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西游:稳健人生,从高中进士开始 > 第172章 圣旨东来,书院将启

第172章 圣旨东来,书院将启


辽城节度使府,依旧是那般的肃穆繁忙。

青石板铺就的广庭之上,甲士肃立,文吏抱牒穿行,虽无声令呵斥,却自有一股森严有序的气度流转。

檐角铁马因风而动,发出清冷的撞击声,混杂着远处坊市隐约传来的喧嚣与蒙学堂断续的读书声,交织成一幅新生之地特有的图景。

府衙正堂,诸葛亮羽扇轻摇,正与程咬金、李绩并几名新擢升的辽东道属官议事。

巨大的沙盘上,代表屯田、工坊、驿道、新设州县的光点星罗棋布,较之一月前又稠密了许多。

“开春后新增垦荒田亩已统计造册,按山长所定三免两减之策,今岁可征粮赋寥寥,然民心渐安,耕者有其田,此乃长远之基。”一位负责民政的参军禀报。

“工造坊新制曲辕犁三百具,已分发至泊灼、建安等处,农人反响甚好,效率倍增。依诸葛先生令,下一步着重研制水力鼓风机,以期提升冶铁效率,保障农具、军械供给。”工曹参军接着道。

程咬金听得有些不耐,掏了掏耳朵,粗声道:“这些琐碎事你们看着办就好!俺老程只问,登州那边答应拨付的战船,何时能到?还有水师儿郎们的操练,一日都不可松懈!那帮海对面的矮矬子,指不定啥时候又憋着坏水!”

李绩倒是沉稳,抚须道:“知节稍安。水师乃东征重中之重,陛下既已决意,朝廷自有调度。登莱水师乃大唐精锐,整备需时,然一旦出动,必是雷霆万钧。我等在辽东,需做好万全准备,粮草、军械、港口、舆图,缺一不可。尤其是熟悉海况的向导……”

话音未落,堂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却规整的脚步声,一名亲卫校尉按刀疾步入内,朗声禀报:

“报!诸葛先生,二位将军!国公爷回来了!已至府门!”

众人皆是一怔,随即面露喜色。

陈曦前番悄然离去,只言外出数日,虽知他神通广大,然身为辽东主心骨,骤然离开,总让人心下难安。

此刻归来,自是好事。

诸葛亮率先起身,微笑道:“山长归来正好,诸多事宜正需山长定夺。”

程咬金更是哈哈大笑:“子川这小子,总算回来了!俺正好问问他,下一步怎么收拾那帮扶桑猢狲!”

众人正欲出迎,却见一道青衫身影已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堂口。

依旧是那般清瘦挺拔,神色平静,仿佛只是去郊外踏青而归,周身不染尘埃。

然而,在场众人,无论是修为最高的李绩,还是灵觉敏锐的诸葛亮,亦或是粗豪却直觉惊人的程咬金,在目光触及陈曦的瞬间,心头皆是不由自主地微微一震!

眼前的陈曦,看似与离去前并无二致,但仔细感应,却觉其气息愈发渊深难测。

以往他虽也是修为深湛,令人敬畏,但那股亚圣的浩然之气如同朗朗晴空,虽磅礴却可知可感。

而此刻,那浩然之气依旧堂皇正大,却仿佛融入了天地万物背后最深沉的道理之中,变得更加内敛,更加深邃,目光与之接触,竟有种自身念头心思都被瞬间看透的错觉,令人下意识地心生凛然,不敢直视。

其步履之间,看似寻常,却仿佛与整个辽城、与脚下的大地脉动隐隐相合,有种难以言喻的协调与厚重感。

短短数日,他的修为似乎又有了难以想象的进境!

“山长。”

诸葛亮率先拱手一礼,眼神中带着探究与欣慰。

“子川!你可算回来了!”

程咬金大步上前,蒲扇般的手掌就要拍下,却在半途顿住,嘿嘿一笑收了回来,似乎也觉得此刻的陈曦,有些不同以往,不好再像以前那般随意。

李绩亦是郑重拱手:“国公爷。”

陈曦目光扫过众人,微微颔首,露出一丝淡笑:

“有劳诸位挂念。几日不在,观辽城气象,又胜往昔,皆赖诸位辛劳。”

他的声音平和清朗,却自然带着一股安抚人心的力量,让众人心中那丝因他气息变化而产生的细微拘谨悄然消散。

“分内之事,岂敢言劳。”

诸葛亮笑道,“山长归来恰是时候,正有诸多事务……”

就在此时,府衙之外,陡然传来三声沉重悠长的号角声!

呜——呜——呜——

这号角声与平日军营操练或警戒的号角截然不同,更加苍凉浑厚,穿透力极强,瞬间传遍整个辽城!

“这是……”程咬金浓眉一拧。

“长安天使,八百里加急至!”门外亲卫高声唱喏,声音带着一丝急促与肃穆。

堂内众人神色顿时一凛,目光齐刷刷看向陈曦。

陈曦眸光微动,平静道:“终于来了。开中门,摆香案,迎天使。”

节度使府中门大开,香案高设。

那名数日前曾来宣旨的中年宦官,此刻再次手持明黄绢帛,立于堂中。

只是这一次,他身后跟随的仪仗更为隆重,金瓜斧钺,黄幡招展,还有数名气息沉凝的宫中供奉随行,显见此次圣旨非同小可。

那宦官面色肃穆,眼神深处却难掩一丝激动与敬畏,目光掠过为首跪接旨意的陈曦时,更是下意识地微微躬身。

“辽国公陈曦,接旨!”

“臣,陈曦,恭聆圣谕!”陈曦率辽东文武,躬身垂首。

宦官展开圣旨,声音灌注真元,比上一次更加高亢激昂,字句清晰,回荡在节度使府的每一个角落:

“皇帝敕曰:咨尔辽国公陈曦,忠勇天授,文武兼资,前奏扶桑小丑犯边之事,朕已悉知。狼子野心,屡犯王疆,窥伺神州,罪不容诛!更兼其地所藏,关乎国运,岂容宵小窃据?”

“尔所见深远,所奏灭国之策,甚合朕心!朕,决意纳尔之谏,兴王师,跨东海,犁庭扫穴,永绝后患!”

虽早有预料,但亲耳听到皇帝决意灭国,程咬金等人还是忍不住呼吸一促,眼中爆发出灼热的光彩。

“着即擢升陈曦为东征扶桑诸军事总管,总揽东征一切事宜,节度辽东、河北、登莱等处水陆兵马,便宜行事,朕赐尔临机专断之权,凡东征事宜,可先斩后奏!”

“命登莱水师都督张亮,即刻率所部楼船、斗舰计三百艘,精锐水师三万,北上辽南泊灼口,归尔调遣!”

“命河北道、河南道、淮南道转运使,筹措粮草百万石,军械无数,征发民夫十万,水陆并进,源源运抵辽东,不得有误!”

“命将作监、军器监,遣大匠百人,携最新海船图谱、军械制法,赴辽东听用,一应所需物料,沿途州县全力供给!”

“此战,乃扬大唐天威于海外,拓万里波涛于东疆!朕,在长安,静候佳音!待功成之日,必于太极宫前,为尔等凯旋将士,设宴庆功,封侯赏爵,绝不吝惜!”

“钦此!”

“臣,陈曦,领旨谢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陈曦声音沉稳,双手接过那沉甸甸仿佛承载着帝国东进决心的圣旨。

身后众人齐声高呼,声浪之中充满了振奋与杀伐之气。

仪式完毕,那宦官立刻换上一副笑脸,上前对陈曦深深一揖:“咱家恭喜辽国公,贺喜总管大人!陛下对东征之事,可谓寄予厚望,满朝文武,无人能及国公爷圣眷!此次东征,必能马到功成!”

陈曦淡淡一笑:“有劳中官再次奔波。玄策,引中官下去歇息,好生款待。”

“是。”王玄策上前。

宦官连忙道:“不敢劳烦王记室,咱家还需即刻返京复命,将辽东所见所闻,尤其是国公爷接旨后的部署,禀报陛下知晓。”

他话语间暗示,希望陈曦能有些表示,好让他回京有话可说。

陈曦自然明白,道:“中官放心,东征乃国之大事,曦必竭尽全力,尽快拟定详细方略,不日便以密奏形式上呈陛下。辽东军民,亦感念陛下天恩,必同心同德,共襄盛举。”

宦官要的就是这句话,顿时眉开眼笑:“如此甚好!如此甚好!那咱家便不久留了,预祝总管大人旗开得胜!”

送走天使,堂内气氛瞬间变得火热起来。

“哈哈哈!好!太好了!”

程咬金第一个忍不住放声大笑,声震屋瓦,“陛下圣明!总算要收拾那帮龟孙子了!东征总管!便宜行事!子川,这回咱们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李绩亦是抚须含笑,眼中精光闪烁:“陛下决心之大,支持力度之强,远超预期。三百艘战船,三万水师,百万石粮草……这是要毕其功于一役啊!”

诸葛亮羽扇轻摇,沉吟道:“兵力粮草虽足,然跨海远征,非同小可。扶桑虽小,然据险负隅,加之其地多山,气候多变,阴阳术法诡谲,仍需谨慎谋划,步步为营。”

陈曦坐回主位,将圣旨置于案上,目光扫过激动不已的众人,平静开口:

“诸葛先生所言极是。圣旨虽下,王师汇聚、粮草辎重到位,尚需时日。此乃天赐于我等的备战之机。”

他看向李绩:“英公,登莱水师北上,最快需多少时日?”

李绩略一估算,答道:“张亮都督治军严谨,接到圣旨必即刻开拔。然数百艘舰船调动,非比寻常,加之海上风信难测,末将估计,至少需一月有余,其先锋方能抵达泊灼口。全部到位,形成战力,恐需两月。”

陈曦又看向诸葛亮:“先生,粮草军械转运如何?”

诸葛亮道:“百万石粮草,数目巨大,征集、装运、沿途护卫,耗日持久。纵然朝廷全力督促,河北、河南等地同时发动,首批十万石军粮运抵,恐也需一月。后续源源不断,方能支撑大军远征。至于军械,尤其是箭矢、火雷、攻城器械,需求更大,耗时更久。”

陈曦颔首:“也就是说,我们至少有两个月的准备时间。”

程咬金摩拳擦掌:“两个月!够俺老程把泊灼口码头再扩三倍!把水师儿郎操练得嗷嗷叫!”

“不止于此。”

陈曦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舰船、水手、兵员、军械,皆需时间。然我等所能做之事,远不止等待。”

一条条指令清晰明确,将庞大的战争机器缓缓激活,指向那隔海相望的敌国。

众人领命,皆感责任重大,却又斗志昂扬。

安排完军务,陈曦语气稍缓,问道:“书院分院之事,筹备如何?”

提及此事,诸葛亮脸上露出笑容,羽扇轻摇:

“回山长,分院主体建筑均已完工,讲学堂、格物实验室、藏书楼、弟子舍、膳堂一应俱全,皆已布置妥当。所需书籍、仪器、教具,亦由颍川本院支援大半,本地补充小半,足以满足初期讲学所需。”

“遴选的首批弟子名单也已初步拟定,汉胡兼收,以辽东本地略有基础的良家子及军中适龄子弟为主,共一百二十人。只待山长选定吉日,便可举行开院典礼,正式收生讲学。”

“哦?竟如此之快?”

陈曦微微挑眉,露出一丝满意之色。从他离去到归来,不过数日,分院竟已准备就绪,诸葛亮办事效率果然极高。

诸葛亮笑道:“皆因山长威德,辽东民心渐附,征发民夫工匠极为顺利,物料供应亦无短缺。加之书院弟子们日夜赶工,方有今日之效。如今只差一场仪式,便可为我大唐在辽东播下文明之种。”

陈曦沉吟片刻,道:“开院典礼,不必过于奢华,但需郑重。定于三日后吧。届时,我会亲自主持。”

“三日后?”

诸葛亮略一思忖,便点头,“时间足够准备。亮这便去安排请柬、仪程。”

“嗯。”

陈曦颔首,“东征在即,书院此时开院,意义非凡。不仅是为教化当地,更是要向所有人昭示,大唐于此地,非仅为征服,更为建设,为传承。让将士们知道,他们浴血奋战夺取的土地,将由文明的火焰照亮,他们的后代将在此安居乐业,读书明理。此心此念,亦是一种士气。”

众人闻言,皆露出深思之色,深以为然。

程咬金挠挠头:“子川你说得文绉绉的,不过道理俺懂!就是告诉这帮新归附的家伙,跟着咱大唐,有肉吃,有书念,有好日子过!比跟着那帮就知道抢掠祭祀的蛮夷贵族强百倍!”

话糙理不糙,众人皆笑。

陈曦亦微微一笑,起身走到堂口,负手望向窗外。

远处,辽城东南方向,那片新起的书院建筑群,在春日阳光下闪烁着崭新的光泽。

近处,府衙之内,文武属官各司其职,为即将到来的大战与未来的教化忙碌不休。

圣旨已下,大战将启。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145/2250542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