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四合院:开局大字报抓易中海打靶 > 第107章 厂医丁秋楠

第107章 厂医丁秋楠


翌日清晨。

李砚泽带着两名从轧钢厂精挑细选的技术骨干,经验丰富的王工和心思缜密的小陈,前往位于城西的红旗摩托车厂。

越靠近目的地,空气中弥漫的工业气息愈发浓烈,与轧钢厂浑厚的金属锻压声不同,这里更多是各种频率的引擎轰鸣、齿轮转动以及偶尔夹杂其间的、不和谐的金属摩擦杂音。

红旗摩托车厂的厂门颇具气势,“红旗摩托车制造厂”的厂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厂门口站着一小群人,在等候李砚泽他们的到来。

为首的一位中年男子,身材微胖,穿着灰色的确良中山装,面上略显疲惫却努力挤出的热情笑容。他身旁站着厂办主任刘志峰,以及几位看起来像是干部模样的人。

看到李砚泽三人下车,刘主任立刻快步迎上,低声对为首的中年男子介绍了一句,然后大声道:“李组长,欢迎欢迎!这位是我们厂的周副厂长,特意在此迎接各位!”

周副厂长上前一步,热情地伸出手与李砚泽用力握了握:“李砚泽同志!一路辛苦!我是周为民。可把你们红星厂的专家给盼来了!你们能来,真是雪中送炭啊!”他的语气真诚,眉宇间锁着化不开的愁绪。

“周厂长你太客气了,支援兄弟单位,是我们应该做的。”李砚泽平静回应。

寒暄几句,周副厂长便亲自引着他们前往厂部办公楼。“我们厂的几位主要领导和技术科的同志都在会议室等着了,咱们抓紧时间,直接开会!”

会议室内,主位上坐着一位面色严肃、年纪稍长的男子,正是红旗厂的张厂长。两旁分别是周副厂长、技术科科长孙大圣,以及生产科、质检科等几位相关负责人。阵容颇为隆重,显示出厂里对此次援建的重视,同时也反衬出问题的严重性。

张厂长站起身,与李砚泽握手,语气沉重:“李砚泽同志,我是张爱国。感谢红星轧钢厂和李怀德厂长的鼎力支持!我们厂现在的情况,想必李厂长也跟你们说了,‘红旗-750’是我们今年的重点产品,现在发动机出了这么大纰漏,生产线时开时停,订单交付不了,信誉受损严重啊!拜托你们了!”

“张厂长言重了,我们一定尽力。”李砚泽答道。

技术科科长孙大圣紧接着开口。他约莫五十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眼神锐利,带着一种技术权威特有的审视感,名字听起来颇有气势,人也显得精明强干,但眉宇间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焦躁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防御性。

“李组长,轧钢厂那边主要是搞重型机械和柴油机的吧?”孙大圣的问题很直接,“摩托车发动机,尤其是我们这种V型双缸风冷的结构,转速高,工况复杂,振动和散热都是难题。不知道李组长对这方面,有多少实践经验?”

这话里的质疑意味比之前更浓,几乎带着点挑衅。王工和小陈的脸色微微绷紧。

李砚泽依旧平静:“孙科长,机械原理万变不离其宗。问题越复杂,越需要抓住核心。我们这次来,是抱着学习的心态,也希望能在孙科长和各位师傅的共同努力下,一起找出问题所在。”

孙大圣似乎对这番谦虚又带着自信的回答不太买账,嘴角微微下撇,但没再继续发难,只是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刘主任介绍情况。

刘主任照例拿出材料,开始详细介绍故障现象和已采取的失败措施。情况与李砚泽之前了解的差不多,但听着红旗厂各位领导和技术骨干的补充,能感受到他们尝试了很多方法,却始终不得要领,弥漫着一种无力感。

李砚泽依旧听得极其认真,并再次问出了几个关于具体参数、异常细节和边界条件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让刘主任再次卡壳,几位厂领导也面面相觑,目光最终都投向了孙大圣。

孙大圣的脸色明显有些不自然,他清了清嗓子,回答了部分问题,但对一些细节参数也语焉不详,语气变得更加生硬:“李组长,现在生产线停一天都是巨大的损失!我们需要的是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这些细枝末节的数据,等问题解决了再慢慢研究也不迟!”

“孙科长,”李砚泽的语气依旧平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魔鬼往往藏在细节里。找不到精确的病灶,下再猛的药也可能是错的,甚至加重病情。我认为,现在最急迫的,恰恰是回到最基础、最细节的地方,重新审视每一个环节。”

李砚泽站起身,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红旗厂的领导:“张厂长,周厂长,孙科长,感谢各位的介绍。我认为会议可以先到这里。我想立刻去总装车间和故障品维修区,亲眼看看实物,亲手摸一摸故障零件,听听一线老师傅和工友们的直观感受。”

这个务实的要求让张厂长立刻点头:“好!李组长说得对!实践出真知!周厂长,孙科长,你们陪李组长一起去!各车间必须无条件配合!”

一行人离开会议室,走向喧闹的总装车间。

车间的规模宏大,流水线蜿蜒,但运转节奏明显不畅,不少工位停滞,工人们三三两两围在一起讨论,脸上写满了困惑和焦虑。

生产线末端,合格品区车辆寥寥,而旁边的返修区堆满了十几辆故障摩托车,维修工们忙得满头大汗,地上油污遍布。

李砚泽目标明确,直奔返修区。

他蹲下身,毫不顾忌地上的油污,仔细观察一台刚被拆解下来的故障发动机,手指拂过缸体表面,检查油渍痕迹、积碳颜色、磨损情况。

王工和小陈也立刻分散开,一个记录,一个检测拆下的零件。

孙大圣和周副厂长跟在后面,看着李砚泽那专业而专注的架势,眼神复杂。

就在这时,车间角落的一个工位,一个年轻工人引起了李砚泽的注意。他看起来二十出头,眼睛格外有神,正利用休息间隙,拿着一个报废的活塞和气门,在废旧零件堆里反复比划、测量,眉头紧锁,嘴里还喃喃自语,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动作灵巧而精准,带着一种不同于普通工人的钻研劲头。

李砚泽目光在他身上多停留了几秒。

旁边的刘主任察言观色,连忙低声介绍道:“哦,那小子叫韩春明,是咱们车间的一个二级工。人倒是挺机灵,就是有点不太安分,老喜欢瞎鼓捣些没用的。”

李砚泽点了点头,没说什么,记下这个名字和那双专注的眼睛。

他继续转向维修老师傅,指着气缸盖一处细微的裂纹状油渍问道:“师傅,这种渗油,是不是在发动机高负荷运转后,突然怠速时最容易出现?”

那老师傅一愣,仔细回想了一下,猛地一拍大腿:“哎!你这么一说,好像真是这么回事!”

孙大圣的脸色微微变了变。

就在这时,车间门口一阵轻微的骚动,厂医务室的医生例行巡诊到了车间。

走在前面的是一位穿着洁白大褂的年轻女医生,身姿挺拔,容貌清丽,气质沉静如水。她正认真询问一个老工人的受伤情况,眼神专注而温和。

刘主任看到,又低声对李砚泽和周副厂长说:“哦,是厂医务室的丁秋楠医生,每周都会来车间巡诊,责任心很强,工友们都很信服她。”

似乎是察觉到这边一群领导的注视,丁秋楠抬起头,目光掠过周副厂长和孙大圣,然后在蹲在地上、正与工人深入交流的李砚泽身上短暂停留。

看到这个陌生的年轻面孔如此投入地研究故障发动机,丁秋楠清澈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淡淡的讶异和好奇,但很快便恢复平静,继续她的巡诊工作。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379/2246151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