨水的方案被详细讨论并制定了实验计划。

"从今晚开始,我们分三班倒进行实验。"柳教授宣布,"何雨水,你负责夜班实验组,白天还要参与日常研究。"

何雨水点点头,内心既紧张又兴奋。

接下来的三天,研究所灯火通明。

何雨水白天跟着团队进行材料分析,晚上带领夜班小组进行焊接实验。

她巧妙地运用"真实之眼"观察每一次实验结果,在不引起怀疑的前提下引导团队找到最佳工艺参数。

第三天凌晨,最后一组试样完成力学测试。

柳教授拿着数据报告,疲惫的脸上露出笑容:"成功了!新工艺试样的低温冲击韧性提高了40%,残余应力降低了60%!"

实验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

大家欢呼过后,开始整理材料。柳教授也走过来,对着何雨水说到“你先休息一会,然后和我一起去找赵师长。”

“好的教授!”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192/2227274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