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蓝田之行
晨光铺满官道,马蹄踏碎薄霜。
陈曦一行人出了长安金光门,直奔东南蓝田县。
陈曦一袭半旧青衫,步履沉稳,身旁跟着眼神好奇中带着几分新奇的陈子凡。
李岩、王清等四五名太学生紧随其后。
蓝田县郊,黄土塬连绵起伏,秋收后的田野略显空旷。
但已有老农三三两两,在翻整土地,预备冬麦。
李岩熟门熟路,引着众人来到塬下一处村落旁的大片田地。
田埂边,几位须发花白脸上刻满风霜沟壑的老农,正拄着锄头歇息,古铜色的皮肤在秋阳下泛着油光。
他们警惕又带着几分麻木地看着这群衣着光鲜,不似农人的城里人。
“张伯!李叔!”
李岩快步上前,脸上堆着淳朴的笑容,用带着蓝田口音的土话喊道:
“是我,国子监的李岩!带先生和同窗来看大家了!”
为首一位缺了颗门牙,但精神却矍铄的老张头眯着眼打量。
待认出李岩,脸上警惕稍缓。
但看到气度不凡的陈曦,和几个明显是贵胄子弟的太学生,尤其是粉雕玉琢的陈子凡,浑浊的眼中又浮起疑惑与疏离。
“李小子?你不在长安念书,跑这土坷垃地里做甚?还带了这许多…贵人?”
老张头声音沙哑,带着浓浓的关中腔。
陈曦上前一步,未等李岩介绍。
便对着几位老农深深一揖,姿态放得极低,声音温和而诚恳:
“诸位老丈安好。在下陈曦,国子监一教书匠。今日携弟子与几位向学的后生冒昧前来,非是游玩。”
“实乃这些学子心系农桑,苦思数日,琢磨出几样或可省些力气的农具,欲请诸位经验丰富的长辈掌掌眼,看能否派上用场。”
他姿态谦恭,毫无读书人的架子,言语间更将老农奉为经验丰富的长辈。
这番姿态,让老张头等人脸色又缓和了几分,但眼中依旧带着不信任。
读书人?
琢磨农具?
莫不是吃饱了撑的,来寻他们这些泥腿子开心?
王清机灵,立刻展开手中那幅精细标注的地气图和水文图,指着眼前这片田塬道:
“张伯您看,我们观这蓝田土质,塬上多沙壤,塬下水气丰沛。按图索骥,此地最适合推广李岩兄这改良的水车,引水浇灌高处旱田,省却肩挑手提之苦。”
李岩更是迫不及待地放下模型,挽起袖子,指着那结构精巧的曲辕犁模型道:
“张伯,您看这犁辕弧度,还有这犁评调节!我琢磨着,咱这塬地土硬,深浅难控,费牛费力。这新犁铧角度和调节杆,就是为这沙壤硬地设计的,定能省力不少!”
老农们围拢过来,粗糙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光滑的模型,眼中闪烁着将信将疑的光芒。
一个老农嘟囔道:“说得轻巧…纸上画的,木头削的,哪能跟咱这实打实的铁家伙比?读书人哪懂咱种地的苦?”
陈曦闻言,并未辩解。
目光扫过老农们皲裂如树皮的手掌,被沉重农具压弯的脊梁,还有那被汗水浸透,打满补丁的粗布短褂。
一股源自土地最底层的厚重与艰辛,扑面而来。
他蹲下身,随手抓起一把微带湿气的黄土,在指间捻开,感受着那粗糙的质感。
胸中那口沉凝的浩然气微微一动,仿佛与脚下这片承载着无数汗水与期盼的大地产生了某种微妙的共鸣。
“农桑之苦,粒粒皆辛。”
陈曦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力量,清晰地传入每个老农耳中。
“诸位父老,面朝黄土背朝天,一锄一犁,汗滴入土,方养活了这长安城百万生灵。此乃立国之本,万民之基。”
“学子们纸上得来终觉浅,今日来此,非为夸夸其谈,实为躬身请教,体味艰辛。这新农具成与不成,效用几何,唯有诸位亲手用过,方知真假。”
他站起身,目光诚挚地看着老张头:
“老丈,可否借贵宝地一角,容我等将这水车模型实地安装?再借一头耕牛,试上一试这新犁?是好是孬,一试便知。若不成,权当小子们胡闹,绝不敢再扰;若侥幸有些微用处,也算不负诸位辛劳。”
陈曦的姿态放得极低,言语恳切,句句说到了老农们的心坎里。
尤其是那句农桑之苦,粒粒皆辛,更是触动了他们心底最深的酸楚。
老张头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动容,他看了看陈曦沾了泥土的手指,又看了看旁边几个同样挽起袖子,一脸诚恳热切的少年郎。
“罢了!”
老张头一跺脚,“读书人能说出这话,还肯沾这泥巴…老汉我信你一回!那边引水渠口,你们去装!二牛,把你家那头壮实的黄牛牵来!”
他指着旁边一个中年汉子吩咐道。
“好嘞!”
那叫二牛的汉子应了一声,飞快跑开。
众学子大喜过望,李岩等人立刻行动起来,在老农的指点下,七手八脚却有条不紊地将那架改良水车模型固定在引水渠口。
水流冲击下,水轮哗哗转动,带动精巧的齿轮组,竟真的将渠水更高效地提升到了旁边一块略高的旱田里!
“咦?这…这转得可真溜道!”
“嘿!看那水,比咱拿桶舀快多了!”
“.........”
老农们围在水车旁,啧啧称奇,眼中充满了不可思议。
紧接着,李岩亲自上阵。
在二牛的帮助下,套上耕牛,将那改良的曲辕犁模型深深插入坚硬的塬地。
随着老农一声吆喝,耕牛发力。
“咦?这犁…轻省!”
扶犁的二牛第一个感受到不同,以往犁这硬地,需用死力往下压,牛也吃力。
此刻却感觉犁头入土顺滑,深浅调节灵活,阻力明显小了许多!
一趟犁沟下来,又快又直又深。
“神了!真神了!”
老张头蹲在田头,摸着那翻开的泛着湿气的黝黑土块,又看看那明显省力却效率更高的犁铧,激动得嘴唇哆嗦,缺了门牙的嘴咧开,露出由衷的笑容。
“老汉我种了一辈子地,这犁…这水车…是真管用啊!省力!太省力了!”
其他老农也围了上来,粗糙的手指抚摸着水车的齿轮,新犁的调节杆,眼中充满了热切与感激。
他们看向陈曦和李岩等人的目光彻底变了,不再是疏离和怀疑,而是充满了敬意和亲近。
“陈先生,李相公…还有各位小相公!”
老张头颤巍巍地站起来,对着陈曦等人深深作揖,声音带着哽咽。
“你们…你们跟以前那些只晓得摇头晃脑,吟诗作对的读书人不一样!”
“你们是真心惦记着俺们这些泥腿子,是实打实给俺们送好东西来的啊!”
“是啊!先生高义!相公们高义!”
众老农纷纷附和,质朴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感激。
【叮!躬行蓝田,体察农桑疾苦,以格物成果惠及乡民,获老农真心拥戴,引动浩然正气与乡土愿力共鸣,稳健经验值+500!】
【当前稳健经验值:12683!】
一股温暖而磅礴的气息,自脚下的大地升腾而起。
混合着老农们质朴纯粹的感激之情,无声无息地涌入陈曦体内。
陈曦胸中那口沉凝如岳的浩然正气,如同久旱逢甘霖,瞬间变得更加精纯浑厚。
隐隐散发出温润的玉黄色泽,流转速度加快,与大地的脉动更加契合。
儒道境界虽未突破,但根基却愈发扎实稳固,距离大儒巅峰之境又近了一步!
“诸位父老言重了。”
陈曦连忙扶起老张头,心中亦是暖流涌动。
“此乃学子们格物穷理,学以致用之本分。能得诸位认可,已是莫大欣慰。”
“陈先生,诸位相公,忙活这大半天,定是饿了渴了!”
老张头热情地拉住陈曦的衣袖,“若不嫌弃俺们农家粗陋,请到老汉家中喝碗粗茶,歇歇脚!也让俺们这些老家伙,好好谢谢你们!”
盛情难却,陈曦点头应允。
一行人随着老张头等老农,走进村中一处干净整洁却陈设简朴的农家小院。
土炕上,摆着几碗热气腾腾的粗茶,几个烤得焦黄的馍馍。
老张头招呼众人坐下,自己也盘腿上炕,脸上带着追忆和自豪。
“先生莫看俺们现在只会侍弄庄稼,”
老张头拍着自己干瘦却依旧硬朗的胸膛,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老汉年轻时,那也是府兵!跟着卫国公打过突厥,跟着程老将军剿过山匪!这关中子弟,谁家男儿没穿过几年甲胄?都是百战之兵!”
他指着旁边几个老伙计:“老王头,当年在朔方军,是陌刀手!一刀下去,人马俱碎!”
“老李头,是斥候,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只是如今…老喽!骨头缝里都是当年落下的伤,扛不动枪,骑不得马,只能回来守着这点薄田,给儿孙们减轻点负担。”
说到此,老张头脸上的自豪化为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声音也低沉下来:
“现在啊,家里的后生,还有村里那些壮小伙,都跟程老将军、卫国公北上了!去打那帮勾结妖孽的突厥崽子!俺们这些老家伙帮不上忙,只能在家多刨点地,多攒点粮…盼着娃儿们平平安安回来…”
屋内气氛一时有些沉重。王清、李岩等学子肃然起敬,看向这些平凡老农的目光充满了更深沉的敬意。
陈曦心中亦是感慨,这关中之地,不愧是大唐根基所在,府兵之制深入骨髓,家国一体。
“老丈放心,程老将军、卫国公皆乃国之柱石,用兵如神,定能克敌制胜,护我疆土,保儿郎们平安。至于这省力的农具……”
陈曦目光扫过李岩等人,又看向几位老农,郑重承诺道:
“待学子们将图纸完善,寻得可靠匠作,定会设法将其批量打造出来。曦在此保证,新犁新水车铸成之日,必先供蓝田父老使用!让这塬上塬下,少些辛劳,多些收成!”
“好!好!有先生这话,老汉就放心了!”
老张头激动地拍着大腿,眼中泛起泪花。
其他老农也连连点头,脸上愁容散去,重新焕发出希望的光彩。
夕阳西下,染红了黄土塬。
陈曦一行告别了依依不舍的老农,踏上归途。
身后,是炊烟袅袅的村庄,和那些站在村口用力挥手的身影。
胸中浩然气奔涌不息!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145/2250551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