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秋雨润物细无声 暗巷深处亮心灯
几场秋雨落下,洗去了夏末的燥热。四合院里的老槐树叶尖开始泛黄,滴滴答答的雨水顺着屋檐落下,在青砖地上敲出清脆的声响。天气转凉,胡同里的生活节奏似乎也放缓了些。
何雨柱的“新路子”推行得并不顺利。合作社里积习难改,他那些“牵线搭桥”、“搞活经营”的想法,在老主任和多数老职工看来,纯属瞎折腾,风险大,收益却看不见。几次尝试性的提议都在会议上被委婉地搁置了。
他倒也不气馁,知道这事急不得。每天依旧去点卯,该干的活儿一样不落,只是眼神里多了些思索。下班后,他蹬着车在城里转悠得更勤了,有时去新兴的集贸市场跟小贩聊天,有时去图书馆翻看经济类的报纸杂志(虽然很多看不懂),更多时候是跑到正在热火朝天建设的工地外围,看那些私人承包的工程队怎么干活,怎么进材料。
这天下午,秋雨又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何雨柱从合作社下班早,没直接回家,拐去了附近一条以杂乱闻名的旧货市场胡同——秀水胡同。这里挤满了卖旧家具、二手电器、处理劳保用品乃至各种稀奇古怪“处理品”的小摊小贩,三教九流,鱼龙混杂。
何雨柱来这儿,是想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找到些便宜实用的建材边角料或者工具,或许能用在合作社那间总是漏雨的旧库房屋顶修缮上,省点经费。
他在湿漉漉的摊位间穿行,雨水打湿了他的肩头。在一个卖各种五金杂件的摊子前,他停下脚步,翻捡着一些生锈但还能用的合页、螺丝。摊主是个眼神精明的小伙子,裹着军大衣,缩在棚子下避雨。
正挑着,旁边传来一阵压抑的争吵声。何雨柱抬眼望去,只见隔壁旧书摊的棚子下,一个穿着初中校服、瘦瘦小小的男孩,正被一个身材高大的摊主揪着衣领,男孩怀里紧紧抱着几本旧课本。
“小兔崽子!又他妈来偷书!上次让你跑了,这次看我不打断你的手!”摊主恶声恶气地吼着,抬手就要打。
那男孩吓得脸色惨白,嘴唇哆嗦着辩解:“我没偷…我是想…想用这个跟你换…”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脏兮兮的、锈迹斑斑的铁皮铅笔盒,盒盖上印着模糊的孙悟空图案,“这个…是新的…我没用过…”
摊主一把打掉铅笔盒,啐了一口:“呸!这破玩意儿谁要?老子这书是钱买的!偷书就是贼!”
周围几个摊贩探头看热闹,却没人上前。这种事在秀水胡同并不稀奇。
何雨柱皱紧了眉头。他看清了那男孩的校服,是附近那所口碑很一般的普通中学的学生。男孩脚上的胶鞋破了个洞,露出冻得发红的脚趾,在秋雨里瑟瑟发抖。怀里那几本旧课本,边角磨损得厉害,但确实是他那个年级正在用的教材版本。
“住手!”何雨柱喝了一声,走过去。
那摊主和男孩都愣了一下。摊主打量了一下何雨柱——穿着普通的蓝色工作服,像个老工人,但眼神挺沉,不像好惹的——手上力道松了些,但嘴里还不饶人:“你谁啊?管什么闲事?”
何雨柱没理他,先弯腰捡起那个被打落的铁皮铅笔盒,用手抹去上面的泥水,看了看。确实是新的,只是放久了生锈。
他走到男孩面前,声音放缓了些:“孩子,这几本书,是你想要的?”
男孩惊恐地看着他,又看看凶恶的摊主,怯生生地点点头,声音带着哭腔:“…老师让买…新的太贵…我妈…”
何雨柱心里明白了七八分。他转向那摊主,从口袋里掏出钱包:“老板,这几本旧书,多少钱?我买了。”
摊主愣了一下,眼珠一转,狮子大开口:“五块!少一分不行!这还是看您面子!”
那几本破旧教材,新的也不过两三块一本。何雨柱没说什么,直接数了五块钱递过去。
摊主没想到他这么痛快,愣了一下,赶紧接过钱,松开男孩,嘴里还嘟囔着:“算你小子运气好…”
何雨柱把书递给男孩,又把那个铁皮铅笔盒塞回他手里:“拿好。以后需要书,跟家里说,或者…想别的办法,别这么干。”
男孩抱着书和铅笔盒,愣愣地看着何雨柱,眼圈红了,嘴唇动了动,却没说出话,突然对着何雨柱鞠了一躬,转身飞快地跑进了雨幕里。
何雨柱看着那瘦小的背影消失在巷口,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他没了逛摊子的心情,推着车默默往外走。
雨还在下。走到胡同口,他看见那个男孩并没走远,缩在一个屋檐下,正小心翼翼地把那几本旧课本往一个破旧的、打了补丁的书包里塞,试图用身体挡住雨水,保护那好不容易得来的书。
何雨柱停下车,走过去。男孩看到他,像受惊的小鹿,下意识地把书包藏到身后。
“你家住哪儿?”何雨柱问。
男孩低着头,不吭声。
“你妈…身体不好?”何雨柱换了个问法。
男孩沉默了很久,才极小声音地说:“…厂里不要她了…在家糊火柴盒…”
何雨柱不再问了。他从车把上挂着的、原本打算带回家当晚饭的网兜里,拿出两个还热乎的馒头和一小包酱肉,塞到男孩手里:“先吃点。书,拿回去好好读。”
男孩猛地抬头,看着何雨柱,眼泪终于掉了下来,混合着雨水流了满脸。他没接食物,只是死死抱着书包。
何雨柱把馒头和肉硬塞进他那个破书包侧面的小兜里,拍了拍他瘦削的肩膀:“走吧,赶紧回家。雨大了。”
看着男孩一步三回头地消失在巷子深处,何雨柱推着车,在雨里站了很久。雨水打湿了他的头发和衣服,他却浑然不觉。刚才那一幕,像一根刺,扎进了他这些日子因为生意受挫而有些浮躁的心里。
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的艰难,想起这一路看到的繁华背后的参差,想起自己那点“搞活经营”的雄心壮志…忽然觉得,有些事,或许比赚钱、比开拓新路子更重要,也更紧迫。
回到家,安风看他浑身湿透,吓了一跳:“怎么淋成这样?快擦擦!”
何雨柱闷声换了干衣服,坐在炕沿上发呆。
安风察觉他情绪不对,递过一碗热姜汤:“咋了?社里事不顺?”
何雨柱摇摇头,喝了口姜汤,辣味从喉咙一直暖到胃里。他沉默了一会儿,才把下午在秀水胡同遇到的事,简单说了说。
安风听了,也叹了口气:“唉,可怜见的孩子…这年头,不容易的人家多了去了。”
“是啊…”何雨柱望着窗外淅沥的秋雨,“我以前光想着自己那点摊子,想着往外看,想着赚大钱…忘了低头看看脚底下,还有多少人连道都走不稳。”
他忽然想起什么,对安风说:“领导,你记不记得,咱旅行那时候,在哪儿看到过那种…专门帮贫困学生的地方?或者捐书的那种…”
安风想了想:“好像…报纸上提过?叫希望工程?”
“对!希望工程!”何雨柱眼睛一亮,“明天我去打听打听!”
第二天,何雨柱没再去跑市场,而是去了区里的团委和教育局,腆着老脸,打听希望工程的事儿。工作人员看他一个老工人这么热心,很受感动,详细给他介绍了如何结对资助贫困学生,以及捐赠图书的渠道。
何雨柱仔细问了流程,要了联系方式。回来路上,他去新华书店,买了一大捆崭新的、各个年级的教材和课外读物,直接按照地址寄给了希望工程办公室。
晚上,他拿出那个厚厚的、记录着“搞活经营”点子的小本本,翻到最后一页,郑重地写下一行字:
“秀水胡同,初二男孩,母病,家贫。需定期关注。”
后面,他凭记忆写下了男孩的校服编号和大概住址区域。
写完,他合上本子,长长舒了一口气。
秋雨还在窗外下着,润物无声。何雨柱觉得,自己心里某些躁动的东西,仿佛也被这雨水冲刷得沉淀了下来。前方的路依然模糊,但脚下能做的事,却忽然清晰了很多。他知道,有些光芒,不必照耀世界,只需点亮眼前的一小段暗巷,便已足够。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057/2253231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