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四合院:1948开局买下东厢房 > 第131章 鹏城初探惊巨变 巧妙布局港身份

第131章 鹏城初探惊巨变 巧妙布局港身份


绿皮火车吭哧吭哧了几天几夜,终于喘着粗气停靠在广州站。何雨柱拎着那个半旧的旅行包,随着汹涌的人流挤出车厢,南国潮湿闷热的空气扑面而来,带着一股陌生的、嘈杂的活力。

他没有多做停留,立刻转乘长途汽车,前往那个只在报纸上看到过的名字——深圳。

眼前的景象让他这个老北京彻底愣住了。这哪里像报纸上说的“特区”?分明就是一个巨大的、尘土飞扬的建设工地!到处是轰鸣的推土机、高耸的脚手架、简易的工棚和戴着安全帽忙碌的人群。标语依旧不少,但内容变成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搞活经济,建设特区”,透着股与北方截然不同的、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实干气。

巨大的噪音和快速的节奏让他有些不适应,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他真切地感受到,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就在这里,真刀真枪地干起来了。

他按计划,没有在深圳过多逗留,很快便随着人流,忐忑而又坚定地走向罗湖口岸。

过关的过程比他想象的要严格和漫长。检查证件、询问目的、翻看行李…他提前准备好的说辞(探亲+考察)和那份沉稳淡定的气质帮了他大忙。当他的双脚终于踏上了香港的土地,回头望了一眼身后的罗湖桥,心中竟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

香港的繁华,远超他的想象。鳞次栉比的高楼、川流不息的车龙、霓虹闪烁的招牌、衣着光鲜步履匆匆的行人…这一切都强烈冲击着他的感官。但他没有像真正的土包子一样东张西望,而是迅速压下心中的震撼,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像个见多识广的寻常旅客。

他找了一家不起眼但干净的小旅馆住下,然后立刻开始行动。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解决身份和落脚点。

他深知在这里,钱能开路,但必须花在刀刃上,且绝不能露富。他通过旅馆老板的模糊介绍,谨慎地接触了一位据说“有门路”的中间人。在一家嘈杂的茶餐厅角落,他用带着浓重京片子的生硬粤语,夹杂着普通话,表明来意:想在香港做点小生意,需要办理合法的身份证和注册一家公司。

中间人打量着他朴素的衣着和沉稳的眼神,没有过多盘问,只谈价钱和流程。何雨柱(此刻,他心中已开始向“何哲”转变)没有犹豫,支付了一笔不小的费用,并按要求提供了基本信息。

他坚持使用自己的本名——“何哲”。  这个名字,既与过去的“何雨柱”做了切割,显得更现代、更中性,便于商业活动,又保留了他自身的印记,对他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

过程比内地更加高效,但也更加赤裸裸地遵循金钱规则。在支付了必要的费用和律师费后,通过投资移民的渠道,他很快拿到了一张属于“何哲”的香港身份证。摸着那张硬质卡片,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这是他在这个新世界合法存在的证明。

紧接着,他在律师的帮助下,注册了一家有限公司。取名时,他沉吟片刻,用了“哲欣”二字——“哲”取自本名,“欣”寓意欣欣向荣,也暗合内地当时的宣传基调。公司性质是贸易,经营范围写得尽可能宽泛,这是他特意要求的,为未来的灵活操作留足空间。

“哲欣国际有限公司”的牌子,挂在了律师楼提供的一个共享办公地址的信箱上。公司目前只有他一个光杆司令,典型的“空壳公司”,但这正是他想要的——一个清晰、合法、便于操作的身份外壳。

完成这些关键步骤后,他没有沉浸在初战告捷的喜悦中,而是立刻化身一块贪婪的海绵,开始疯狂吸收一切信息。他买来大量的报纸、经济类杂志,虽然很多术语看不懂,但他连蒙带猜,结合自己过往的人生阅历和在北京观察到的政策动向,努力理解香港的运作规则和世界的经济脉搏。

他穿梭于不同的交易所、贸易行附近,默默观察人们如何交谈、如何交易。他倾听茶餐厅里生意人的议论,捕捉关于内地需求、货源、价格波动的任何碎片信息。

他意识到,内地百废待兴,最急需的不是花花绿彩的奢侈品,而是实实在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机器设备、钢材水泥、化肥、家电、甚至优质的食品原料…而这,正是香港这个自由港和转口贸易中心的优势所在。

鹏城初探,建设热潮撼心神。

香江立户,巧借东风塑新身。

何哲稳扎稳打,明修栈道置壳公司,暗度陈仓觅商机。

站在维多利亚港边,望着两岸璀璨的灯火和繁忙的货轮,何雨柱——不,此刻他是港商何哲——心中那份创业的火焰越烧越旺。

他知道,这个壳已经搭好,下一步,就是如何让这个壳变得充实,并以此为支点,撬动他早已规划好的未来。

他没有忘记自己从哪里来,更没有忘记,最终要回到哪里去。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057/2253235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