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未必无因
第四百五十三章 未必无因
听了三个吏员的话,王宁把目光转向赵三树:
“苏州刺史府确实有令让适宜种植新稻种的地方进来种植新稻种,赵老丈你是家里的田地不适合种稻种?
还是老丈你的地不适合种,官府强逼于你?”
见赵三树面色犹豫,王宁又笑着安慰道:
“赵老丈你有话只管说!某保证不会因为你的话,而有任何官员与你为难!”
赵三树苦笑着摇摇头,为难的说道:
“这位官爷,吴县的官爷倒也没有为难小老儿,只是这种新粮食的事是不是太过草率了?小老儿家里的几百亩地自祖上起就种糜子,这都种了几百年了,这突然要种新粮,要是收成不好,小老儿一家二十余口可就全都得饿肚子啊!
前几年就听说新来的苏州刺史老爷是长安来的,这几年托他的福,小老儿一家日子也好过了不少,至少没有再饿过肚子!
小老儿感谢他的恩德,只是这新粮种听说是从什么林邑弄回来的,这书上不是有句话说那啥什么,北方的橘子长在北方就是橘子,长南方就不是橘子了!
粮食不也是这样的道理?
您能不能和刺史老爷说说,不要逼小老儿种这个新粮食?”
赵三树一番话,让三个吏员松了口气,这几年苏州所有的官员可是对刺史那是又敬又怕,别说做什么欺压百姓的事。就是他们把刺史府的命令传达给百姓,也得好声好气的说,为了种新粮的事,他们都来赵家庄三次了,这赵三树是油盐不进。
不管他们如何解释,就是不相信新粮食。
王宁点点头,算是明白了原委,确实不怪吴县的官吏,笑着问赵三树:
“老丈觉得这个新粮种有风险倒也是人之常情,不过这新粮种在安民县已经种了两年了,收成比种糜子高了一倍都不止!
这事老丈你知道吗?”
“官爷,小老儿种了一辈子的粮食,就是年时再好,这新粮食的收成也不可能比糜子还多出一倍啊,老汉觉得啊,这事怕是有蹊跷……”赵三叔摇摇头,一脸怀疑。
王宁只能苦笑,这赵三树确实是种了一辈子粮食,他要是不信,确实说什么也没用。
沉吟片刻,只能对赵三树说道:“这样吧,口说无凭,我让人带老丈去安民县看看如何,那边现在也正在准备播种,老丈亲眼去看看,就知道事情有没有蹊跷了!”
赵三树头摇得飞快:
“如今正是农忙的时候,家里几百亩地等着种呢,小老儿哪有心思去什么安民县啊……”
王宁叹了口气,没有再劝赵三树,这淮南一地,有赵三树这样心思的人肯定不止一个,他总不能让人把这些人都绑到安民县去亲眼看一看。
而且如今刚刚播种,即使他们到安民县看到田地里种的都是新稻种,也不一定会信。
粮食不是小事,还得是他们心甘情愿,或者是上赶着去种新稻种才行,强令他们只怕会适得其反。
自己和武照还是把人性想的太简单了,还好为时不晚,沉声对三个吏员说道:
“回去告诉你们县令,就说要是还有像赵老丈一般想法的人,不用再劝,愿意种新稻种的,派人去仔细教导,不愿种的,也不需勉强!
回去禀报吧,晚些时候会有刺史府的正式公文到县衙的!”
在赵三树的一再感谢下,王宁带着人回到村口,派人赶回去通知武照,让她尽快处理此事。
高阳把帘子掀开,见弯腰爬上马车的王宁脸色不太好,便轻声问道:
“夫君,发生了何事?”
王宁便把刚刚发生的事情和她说了一遍。
高阳听完,劝道:
“夫君,您已经做的很好了!但妾身偶尔也听父皇和母后聊天的时候听他们说起过,百姓最怕的事情就是不安稳!
这新稻种固然亩产比糜子多了一倍,但这里百姓没有亲眼见过,不敢种也是情理之中,您放心吧,人心都是趋利的,如今很多地方都种了新稻种,相信过不了多少时间,就会传到这里来!
就是晚了两年而已!”
王宁点点头,轻声叹道:
“这事确实是我太急了!”
这件小插曲过后,王宁和高阳又继续往西走,发现大多数百姓还是都在种植新粮种的时候,心里还是很欣慰的。
得益于李世民登基后,大唐的吏治清明,大多数官员也都是实干派,在百姓心里有了威信,他在苏州、扬州等地推广林邑稻种才能这么顺利。
要是不借助官府的力量,以这个时代的大多数百姓一辈子几乎都不会离家百里的生活习惯,林邑稻种想在江南推广开来,至少只得几十年。
这些年,江南的匪寇早就被府兵剿了一遍,再加上各地官府也开始学习王宁在苏州施行的安置流民之法,匪寇也没有了生存的土壤。王宁带着高阳走走停停,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经过常州、润州,到了扬州。
一路上很少走大路,都是走小路,经过一个个普通的村庄,别说盗匪,就是小偷都没遇到一个。
只是百姓的日子还是不算好过,普通的村庄,衣裳褴褛、面黄肌瘦算是常态,也只有县城、府城这样的地方,才能看到些许繁华的场景。
扬州城自然是繁华之地,虽然比起苏州城来说还是略逊一筹,但苏州市因为有王宁在的缘故,扬州可没有。
进了扬州城已经是傍晚时分,王宁带着高阳在城里找了一家客栈住下,吃了晚饭,看着客栈边上一家挂着大红灯笼的高楼,高阳突发奇想,指着高楼问道:
“夫君,要不妾身换上男装,陪您一起去看看?”王宁瞪了高阳一眼,无语的说道:
“怎么,赶了一天的路,不觉得累?”
“不累!”高阳摇摇头。
“那陪夫君做件大事!”
“什么大事?”
“敦伦!”
“……”
为了小小的惩罚高阳一番,办事一直办到三更半夜。
第二天日上三竿才起来,两人在客栈吃了饭,就在扬州城里找了一间茶楼,听了一天的戏曲。
次日吃完午饭后,王宁和高阳准备去扬州城外逛逛,只是还没出门呢,一个亲卫就快步走进来,把一封书信交给王宁:
“公爷,七夫人让人送来的信!”王宁抽出信看了两眼,脸上就露出了笑容,对亲卫吩咐道:
“准备车马,我们回润州去!”
一旁的高阳问道:
“夫君,咱们要回去了?”
王宁把信递给高阳,笑着说道:
“智韫来了,这几天应该会到润州,咱们去润州等她!”
“嗯!”高阳点点头。
三天后,王宁带着高阳回到润州,又等了两天,才终于在润州城外等到了冯智韫一行人。
看着冯智韫从马车上下来,王宁便上前准备抱抱冯智韫,却不想冯智韫脸色微红的说道:
“夫君,殿下还在马车里呢!”
王宁脸色一喜,还以为是李丽质也一起来了,连忙帮忙掀起车帘,只是看见从马车里钻出来的李明达,嘴巴张了张,一时间竟然愣住了!
“王宁兄长?”李明达疑惑的唤了一声。
“晋阳殿下,你怎么来了!”王宁苦笑着问道。
难怪车队前后那么多护卫,他刚刚还有些奇怪怎么会有那么多生面孔!
“我和父皇说要出来散散心,父皇就同意了啊!”李明达轻描淡写的说道。
“小兕子!”
这时,一直在后面马车的高阳惊叫一声,大步上前,拉着小兕子的手,惊喜的问道:
“你怎么来了啊!”
“当然是来看看高阳姐姐你了,唉,自从姐姐跟着王宁兄长离开长安后,可是连书信都没给妹妹写一封!妹妹又记挂高阳姐姐,只能来这里看你!”李明达笑着说道。“父皇怎么会同意你离开长安的!”高阳不理会小兕子的打趣,疑惑的问道。
“都说了我想出来散散心,父皇那么宠我,所以就同意了,对了,玄慧道长也来了!”李明达笑着说道。
果然,玄慧道长也从马车里出来,王宁连忙向玄慧道长行礼:
“见过玄慧师叔!”
高阳反应慢了一些,但还是马上朝着玄慧道长福身行礼:
“见过玄慧师叔!”
“见过殿下!”
玄慧道长连忙回了一礼,笑着说道:
“确实是陛下同意的,晋阳殿下的身体很好,这一路也没出什么问题,殿下不用担心!”
王宁也没再说什么,让队伍重新启程,先进去润州再说。
李明达出来并没有打着公主的仪仗,所以王宁也没去住官驿,进了润州城后,直接包下一家酒楼。
吃完了饭,天色也已经暗了下来,高阳陪着小兕子去客栈环境最好的小院子休息,王宁则带着冯智韫住进了另外一间小院子。
一晃又是快一年没见到,亲热了一番后,冯智韫虽然累,但还是趴在王宁怀里絮絮叨叨的说着话。
除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就是岭南那边的安排。
家里每个月都有信送到苏州来,岭南那边的事情更是有源源不断的消息送到苏州,不过此时冯智韫趴在自己怀里细声细语的说着,自然又有些不一样。
直到半夜,实在撑不住的冯智韫才沉沉睡去。
次日,王宁和冯智韫睡到正午时分才爬起来,到了客栈前面的大堂,高阳已经让人准备好了饭食。
“王宁兄长,你都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贪睡呢!”李明达笑着问道。
王宁老脸一红,拉着同样一脸通红的冯智韫过去坐下,干巴巴的解释道:
“昨晚睡得晚了一些!”
高阳白了李明达一眼,给她递了筷子过去:
“小孩子哪那么多话!吃饭!”
李明达白了高阳一眼,接过筷子乖乖的吃饭。
吃了饭后,众人也没有再耽搁,再次启程往苏州赶。
五天后,队伍终于,慢悠悠的赶到了苏州,也没去苏州城,而是直接去了造船厂。
王宁不放心李明达住在苏州城里,还是住在造船厂的小院子里安心一些,不说戒备森严的造船厂,旁边就是海军大营。
到了造船厂,席秋儿、武照见到冯智韫和李明达自然又是一番热闹。
不过看着已经显怀的席秋儿,冯智韫看向王宁的目光也有些火热。
玄慧道长和席秋儿关系和母女没什么差别,虽然是出家之人,但还是由衷的替席秋儿感到高兴。
热闹了几天后,王宁见李明达依然没有任何对告诉自己她为何到苏州的迹象,便准备问问她。
吃了晚饭后,借口找李明达有事要谈,便和李明达到了后院的花园里。
跟在李明达身边的几个嬷嬷也很懂事,远远的就留在了亭子外面,没有跟进去打扰两人谈话。
“殿下,到底是怎么回事?”王宁问道。
“什么怎么回事?”李明达还在装傻。
“自然是殿下到苏州这件事!殿下你也知道,以你的身份,到苏州来不合适!”王宁苦笑着说道。
李明达虽然还小,但要不是身体不适,也早就选了驸马了,如今虽然是悄悄的到苏州来,但肯定也是不合适的。
“王宁兄长,这段时间,皇宫里有些不对!父皇整日沉着脸。
我也只是随口和父皇说想来苏州散散心,没想到父皇会同意的!”李明达同样一脸苦笑。
“发生了什么事?”王宁疑惑的问道。
“我也是离开长安之前才听母后说的,好像是东宫里传出一些话,说是太子哥哥说要一展抱负之类的……”李明达苦笑着说道。
“……”
听了李明达无头无脑的一句话,王宁顿时沉默了,这李承乾不会是脑子坏掉了吧?
还是觉得李泰、李治都被赶出了长安,他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不过以李承乾的智商,应该也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才对啊!
但李明达都到苏州来了,又是在离开长安之前才听到长孙皇后说这些话,这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啊!
他只觉得头疼,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无奈的对李明达说道:
“殿下,这些话不要传出去了!”
“王宁兄长是把我当傻子吗?”李明达无语的看着王宁。“……”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766/2239465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