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寻呼机


第五十四章  寻呼机

随着东威和永星饮片厂的整合日益深入,公司在临江市医药行业的龙头地位已然稳固。

年终盘账,东威公司的年营业额稳稳突破了五百万元大关,利润可观。

但李卫东清晰地看到,临江市的市场容量已接近饱和,增长曲线开始变得平缓,但如果贸然到外市去开拓市场的话,难度又很大。

会议室里,周伟国指着报表分析道:“李总,我们在本地的市场份额已经占到七成以上,剩下的多是些零散小户或固有关系网,很难啃,投入产出比不高,想要继续高速增长,必须向外扩张。”

李卫东何尝不知这个道理?但他更清楚其中的风险。

外地市场水深莫测,地方保护主义、陌生的商业环境、强劲的竞争对手,每一步都可能踩雷。

东威这艘刚刚壮大的船,贸然驶入未知海域,一个风浪就可能倾覆。他否决了几个管理层提出的激进异地建厂方案,决定暂时稳守基本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甘心止步不前。

他比任何人都渴望找到下一个爆发点,一种风险可控、又能撬动更大市场的新业务。

一场会开下来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李卫东当即宣布散会。

这天,李卫东去市人民医院找许科长洽谈一批特需药材的供应事宜。

谈完正事,两人站在办公楼走廊里边抽烟边闲聊。

忽然,许科长腰间的皮带上传出一阵“嘀嘀嘀”的蜂鸣声。

李卫东好奇地看过去,只见许科长从腰间取下一个小巧的黑色塑料匣子,上面还有一块小小的屏幕。

他低头按了几下,屏幕亮起,显示出一串数字。

“哟,呼我?估计是急诊有事。”

许科长抱歉地对李卫东笑笑,快步走向走廊尽头的公用电话亭回电话。

李卫东的目光却像被磁石吸住了一样,紧紧跟着那个黑色的小匣子。

这是传呼机!

等许科长回来,李卫东立刻指着那小玩意儿明知故问:“许科长,刚别你腰上那个……是什么新鲜东西?”

“这个啊?”

许科长笑着把它解下来递给李卫东,“这叫BP机,也叫寻呼机,刚配没多久,院里给几个科室主任都配了,方便联系。”

“你看,有人找我,就打寻呼台,告诉接线员我的号码和要显示的信息,比如回电号码,我这机子就响了,屏幕上就能看到数字信息,我再找电话回过去。”

李卫东接过那台数字寻呼机,入手不重,塑料外壳,一个小小的单行屏幕,几个简单的按钮。

在他这个重生者看来,这东西简陋得可笑,但在1993年的当下,这无疑是代表着高效、时尚、乃至身份的尖端通讯工具!

他脑海里前世关于寻呼机的记忆碎片瞬间奔涌而来:九十年代中期席卷全国的“寻呼热”、人人腰别BP机为荣的景象、遍布街头的寻呼台广告、甚至后来大哥大与BP机的搭配使用。

这是一个比医药行业更庞大、更贴近普通消费、迭代速度更快的市场!而且,它正处于爆发的前夜!

这应该是国内第一批的电子产品。

巨大的商机像电流一样瞬间贯穿李卫东的全身,让他几乎要战栗起来。

刚才还在为如何突破五百万天花板而苦恼,转眼间,一扇通往千万甚至亿万级市场的大门,似乎正在他眼前缓缓打开!

“这玩意儿……贵吗?好买吗?”李卫东强压住内心的激动,尽量语气平静地问。

“机器本身一千多块钱吧,主要是入网费和服务费贵。”

许科长解释道,“得在邮电局指定的寻呼台入网,每个月还得交几十块钱的服务费。现在主要是单位配给业务多的或者像我们这样需要应急联系的人用,个人买的还很少。”

一千多!每月几十服务费!李卫东飞快地在心里计算着:这绝对属于高档消费品。

但正因为贵,利润空间才大!而且,随着经济发展,有能力且渴望拥有它的人会呈几何级数增长!

“哪个寻呼台?邮电局办的?”李卫东追问。

“对,目前主要是126台,邮电局垄断的,生意好得很,听说入网都要排队。”许科长的语气里带着一丝羡慕。

垄断?排队?李卫东敏锐地抓住了这两个词。

这意味着市场供不应求,也意味着有巨大的机会,如果能打破垄断,或者参与进去分一杯羹的话!

告别了许科长,李卫东坐进自己的桑塔纳里,却没有立刻发动汽车。

他握着方向盘,目光灼灼,脑海里飞速构想着一个全新的商业版图。

做寻呼机业务,优势显而易见:

市场巨大且空白:正处于爆发期,潜在用户数量惊人。

利润丰厚:机器销售差价、入网费、持续的服务费,都是现金流。

与现有业务互补:东威公司的商贸经验和现金流,可以支持新业务的开拓。甚至可以考虑用药材生意的利润反哺前期投入。

风险相对可控:不需要像异地扩张医药业那样投入巨资建厂,模式更轻,船小好调头。

但挑战也同样巨大:

政策壁垒:邮电系统垄断,申请寻呼台牌照是首要难题。

技术门槛:需要建立信号发射基站、组建寻呼台、培训接线员等,是全新的领域。

资金需求:前期投入巨大,购买设备、租用场地、营销推广,都需要钱。

市场竞争:不仅要面对邮电局的强势竞争,未来可能还会有其他社会台出现。

但是俗话说得好,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干!”

李卫东猛地一拍方向盘,眼中闪烁着兴奋与决断的光芒。

医药业稳扎稳打提供现金流,寻呼机业务开拓作为新的增长引擎!

这个组合堪称完美!政策壁垒高?那就去找关系、去磕头!资金需求大?那就抵押贷款、甚至引入战略投资者!技术不懂?那就去挖人才、去学习!

他立刻发动汽车,没有回公司,而是直接开向了市区最繁华的商业街。

他要去亲眼看看,寻呼机的销售点在哪里,有多少人咨询,价格几何。

果然,在邮电局门口的综合营业厅里,他看到了一个专门的寻呼机销售和入网柜台。

柜台前围着不少人,大多是穿着体面的生意人或单位采购模样的人,都在好奇地询问和办理。

墙上的价目表清晰写着:摩托罗拉数字机1580元,入网费200元,服务费每月50元。

李卫东在一旁默默观察了半小时,就看到柜台卖出了三台机器,办理了两个入网。这还只是一个网点!巨大的需求如同暗流,汹涌澎湃。

当晚,李卫东立刻召集了核心班子:周伟国、林秀、赵老四。

当他将进军寻呼机业务的构想和下午的见闻说出来后,三人反应各异。

林秀首先表示担忧:“卫东,这……跨度也太大了?我们完全不懂啊?而且投入肯定非常大,万一……”

周伟国则陷入沉思,推了推眼镜:“李总,这个想法极具前瞻性。通讯行业绝对是未来的朝阳产业。”

“但正如您所说,政策壁垒是最大的难关,邮电系统门槛极高,我们民营企业想拿到寻呼台经营牌照,难度非同一般。”

赵老四却听得眼睛放光:“卫东,这玩意儿真那么挣钱?我看那些戴BP机的确实都挺牛气!搞!必须搞!邮电局那帮老爷们,想想办法总能搞定!需要跑关系、摆平麻烦事,交给我!”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949/1111107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