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 第933章 宝安县借启动金

第933章 宝安县借启动金


王晋没想到会问自己,挠了挠头道:

    “至少我们村也有这种情况,老人和小孩生病基本都不管,如果村子里有土郎中的还好,能自己上山采点草药。

    比如我们平时感冒发烧了,就会去采柴胡熬汤喝。如果有跌打损伤,则会用一些鸡血藤,都是山上能找到的草药。

    能熬就熬,熬不过去也只能那样了,基本上是不会送县医院的。

    像我们村在拉烈公社,离县城有50公里,现在还不通车,如果有人生病了,只能靠这种简易轿子抬出来。”

    王晋指了指院子里山民们自己制作的竹椅轿子。

    “老板,你想,50公里,还是上上下下的山路,一天时间根本就走不到县城,除了解放前的地主有这个条件,普通老百姓家没这能力的。

    所以你说要在农村新建村卫生室,要村村都有赤脚医生,要让农民有病也有地方治病,我是举双手双脚赞同的,我们农民实在太苦了。

    如果老板你愿意在我家乡拉烈公社成立村卫生室,我愿意贡献我一年的工资。”

    黄晓吉一听也赶忙保证道:“我也一样,我也愿意捐献我一年的工资。”

    单光明一听,眼睛瞬间就亮了:

    “林部长,您的意思是?”

    林三七也不再隐瞒,反正有王晋这些本地退伍兵在,他应该是能了解真实的情况。

    而且在安都县试点赤脚医生,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安都籍的退伍兵总共有50多人,分布在各个公社,到时林三七想要了解真实情况会很简单。

    这些退伍兵跟老家没有利益纠葛,肯定更愿意讨好老板说实话,心甘情愿当眼线。

    林三七这时候继续说道:

    “金县长,单院长,国家是肯定要在全国农村推广赤脚医生制度的,这个是任务,是不能商量的事情。

    但是你们也不要发愁,国家敢推广赤脚医生,那就是做好了可操作方法。

    就像金县长刚刚说的几点顾虑,我现在就可以回答,首先资金投入不需要太多,比如赤脚医生可以在自己家里开卫生室,不需要新建医院。

    如果自己家里地方不够大,可以借村里的寺庙、地主老财家的房子,或者村委办公室等等,只需要一两个房间,二三十平米就足够了。

    大不了就是要配备一些血压机、体温计、纱布等医疗器械和小设备,这能花得了多少钱?而且这些东西上级部门会免费派发,不需要你们地方筹款。”

    金县长一听,松了一口气,心想只要不让县里出钱就好,免费的东西嘛,多多益善。

    林三七也明白,想让地方政府配合,那就不能损害地方利益,就是不要让地方掏钱,否则他们肯定会反对。

    这钱其实是林三七准备个人掏了。

    毕竟国内目前还不能量产血压计体温表等等设备,哪怕能生产,产量也很低,毕竟橡胶等物资还是管控的,完全依赖进口。

    但这对2016年的华国来说却是小菜一碟。

    制造业大国不是说说的,到时几百万部血压计的定单砸下去,有得是厂家接手,还能拉动内需不是。

    “另外,医生也你们也不用愁,这是我们宝安县编撰的《赤脚医生手册》。”

    李育杰将两本红色小册子交到了金县长和单院长手里。

    “这个手册就是为了培训乡村医生准备的,我们准备每个村里找一位识字的青年,经过1个月的培训就可以上岗,给村民治病。

    如果有不懂的疾病,可以翻翻这本《赤脚医生手册》,如果还有搞不定的疾病,这就需要你们县医院做技术指导。”

    单光明翻了一下目录,又粗粗看了一上里面的内容,眼珠是越瞪越大:

    “啊呀,这手册好,太好了,简单易学,里面全部都是干货啊。”

    金县长做为行政领导,显然要考虑的内容更多:

    “林部长,就算村卫生室都建立起来了,但药物问题怎么解决?你看这里,上面写着可以口服头孢呋辛,一次一粒,一天两次。

    这个头孢呋辛是什么药?我们听都没听说过,更不知道去哪里采购,就算有地方采购,有没有这个财力又是一个大问题。”

    林三七深吸一口气,有一种胸闷的感觉。

    在六十年代,他只要提出一个事情,就会扯出无数个难题来,真是一个要啥没啥,一穷二白的年代啊。

    “药物这一块你们不用愁,具体分成中药和西药。

    中药的话,这《赤脚医生手册》上都有注明,还有插图,乡村医生可以根据当地条件自己去采摘中草药治病。

    (每个地区的《赤脚医生手册》都有不同版本,毕竟中草药有地区差异)

    至于西药这一块,到时你们县里要成立一家医药公司,首批西药,包括你说的这个头孢霉素,我们宝安县药厂可以赊欠给你们。

    你们拿到西药后,各村的赤脚医生可以向你们新成立的县医药公司购买,等你们收到钱了,再打款给我们宝安县制药厂。

    这就相当于我们借了你们一笔启动资金。

    但这里面有一个前提,欠债一定要还,财务一定要清楚明了,经得起查账。

    如果哪个县拿到药品不给打款,那我们以后直接就将这个县拉入黑名单,不再供药,到时不要说我们宝安县无情。”

    金县长一听,猛得一拍桌子:

    “林部长,那还说啥,咱们马上试点,马上开始这个这个什么,赤脚医生培训工作。你放心,我代表县W县府,坚持拥护这个新政策。”

    这时候单院长却摩挲着下巴,想到了另一个问题:

    “林部长,咱们不说远的,就说我们县医院吧,为什么规模这么小?除了缺药外,最主要的就是缺少医生,因为收入不稳定,不保证。

    反过来,如果村村都要有赤脚医生,那这批赤脚医生的收入如何保证?毕竟是人都要吃饭,总不能一边饿肚子,一边给人治病吧?”

    金县长也冷静下来,随后有些害怕了。

    200多个村,那就有200多名赤脚医生,再加上25个公社卫生院,哪怕一个公社3名医生,那也是75人。

    这样加起来,县里差不多要承担300个医务人员的工资,这是安都这个贫困县不能承受之重。

    林三七对于单院长的这个疑问,早就有了解决方案。

    “赤脚医生的收入分为三块,金县长你放心,绝对不会让你们地方政府增加负担。

    但是反过来,如果赤脚医生的收入提高了,你们地方政府也不允许找各种理由拿走他们的辛苦钱。”

    金县长眨眨眼,“林部长,怎么分为三部分?”

    林三七数着手指说道:

    “第一,赤脚医生看病不是免费的,每个农民要付5分钱挂号费,所有药品都允许加价15%出售,也就是说,赚来的钱不管多少,都属于赤脚医生个人。

    第二个,针对村中条件较差,村民较少的村庄,赤脚医生采取‘半工半医’模式,一边可以继续下田种地拿工分,闲暇时给人治病。”

    其实原本历史上,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医疗合作社’的模式是:

    每年,每位村民交几毛钱,平时看病的时候只要拿出少量挂号费,药品是可以白拿的。

    但这样做的一个不良后果,就是赤脚医生做多做少一个样,没有工作积极性,其实病人多了,赤脚医生还要亏本。

    而按林三七的模式,病人越多,赤脚医生的收入就越高,最大限度激发赤脚医生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赤脚医生在农村里收入成为最高的一批人,是不是可以激励更多有文化的青年争着去当赤脚医生?

    这才是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至于第三块收入,我们宝安县决定,每个赤脚医生一年可以拿到120元的补贴,这笔钱暂时由我们宝安县财政承担。先补贴5年。”(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525/1111019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