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朕的江山,姓赵还是姓苏?
养心殿内,死寂无声。
那柄由青石化成的古剑,余威仍在。空气中残留的苍凉气息,让殿内每一个人都感觉自己的心跳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沉重而压抑。
镇武司指挥使萧北辰已经离去,怀揣着那柄足以改变战局的神剑,化作一道黑色闪电,直奔京城之外的驿站。他将换上最好的战马,以最快的速度驰援燕返关。
可他留下的震撼,却远未平息。
天启帝赵匡义缓缓坐回龙椅,身体触碰到冰冷的黄金扶手时,才发觉自己背后早已被冷汗浸透。
他看着苏尘离去的方向,眼神复杂到了极点。
有庆幸,有敬畏,但更多的,是一种源自帝王本能的恐惧。
“王爱卿。”天启帝的声音有些沙哑。
“老臣在。”内阁大学士王承恩躬着身子,花白的胡须仍在微微颤抖。他穷尽一生所学的知识体系,在今天被彻底击碎,重塑。
“你……你怎么看这位苏天师?”天启帝问了一个极为艰难的问题。
王承恩沉默了许久,才用一种近乎梦呓的声音回答:“陛下,臣……看不懂。”
他苦笑一声:“老臣读遍经史子集,自认对天下之事略知一二。可今日方知,我等不过是坐井观天之蛙,不知天地之浩瀚。点石成金,言出法随……此等手段,非仙神,不能为也。”
“仙神……”天启帝咀嚼着这两个字,眼神愈发深邃。
“陛下!”另一位六部尚书出列,神情激动,“此乃我大乾之幸!有天师坐镇,何愁边关不定,何愁国祚不昌!臣请为天师立生祠,昭告天下,扬我大乾天威!”
“糊涂!”天启帝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发出沉闷的巨响,“立生祠?昭告天下?你是想让全天下都知道,朕这个天子之上,还有一位真正的‘天’吗?”
那尚书吓得立刻跪倒在地,冷汗直流:“臣……臣有罪!”
天启帝没有理他,他的目光扫过殿内所有心神不宁的大臣。
“今日之事,所有人,烂在肚子里!谁敢泄露半个字,诛九族!”
“臣等遵旨!”众人齐声应道,声音里充满了恐惧。
“都退下吧。”天启帝疲惫地挥了挥手。
“王爱卿留下。”
待所有人都退去,偌大的养心殿只剩下君臣二人。
天启帝走下御阶,来到王承恩面前,亲自将他扶起。
“王公,现在没有外人,跟朕说句实话。”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迷茫,“这天下,未来……还是我赵家的吗?”
这是一个帝王最深的恐惧。
当一个人的力量凌驾于皇权之上,甚至凌驾于世间一切规则之上时,所谓的九五之尊,便成了一个笑话。
王承恩看着皇帝眼中的惶恐,心中一叹。
“陛下,您想多了。”
“哦?”
“陛下可曾记得,天师所求为何物?”王承恩提醒道。
天启帝一怔,随即反应过来:“他……只要了藏书阁。”
“正是。”王承恩点头,“他若想取陛下而代之,何须如此麻烦?以他今日展现的神通,只需一念,恐怕这皇城便会易主。但他没有。”
“他救太后,是为了一卷《青囊经》的因果。他点石成剑,是为了应对边关的血雾。他所求的,自始至终,只有那座藏书阁。”
王承恩的分析,让天启帝纷乱的心绪稍稍平复。
“你的意思是,他对皇权,并无兴趣?”
“老臣不敢断言。”王承恩躬身道,“但至少目前看来,天师行事,皆有其目的。他似乎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而我大乾,只是他棋盘上的一颗子。为棋子,总好过为弃子。”
天启帝沉默了,他踱步到殿门口,望着翰林院的方向。
良久,他才开口:“你说得对。朕不能把他当成臣子,更不能当成敌人。朕……要把他当成真正的天师来供奉。”
他回头,眼中恢复了帝王的果决。
“传朕旨意,命司礼监掌印太监陈恭,即刻起,前往藏书阁,侍奉天师起居。记住,是侍奉,不是监视。天师有任何要求,无论是什么,都必须满足!若有办不到的,让他立刻来报朕!”
“陛下圣明!”王承恩深深一拜。
他明白,皇帝这是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面对无法理解的力量,顺从,是唯一的生路。
……
藏书阁。
周围的禁军已经撤去,换上了一队更为精锐的御前侍卫,他们只负责外围的警戒,不奉召不得靠近藏书阁院门百步之内。
这里,已经成了京城内最神秘的禁地。
苏尘正在院中,不急不缓地打着一套拳。
他的动作很慢,看不出是什么招式,更像是一位老者在清晨舒展筋骨。可随着他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抬手,周围的空气都似乎随之律动,院中的一草一木,都散发出勃勃生机。
他是在熟悉这具凡人的躯体,也是在用最本源的方式,梳理着此方天地的灵气脉络。
“奴才陈恭,参见天师。”
一个谦卑而沉稳的声音在院门外响起。
苏尘收了拳,缓缓睁开眼。
门口,一个身穿暗红色蟒袍,面白无须的中年太监,正躬着身子,姿态放得极低。他身后,还跟着两排捧着各种珍奇器物的小太监。
正是司礼监掌印,天启帝最信任的内侍,陈恭。
“何事?”苏尘的语气平淡如水。
陈恭不敢抬头,恭敬地回答:“陛下念天师清苦,特命奴才前来侍奉。这些是陛下赏赐的一些俗物,还请天师笑纳。”
他侧了侧身,身后小太监们捧着的托盘上,有夜明珠,有玉如意,有黄金万两的银票,甚至还有几张绝色女子的画卷。
苏尘的目光扫过那些东西,没有丝毫停留。
“拿回去。”
陈恭心中一凛,连忙道:“是奴才愚钝,这些俗物污了天师的眼。不知天师有何吩咐,奴才万死不辞。”
苏尘看了他一眼,这个太监,倒是个聪明人。
“你会整理书吗?”苏尘问道。
陈恭愣了一下,完全没想到会是这个问题。他连忙点头:“奴才会,奴才年轻时,便是在文渊阁当差。”
“很好。”苏尘转身向藏书阁内走去,“那就进来吧。其他人,在外面候着。”
“是。”陈恭应了一声,示意身后的人退下,自己则怀着忐忑的心情,小心翼翼地跟在苏尘身后,踏入了这座已经属于苏尘的藏书阁。
一进门,陈恭便感觉到一股与外界截然不同的气息。
这里不再是那个充满腐朽书卷味的故纸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厚重与苍凉,仿佛每吸一口气,都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
他看到苏尘正站在一排书架前,神情专注。
陈恭不敢打扰,只是静静地立在一旁。
他看见苏尘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看似普通的游记,又抽出一本讲农桑之术的杂书,最后,又从角落里翻出一卷残破的兵法图录。
苏尘将这三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书,放在了同一张桌子上。
然后,他回头看向陈恭。
“从今天起,你的任务,就是把这里所有的书,重新整理一遍。”
陈恭心中一松,这正是他的老本行。
“请天师示下,是按经、史、子、集分类,还是按朝代、作者分类?”
苏尘摇了摇头。
“都不是。”
他指着桌上那三本书。
“这本游记,记载了作者途经西南十万大山时,看到的一种能发出红光的石头。这本农桑书,提到了用雷击木的灰烬做肥料,能让作物增产三成。这本兵法图录,画的是一种失传的攻城器械。”
陈恭听得云里雾里,不明白这三者有何关联。
苏尘的声音悠悠响起,带着一种洞悉万物的淡然。
“发光的石头,是铸造‘破魔弩箭’的‘赤阳铁’。雷击木的灰烬,是绘制‘引雷符’的必备材料。而那攻城器械,只要稍加改造,就能成为一座小型的‘聚灵法阵’。”
陈恭的瞳孔,猛地收缩。
他呆呆地看着那三本普通的书,只觉得头皮发麻。
苏尘看着他,下达了真正的指令。
“你的任务,就是把所有像这样,看似无用,实则内藏玄机的书,都给找出来。”
“然后,分门别类,放到我指定的地方。”
“这……奴才……奴才愚钝,如何能分辨?”陈恭的声音都在发颤。
苏尘笑了笑,伸出一指,轻轻点在陈恭的眉心。
一股清凉的气息,瞬间涌入陈恭的脑海。
“现在,你能分辨了。”
陈恭闭上眼,再睁开时,整个世界都变了。
他眼中的藏书阁,不再是普通的书架和书籍。每一卷书,每一张纸,都散发着或强或弱,或明或暗的光晕。
有些书,光华内敛,温润如玉。
有些书,则暗藏锋芒,隐隐有杀伐之气。
而绝大部分的书,都是灰蒙蒙的,毫无光彩。
他再看向苏尘指定的那三本书,只见它们各自散发着微弱的光芒,彼此之间,仿佛有无数条看不见的丝线,将它们联系在了一起。
陈恭“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对着苏尘,磕了一个响头。
这一次,是发自内心的,对神明般的敬畏。
“奴才……领命!”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710/5039610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