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时间的流逝
时光流水,悄无声息,却又坚定不移地向前奔涌。
实验室窗外的树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又落,周而复始。
烧杯里的溶液析出新的晶体,拉伸机下的金属试样断裂又更换,稿纸上的公式越写越密,绘图板上的蓝图也越来越复杂。
何雨水如同海绵吸水般,疯狂汲取着这个时代所能接触到的所有知识,并将它们与自己从系统哪里获得的知识相互认证,改进。
在柳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全力支持下,她的成长速度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
关于新型合金材料的论文在国内顶尖期刊上发表,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她参与改进的一种精密加工夹具,极大提高了某关键部件的生产效率;甚至在不涉及核心机密的前提下,她对一些现有生产设备提出的优化建议,也被工厂采纳,带来了切实的效益。
很快,何雨水已经大三了。但她的知识储备和科研能力,早已远远超出了本科生的范畴,甚至让许多研究生乃至助理研究员都感到望尘莫及。
这一天,何雨水拿着厚厚一叠材料,敲开了许教授办公室的门。
“教授,我想申请提前毕业。”她的语气平静而坚定,将申请材料放在许教授桌上。
许教授似乎并不感到意外,他放下手中的笔,拿起材料仔细翻看。
里面包括了她所有课程的超前优异成绩单、已发表的论文首页、研究所出具的项目贡献证明、以及几位德高望重教授的推荐意见。
“都想好了?”许教授抬起头,目光中满是欣慰与赞赏,甚至有一丝“终于来了”的感慨。
“是的,教授。本科阶段的知识我已经掌握,我希望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更深入的研究工作中去。”何雨水回答得毫不犹豫。大学的课程对她而言更像是一种形式上的补充和系统梳理,真正的战场在研究所,在那些亟待突破的技术难关上。
“好!”许教授一拍桌子,显得比何雨水还要激动,“我早就等着这一天了!你的水平早就该毕业了!这件事包在我身上,学校那边我去协调,特事特办!”
以许教授的声望和何雨水实实在在、硬得不能再硬的成绩和成果,申请提前毕业的流程走得异常顺利。学校方面在震惊之余,更多的是惊喜——能培养出这样一个天才学生,无疑是学校的巨大荣耀。
毕业当天,气氛非同寻常。小小的礼堂里,前来参加这场特殊毕业仪式的面孔,却足以让知情人瞠目结舌。
学校的主要领导、系主任、教授们自然在场,但他们的目光却不时飘向观众席前排那几位气质非凡的“客人”。
许教授满面红光,作为何雨水的导师和主要推荐人,他当仁不让地坐在最中间。
他的左边,坐着一位身穿笔挺军装,肩章上将星闪烁,不怒自威的军人,此人正是赵师长。
81式枪族及其配套弹药的全面测试早已结束,其卓越性能得到了从上到下的一致认可,项目已被列为最高优先级,进入量产前的最后准备阶段。
赵师长此次前来,既是代表军方对何雨水表示祝贺和感谢,更是怀揣着“挖人”的强烈意图。这样的天才,放在军队装备研发部门,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许教授的右边,则是来自更高层级工业部门的刘司长。何雨水在材料学和机械制造方面展现出的惊人潜力,在加上之前考工程师登记证时候的见面。
刘司长此行,代表着国家工业体系对顶尖人才的渴求,他希望将何雨水纳入麾下,参与到更重大、更基础的工业研发项目中去。
柳教授也赫然坐在赵师长的旁边。
这场简单的毕业典礼,因为这几尊“大佛”的到来,无形中变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的序幕。
校长亲自为何雨水颁发了毕业证书和优秀毕业生奖章。
看着台上那个年轻得过分、却已然光芒四射的女孩,台下众人心情复杂,有骄傲,有羡慕,更有难以抑制的惊叹。
典礼结束后,几位“大佬”默契地移步到了一间小会议室。真正的交锋,此刻才刚刚开始。
“何雨水同志!”赵师长率先开口,声如洪钟,带着军人特有的直接,“我代表军区,正式向你发出邀请!你的才华在武器设计领域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来我们装备部,我给你最好的团队,最优先的资源保障,专门成立一个轻武器及配套技术研究室,由你牵头!军衔、待遇,全部从优!我们需要你这样的天才,来强大我们的国防!”他的条件极具诱惑力,直接给予牵头研究的重任,这是无数科研人员梦寐以求的平台。
刘司长推了推眼镜,语气不疾不徐,却同样分量十足:“雨水同志,赵师长的诚意令人感动。但是,你的能力绝不仅仅局限于军工领域。你在特种材料、精密加工、机械设计基础理论方面的造诣,对国家整个工业体系的升级换代至关重要。我们部里正在规划一系列重点基础科研项目,迫切需要你这样的顶尖人才加入。来这里,你的舞台将更加广阔,影响将更为深远。个人的待遇和职称,也绝对会是最高标准。”
两人说完,目光都投向了柳教授,带着一丝挑战的意味。
柳教授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看向何雨水,眼神中充满了信任与期待。他知道,最终的决定权,在这个女孩自己手里。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何雨水身上。她沉吟了片刻,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依次看向三位对她寄予厚望的长辈。
“非常感谢赵师长、刘司长的厚爱和肯定。”她先向两位表达了谢意,语气不卑不亢,“军队和工业部提供的平台都非常宝贵,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机会。”
她话锋一转:“但是,我认为科研工作需要一个相对稳定和专注的环境。柳教授的研究所虽然不如两位,但方向集中,氛围也很好,给了我最大的自由度和支持。81式项目以及相关的材料研究刚刚取得阶段性成果,后续还有大量的优化、衍生型号开发以及生产工艺固化的工作需要跟进。我希望能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将这些项目彻底做实、做成熟。”
她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而且,我相信,无论是国防还是工业,其基础都在于扎实的、前沿的科学技术。留在研究所,我同样可以为这两个领域贡献力量,或许方式更基础,但同样重要。我更愿意暂时专注于技术突破本身。”
她的意思很明确:她不想过早陷入庞大的行政体系或复杂的项目协调中,她更渴望留在科研一线,专注于具体的技术研发。柳教授这里,给了她最需要的研究自由和宁静。
赵师长和刘司长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遗憾,但更多的是理解和赞赏。
他们明白何雨水的选择是基于对科研本身的纯粹追求,而非其他因素。这样的人才,强求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好吧!”赵师长爽朗一笑,“既然这是雨水同志自己的选择,我尊重!不过,咱们可说好了,你们研究所搞出来的好东西,尤其是军工相关的,可得优先供应我们!”
刘司长也笑了笑:“也好。基础研究确实是根本。那我们部里的一些重点基础科研项目,可就要多多倚重你们研究所,倚重雨水同志了。”
最后经过一番商量,达成了共识:何雨水继续留在柳教授的研究所,身份转为正式研究员,同时作为特聘专家,与赵师长所在的军区和刘司长所在的工业部保持密切的项目合作与技术咨询关系。这无疑是一个最优解,既保留了何雨水需要的科研环境,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她的才华,满足了各方的需求。
柳教授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他留下了一颗注定要照亮未来的明星。
毕业典礼的喧嚣散去,何雨水抱着毕业证书,回到了熟悉的实验室。
身份变了,但她的目标从未改变。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192/2227270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