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你帮婶子拿拿主意
苏宁有些惊讶,今天不当集,刘莺和刘婶去镇上干什么?
如果说是要去相亲的话,也没有这么早去的吧?还把刘莺带上?
但是很快苏宁就反应过来,应该不是去相亲,但确实跟相亲有关。
刘莺跑过来就给了苏娘两块地瓜干。
“宁宁,这是我娘做的红薯干,你以前不是说最喜欢吃吗?”
是蒸熟又晒干的红薯干,吃起来很有嚼劲,还很甜。
“你家还有红薯啊,我家的之前种完就没有了。”
苏宁高兴的接过,没有扫兴的吃了一口,刘莺是特意用手帕包着的,地瓜干干净劲道,还很甜,确实非常好吃。
甜味是很奢侈的东西,哪怕只是地瓜的甜。
刘莺直接就爬牛车上了:“也没剩多少了,地瓜干是我娘前两天才做的,宁宁,我们也去镇上,你稍我们一下,我娘一会儿给你钱。”
刘莺跑得太快,她娘还在后面一点呢。
苏宁笑道:“给什么钱,反正我每天都要去镇上,不过你们去镇上做什么,要买什么东西吗?”
刘莺摇头:“不知道啊,娘说今天去的,还让我也一起去呢。”
听得出来,能去镇上刘莺就很高兴,甭管干什么,哪怕只是去镇上转一圈,什么都不干呢。
总比一年到头,只能待在黄花村好啊,至少能看看其他地方长什么样子呢。
刘莺看着背篓里的蔬菜,很是好奇。
“宁宁,我之前都忘记问你了,你每天都去镇上买菜啊,好卖吗?我听说很多人去卖菜,根本就卖不出去呢。”
小镇附近就有很多种菜的人,镇上根本不缺蔬菜。
“我是给酒楼送的,掌柜觉得我家菜好吃,所以每天都能送一点。”
刘婶这会儿也过来了。
“可惜地里的菜马上就没了,就剩一点点白菜了,白菜酒楼要的也少,这么一大捆,也就一文钱。”
刘莺惊讶的哇了一声:“一文钱也可以啊,白菜长得快,而且种多了放在家里,也只能喂猪喂鸡,哪怕每天一文钱,一个月也有三十文呢!”
简直越说越羡慕。
“我还没自己赚过钱呢,别说三十文了,我一文钱都没有。”
刘婶正好听到说起菜钱这几句,上一秒还在羡慕,下一秒就更羡慕了。
“人家宁丫头还会打猎,跟她爹学的打猎本事,就是不卖菜,也能打猎赚钱呢。”
可不是更羡慕嘛。
“宁丫头,今天婶子跟你一块去镇上看看,不介意吧?”
苏宁笑道:“说啥呢刘婶,这有什么好介意的,快上来。”
刘婶也没多耽误,麻溜就爬上了牛车。
苏宁一甩缰绳,小花继续前进,牛车行驶的时候,刘婶有些担心的扶住了车架,结果发现牛车稳稳地,并没有晃。
“有本事的人,果然做什么都学得快做得好,宁丫头你这刚买了牛没多久,赶牛车都能赶的这么稳。”
说着好话,却也不完全算奉承,这是实话。
苏宁笑笑:“这不是每天都跑一趟嘛,熟能生巧,自然就学得快一些。”
三人闲话家常,唠了好一会儿,一直到离开黄花村了,刘婶才话锋一转,说起了另一件事。
“宁丫头,婶子现在才发现,你是个有主意,有本事的,有件事儿,你能不能帮婶子拿拿主意?”
苏宁一听就知道正事儿来了,这才是刘婶大清早的,拉着刘莺来搭便车的主要原因。
这搭顺风车聊天,可比专门来找她方便多了,一路上没别人,也不用担心被人看到,说闲话。
虽然三个女人没什么闲话好传的,但谁知道呢?
苏宁心知,应该是跟刘莺有关的事情,或许跟昨天,她们在山上说起的事情有关。
但苏宁没有着急答应,而是转头看了一眼刘莺。
刘莺一脸茫然的看着她娘,显然并不清楚她娘说的是什么意思。
“刘婶,拿主意我可不敢当,不过您要是有什么不确定的事情,倒是可以聊聊,大家一起分析分析嘛。”
大概是看苏宁非但没有因为家里出事,而被压垮,反而一个人撑起了苏家。
并且还买了牛,还把菜卖到了酒楼,并且长期供应。
这个没什么好瞒的,苏宁也没让人瞒着,所以杨秀芳出门时,有人问起,她也就直说了。
地里的活儿一点没耽误,还能把别人卖不出去的菜,全部换成钱!
这在其他人眼里,就是有本事有能耐,也难怪刘婶一个长辈,有事不找旁人,居然来找苏宁了。
刘婶大概在来时就已经想好说辞了,所以这会也没含糊。
“宁丫头,你跟我家莺丫头一直玩的好,村里就你们两个丫头,是当年逃难路上就认识,一起过来的,婶子也相信你,你不会害了莺丫头。”
刘莺气鼓鼓的:“娘,你说什么呢,宁宁肯定不会害我啊,你别乱说!”
然后就被拍了一下:“你别说话,娘跟宁丫头说正事儿呢!”
苏宁也失笑:“刘婶说的没错,你别急,等刘婶说完。”
然后刘莺就被她娘瞪了一眼,并借机教育。
“你看看人家宁丫头,再看看你,什么都没听完,就这么着急,你要是什么时候能跟宁丫头一样沉稳,娘也不那么着急了。”
刘莺鼓了一下腮帮子,这次没犟嘴继续说话了,免得一会儿继续被说。
随后刘婶才说起了她的目的。
“宁丫头,你成亲了,也是过来人了,婶子也不跟你卖关子,其实婶子说的,就是关于莺丫头的亲事。”
苏宁并不意外:“婶子的意思是,有人给莺莺说亲了?但是你拿不定主意?”
刘婶连连点头,就差拍大腿了。
“可不是,我家莺莺虽然性格急躁了点,但手脚麻溜,干活也是家里家外一把抓,这年纪一到,说亲的人不少呢。”
说起这个,刘婶也是真的开心,甚至还有点炫耀。
苏宁了解,前几年大家都逃难的时候,最先出事的就是老人和小孩,其中女孩没的最多。
就好比现在的黄花村,适婚的男孩不少,但同龄的女孩,还真没几个。
不只是刘莺,就是原来的苏宁,说亲的也不少。
不过苏宁知道,刘婶的意思,显然不只是高兴女儿受欢迎这么简单。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753/1111106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