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五指山前
晨曦微露,薄雾如纱,轻轻覆在城南小院的青瓦竹篱之上。
陈曦盘坐静室蒲团,神念沉入识海深处。
淡金色的系统面板无声流转,字字如金,映照着他水月洞天苦修所得。
【宿主:陈曦】
【稳健经验值:11983】
【仙道修为:炼神返虚(后期)】
【儒道境界:大儒(上境)】
【武道境界:九转金身第二转(初期)】
【秘术:文王后天六十四卦(大成)】
【神通:浩然剑典(大成)】
【功法:浩然诀(大成)】
【秘典:九转金身(前三转)】
【圣器:春秋原典(初步炼化,契合度中)】
【法宝:黑风舟】
【洞天:水月洞天(时间流速10倍)】
丹田气海之内,炼神返虚后期的磅礴法力奔涌不息。
精纯凝练,如江河澎湃,神念微动间,百里之内纤毫毕现。
筋骨血肉之中,九转金身第二转初期的力量蛰伏。
气血奔流如汞浆,透出熔炉般的厚重暖意,单凭此躯,已可硬撼天仙!
“金仙之下,当可纵横,然前路尚远,仍需步步为营。”
陈曦缓缓睁眼,眸中神光内蕴,随即归于沉静。
笃笃笃!
急促而带着几分恭敬的叩门声响起,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师父!师父您起身了吗?”
是陈子凡的声音,清亮中透着一丝按捺不住的兴奋。
陈曦推门而出,便见自家那便宜徒弟已规规矩矩立在门外。
小脸因激动微微泛红,双手捧着一个比之前更为精巧的扁平玉盒,献宝似的递到他面前。
“师父!您看!”
陈子凡眼睛亮晶晶的,再无半分往日的桀骜别扭,满是求知的渴望与对师父的信服。
“弟子昨夜又拆解压缩了三遍本源火子!这次的火子雷,激发更稳,核心印记我用神念包裹了三层,应该不易误触了!”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玉盒盒盖,里面依旧是细密的黑色砂砾。
但每一粒都隐隐流转着更为内敛的橘红光泽,排列也似乎更有序。
“弟子还试着在压缩时加入了一点引风符文,就是您昨日提点的遇风则烈之理!感觉爆发时冲击更凝聚了!”
陈子凡仰着小脸,巴巴地望着陈曦,像只等待夸奖的小兽。
【叮!弟子陈子凡精研火子雷,心性专注,格物致知之道愈发精进,师徒情谊加深,稳健经验值+200!】
【当前稳健经验值:12183!】
陈曦接过玉盒,神念扫过,心中亦是一赞。
这小子在火之一道的天赋和动手能力,当真妖孽。
微微颔首,正欲开口指点其核心符文叠加的细微关窍——
“陈师!陈师安在?”
院门外,几道带着少年人特有朝气又刻意压低了嗓门的呼唤声传来,打破了小院的宁静。
陈曦与陈子凡循声望去,只见院门竹篱外,赫然站着四五名身着国子监太学生青衿的年轻人。
为首一人身材敦实,面色黝黑,正是昨日在白玉广场展示连机水碓模型的李岩!
他身后跟着王清等三四名同窗,人人脸上都带着风尘仆仆的急切与兴奋。
手中或捧着卷起的图纸,或提着几个用粗布包裹、形状各异的木质模型,露出的部分赫然有水轮和犁铧的轮廓。
“李岩?王清?”
陈曦有些意外。
“何事如此急切?”
李岩隔着竹篱,对着陈曦深深一揖,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发颤:
“陈师恕弟子冒昧!昨日论道堂后,弟子与几位同窗彻夜未眠!”
“王清兄的地气图结合弟子那水碓模型,我们反复推演,又请教了几位老农,赶制出了这几件更省力、更适合蓝田县沙壤土质和水源分布的改良水车与曲辕犁!”
他指了指同伴手中的模型和图纸,眼中是灼热的光芒,几乎要溢出来。
“蓝田县离长安不过半日脚程,县中多是我等家中佃户或同窗故旧!”
“我等…我等实在按捺不住,想即刻赶去,寻几户相熟农家,亲自下田演示!看看我等格物所得,是否真能省却农人一分辛劳,多收一斗米粮!”
“弟子斗胆,恳请陈师一同前往!有您坐镇指点,农人必更信服!弟子等心中也更有底气!此乃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之践行啊!”
“请陈师同往!”
王清等人亦是齐声恳求,眼中满是期待。
陈曦目光扫过这群因心中理想而脸庞发光的学子,扫过他们手中那寄托着富民强国朴素愿望的农具模型。
胸中那口浩然气微微鼓荡,与这清晨蓬勃的朝气隐隐相合。
格物之道,终究要落地生根,惠泽于民。
此等向学践行的赤子之心,岂能拂逆?
他脸上露出温和而赞许的笑意,颔首道:
“好!格物穷理,贵在躬行。尔等有此心,此志,为师甚慰!稍待片刻,为师与你们同去蓝田。”
“谢陈师!”
李岩等人顿时喜出望外,激动得连连作揖。
陈曦转身,对侍立一旁的陈子凡道:
“子凡,你随为师同去,亦可观民生之多艰,知格物之真用。”
“是,师父!”
陈子凡用力点头,小脸上也满是新奇。
陈曦略一沉吟,又对李岩道:
“李岩,你持为师名帖,速去国子监代我向孔祭酒告假一日。就说我携弟子赴蓝田,践行格物致用之学,推广省工农具,晚间即归。”
“弟子遵命!这就去!”
李岩接过陈曦递来的素简名帖,如奉至宝。
对着陈曦又是深深一揖,转身拔腿就朝务本坊方向飞奔而去。
晨光渐亮,薄雾散开。
陈曦带着陈子凡,与王清等几名怀抱模型图纸、满怀憧憬的学子,踏着长安城清晨湿润的青石板路,汇入出城的人流,向着东南方向的蓝田县而去。
……
同一片秋阳,穿过长安巍峨的城墙,洒在更西边那条漫长而孤寂的官道上。
风尘仆仆。
锦襕袈裟早已蒙上厚厚的灰黄尘土,不复光鲜,边缘甚至被荆棘挂破了几处。
玄奘牵着他那匹同样疲惫不堪的白马,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着。
嘴唇因干渴而开裂,沾着沙尘,唯有一双眼睛,依旧澄澈而坚定,望向西方。
离开长安已有十数日。
风餐露宿,饥渴交加。
前几日还能偶遇村落化得些粗粝斋饭,越往西行,人烟越是稀少。
莽莽群山如同沉默的巨兽,横亘在前方,官道也变得崎岖难行。
“阿弥陀佛……”
一声低沉的佛号,带着长途跋涉的沙哑,消散在空旷的山风里。
玄奘停下脚步,取下腰间空空如也的水囊,晃了晃,又默默系回腰间。
他抬眼望去,前方山势陡然险峻。
两座如同被巨斧劈开的巍峨山峰对峙而立,形成一道天然的巨大门户。
山石嶙峋,草木稀疏,透着一股苍凉古老的气息。
“此地…山势雄奇,气象迥异。”玄奘喃喃自语。
就在这时,路旁一处简陋的茶棚里。
一位须发皆白、穿着粗布短褐的老丈朝他招了招手,声音苍老却清晰:
“那位长老!可是要过山?”
玄奘牵马走近,合十行礼:
“阿弥陀佛,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欲往西天拜佛求经,确需过此山。敢问老丈,此山何名?”
老丈眯着眼,上下打量着这位风尘仆仆却气度不凡的僧人,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随即抬手指向那两座雄峰夹峙的幽深山口,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一丝敬畏与神秘:
“此乃两界山!过了这山,便是另一番地界了!”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山口深处那云雾缭绕隐隐可见五指擎天般轮廓的庞大山影,一字一句道:
“长老要过此山,别的倒还罢了。只是那山口深处,五指山下……”
那老丈突然压低声音,凑近了些:“压着一个神猴哩!不知几百年前,从天而降!”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145/2250551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