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东风借力 明修栈道
五九年的冬天,是许多人记忆中最寒冷、最难熬的一个冬天。北风卷着雪沫,像是要刮走地面上最后一点活气。饥饿不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具象化的存在,刻在每个人深陷的眼窝和嶙峋的肋骨上。四合院里,除了呼啸的风声,常常只剩下死一般的沉寂,连争吵的力气都没有了。
区物资调配办公室成了风暴眼中相对平静却压力巨大的地方。何雨柱每日面对的都是各地雪片般飞来的求援电报和告急电话,能做的却越来越少。这种无力感反而让他更加冷静,像一块被反复淬炼的钢。
四合院里,生存是唯一的主题。
贾家已然在崩溃的边缘挣扎。贾东旭咳得只剩下半条命,厂里看他实在不行,勉强让他回家休养,但那点病假工资根本不够买药。秦淮茹拖着沉重的身子和麻木的神情,顶着寒风四处寻找一切能入口的东西,肚子里的孩子像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压得她喘不过气。贾张氏彻底没了往日的嚣张,常常对着空灶台发呆,或者有气无力地咒骂老天爷。
刘海中家依旧充斥着暴力与压抑。他对刘光天、刘光福的打骂变本加厉,似乎将所有的失意和对未来的恐惧都发泄在了两个儿子身上。那偶尔飘出的炒鸡蛋香味,成了这个家里最残忍的背景音。
许大茂依旧能时不时弄回点土豆红薯,但他的炫耀也显得底气不足了许多,更多时候是缩在家里,生怕别人知道他还有存货而来打秋风。
何雨柱如同最老练的潜泳者,在这片绝望的深水中悄然游弋。他外表的"清贫"与全院保持一致,甚至显得更加"积极"——他会上交挖到的比别人更多的野菜,会"分享"如何将玉米芯磨得更细的"经验"。
然而,转机往往孕育在绝境之中。东风,终于来了。
街道接到了上级指示,为了改善极端困难条件下部分居民的居住环境,也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房屋安全隐患,特批了极其有限的房屋修缮指标,主要面向居住条件特别困难、又有一定自救能力的家庭,采取"街道补助少量材料,住户主要出力"的方式进行。
消息传到院里,并没有引起太大波澜。大家都饿得前胸贴后背,谁还有力气修房子?那点补助材料更是杯水车薪。
但何雨柱的眼睛亮了。他等待已久的时机,终于到了!
他立刻行动起来,没有直接去申请,而是首先找到了街道负责此项工作的干部,一副为公考虑的模样:
"领导,这是好事!咱们院有几户房子确实破得不行了,冬天漏风夏天漏雨。我看贾家、后院孙奶奶家...尤其是我家那东厢房,房梁好像都有点歪了,万一塌了可是大事。我年轻,有点力气,愿意带头干,也能帮着组织院里人互相搭把手,尽量不给街道添太多麻烦。"
他句句站在公家角度,体贴街道难处,主动承担责任,瞬间赢得了干部的好感。对比其他院的推诿和冷漠,何雨柱的"觉悟"和"担当"显得格外突出。
很快,批复下来了。街道同意对院内几户危房进行必要修缮,何雨柱家东厢房也在名单上。补助的材料少得可怜:几根旧木料,一些油毡,两袋石灰。其余全靠自己想办法。
何雨柱要的就是这个"名正言顺"!
他立刻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明面上来源清晰(多年节省的工资和"意外"得到的一笔小小补偿金)的钱和少量攒下的工业券。
他开始"忙碌"起来。每天下班后,不再只是回家关门,而是推着那辆自行车,四处奔波,"寻找"购买修缮材料的门路。他故意让院里人看到他满头大汗、愁眉不展地跟人讨价还价,为几块砖头、几根钉子费尽口舌。
"哎呀,柱子,真修啊?这得多费劲啊!"阎埠贵看着都觉得累。
"没办法啊,三大爷,房子不修不行了,街道给了政策,自己再不使劲,冬天真没法过了。"何雨柱一脸无奈和坚定。
实际上,他早已通过隐秘渠道,用空间里的少量细粮和白糖,换来了真正够用的、质量良好的建材,悄悄囤积在空间里。明面上那些奔波和购买,只是幌子,是为了让材料的来源看起来合理——都是他"费尽千辛万苦"、"掏光家底"才凑来的。
动工那天,何雨柱请了几天假,真的带着几个院里实在没办法、被他用"管饭"(自然是极其稀薄的菜粥和窝头)为条件请来的劳力,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他亲力亲为,爬上爬下,汗水流得比谁都多。
院里人看着何家那破旧的东厢房渐渐变了模样:房梁加固了,屋顶重新铺了瓦换了油毡,墙壁用石灰刷得洁白,甚至那扇吱呀作响的破木门也换成了结实的旧料新打的木门。
大家的心情是复杂的。有羡慕,有嫉妒(尤其是贾张氏,眼睛都快滴出血了),也有那么一丝佩服——这柱子,是真能吃苦,真有点本事!
刘海中背着手看了半天,哼了一声:"瞎折腾!有那钱和力气,不如买点吃的!"但眼神里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似乎在想什么。
许大茂则嗤笑道:"何雨柱就是何雨柱,修得再好,不还是个破窝?"
何雨柱对一切议论充耳不闻。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让所有人亲眼看到,他家的改善,是他何雨柱拼尽全力、耗尽家财、辛苦劳动得来的,合理合法,谁也挑不出毛病!
房子修缮好的那天晚上,何雨柱站在焕然一新的屋子里。墙壁洁白,门窗严实,再也不会漏风漏雨。虽然家具依旧简陋,但整个空间显得亮堂、温暖、充满了希望。
雨水高兴地屋里屋外跑来跑去:"哥!咱们家真好看!"
何雨柱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他以修缮房屋为名,完美地实现了居住环境的第一次实质性改善,并为未来更进一步的变化(如添置家具、准备婚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东风已借力,栈道已明修。
下一步,就是如何在这修葺一新的"栈道"上,为他的人生迎来另一位重要的乘客。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057/2253244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