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回忆过往
快三年没露面的沈管家,竟突然找上了老时家。
时雯一听说沈管家来了,脚不沾地地跑出去迎接,脸上带着笑:“管家伯伯,好久不见!”
“雯丫头,好久不见。”沈管家脸上也透着些热络。
“快进屋坐!”时雯招呼着。
沈管家却摇了摇头:“不进屋了,就在这儿说两句就好。”
“您说。”
“自从那年打仗,我们全家都搬去京城了。”沈管家缓缓道来。
时雯点点头:“难怪前两年去沈府,总见大门关着。”
“嗯,这便一直没回来。”沈管家接着说,“这次来,是听说红薯这东西,是你们县种出来的?”
“是呢,我们附近两个镇都有种。”时雯答。
“那我想问,你家会育红薯苗吗?”
“会的,我家今年自己就打算种十亩,苗都正在育着呢。”
“那就好。”沈管家松了口气,“雯丫头,能不能帮个忙?给我家育出一百亩地的红薯苗。”
“要这么多?”时雯愣了下,“怕是得分两次才能育出来。”
“那也行。”沈管家从怀里掏出个钱袋,“这是一百两银子,我一个月后过来取苗,可行?”
时雯连忙摆手:“管家伯伯,这给得太多了!去年我家卖苗,一文钱能买五棵呢。”
“不多,你就收着吧。”沈管家把钱袋塞给她,语气郑重,“这红薯种出来,往后不知道能少死多少人。”
时雯听着这话,心里一动,不再推辞:“那好,您一个月后过来取就是。”
沈管家点点头,没再多说,又匆匆离开了。
时雯攥着钱袋去找时老太,把银子往炕桌上一放:“阿奶,您看,沈家来买红薯苗,这是他们付的银子。”
时老太抬眼瞧着银子,愣了愣:“沈家?总算有消息了。”
“嗯,沈管家说,那年战乱,他们全家都去了京城。”时雯答道。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既然给了银子,就得把事办妥帖。”时老太语气笃定,“你们赶紧加把劲育苗,多挖几个坑,费点力气不怕,可别耽误了人家用。”
“知道了阿奶。”
时雯转身就去找时老大,把事情一说,要求先把育红薯苗的炕弄出来,地里的活计先放一放。
时老大一听是正事,满口应下来:“成!育苗要紧,我这就招呼人去弄,保准误不了事。”说着就喊上弟兄们,拿上工具往后山去了。
育苗的工序,全照着去年的样子来:一步步做得仔细。可这次要育一百亩的苗,时雯想着得让苗出得快些、壮实些,便取出了复合肥,均匀地撒在坑底做底肥。
一百亩的用量实在不少,又在后山一口气挖了八个大坑,才算够用。选好的种红薯一个个摆进去,浇足定根水,盖上细土,忙前忙后折腾了五天,才算把所有育苗的活计收拾妥当。
时雯每日都去后山瞧几遍,看着土面渐渐湿润,心里暗暗盼着:可得出得齐整些,别辜负了沈管家的托付。
一个月的期限到了,沈管家没露面。时雯耐着性子又等了两天,还是没见人影,心里渐渐发慌——这么多苗,要是送不出去可咋整?
直到过了约定时间的第五天,沈家才来了人。时雯一看,认得,是当年守沈府角门的那个小厮。
她赶紧上前打招呼:“小哥,怎么是你过来?沈管家呢?”
小厮抹了把汗,笑道:“嗨,家里小少爷成亲,管家实在脱不开身,这才派我来的。”
“沈小少爷沈寒声娶媳妇了?”时雯愣了一下,脑子里忽然闪过那个模样俊秀的小公子,忙岔开话题,“快进屋歇着,我这就找人拔苗!”
小厮由时义招呼着进屋,时雯则喊上家里能动弹的人,男女老少齐上阵。男人们负责把苗拔出来;女人们手巧,将苗子五十棵一捆扎得整整齐齐。不过一个时辰,就把所有苗子收拾妥当。
装马车时也有讲究,一层筐箩一层苗,留出空隙透气,时雯盘算着:“这样通风好,往京城送这三天,苗子坏不了。”
这边忙着装车,那边时义早已把红薯种植的要领及育苗方法一条条写在纸上,仔细交给小厮。一切妥当,三辆马车满载着红薯苗,朝着京城方向赶去。
送走了沈家的人,家里人赶紧给育苗的坑浇足了水,好让第二茬苗能顺顺当当长起来。天已经暖和透了,炕上不用再盖东西,就那么敞着,只消等着日子,让它们慢慢冒芽、抽条。
都说春雨贵如油,可今年这“油”也太金贵了些,老天爷像是攥紧了油壶,半滴都舍不得往下撒。地里的土看着还是干巴巴的,风一吹就起灰,庄户人望着天,脖子都快望酸了,也没等来一场像样的雨。
村里那棵老槐树下,又聚了几个老人闲聊。只是今年圈里一看,明显少了两张熟面孔。
“这日子过的……”有人叹了句,“人没了,身后事都没能好好办,静悄悄的。不这么扎堆坐着,都不知道谁先走了。”
这话一出,老槐树下静了好半天,谁都没再吭声,只有村长吧嗒吧嗒抽烟的声音。
直到村长哑着嗓子开口:“今年瞧着,还是个大旱年。都回去嘱咐家里,红薯多种点,别怕费力气。多下点功夫,好歹一年到头能有口吃的,饿不着肚子。”
老人们听了,都闷头点了点。
不知是谁先开了头,声音发颤:“想起年轻时候逃荒,那才叫熬人。地里长不出庄稼,家里锅都见底了,就揣个空干粮袋,跟着人往南走。”
旁边的老人接话:“可不是嘛,路上见着树皮都得抢,能啃的都啃光了。有回走不动道,就躺在草垛子旁,以为就那么过去了,没想到遇着个给地主拉货的,给了半块硬窝头,才算捡回条命。”
“逃荒路上,谁家不是妻离子散?我那小老弟,才六岁,就因为饿急了,要抢别人手里的黑馍馍,被打得……最后没挺过来。”另一个老人说着,用袖子抹了把脸。
村长也没吭声。这些事,谁心里没装着几件?那时候能活着走到这个的地方,全凭一口气吊着。
“所以啊,今年就是累死,也得把红薯种上。有这东西在,至少不用再遭那逃荒的罪了。”
老人们又点点头,眼里那点光忽明忽暗的。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246/2248455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