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托关系


第五十五章  托关系

李卫东看着他的核心团队,沉声道:“秀秀的担心有道理,风险确实存在,周总看的很准,牌照是关键,四哥的冲劲也很好!我的想法是,这事值得赌一把!”

他站起来,目光扫过众人:“医药是我们的根,不能动摇,由周总继续全权负责,稳扎稳打,寻呼机业务,我亲自来抓!”

“下一步:第一,周总,你动用所有人脉,打听申请寻呼台牌照需要什么资质、条件、流程,找找有没有政策缝隙或者合作的可能。”

“第二,四哥,你去摸清邮电局里管这事的关键人物,摸清他们的喜好、门路。同时,看看市面上有没有小规模的、经营不善的寻呼台想转让,或者有没有懂技术的人才可以挖。”

“第三,秀秀,盘盘我们的家底,看看能拿出多少流动资金,同时准备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书,我们需要说服银行,或者寻找其他投资者。”

“这是一个大挑战,但也是一个能让我们东威脱胎换骨,真正走向全省甚至全国的大机遇!各位,有没有信心跟我再拼一次?”

李卫东的话语充满了感染力和决绝的信念。

周伟国率先表态:“李总,我立刻去办!”

赵老四摩拳擦掌:“放心吧卫东!”林秀看着丈夫眼中熟悉的光芒,最终也坚定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几天,东威公司的核心层如同上紧了发条,围绕着寻呼机这个全新的战略目标高速运转起来。

周伟国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电话几乎就没断过。

他动用了自己积累了十几年的人脉网络,尤其是那些在体制内、大型国企或者消息灵通的朋友和同学。

首先联系了在市发改委、市工商局工作的旧相识,以咨询新兴行业发展政策为名,旁敲侧击地了解民营企业进入电信增值服务领域的大方向和政策风向。

接着又重点联系了那位在省邮电管理局计划处担任副处长的大学同学。

向他询问如果想成立一家社会寻呼台,不知道邮电系统这边有什么政策?需要具备哪些硬性条件。

最后联系上了一两家邻省已经获批的社会台和邮电系统内部负责技术审批的中层干部,询问设备采购、组网技术、频率审批等具体细节。

几天后,周伟国带着一个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和略显疲惫但兴奋的神情,再次走进了李卫东的办公室。

“李总,情况基本摸清了。”周伟国摊开笔记本,神色严肃。

“说。”李卫东给他倒了杯水,凝神倾听。

“首先,大方向上,国家确实有‘联合投资、有偿使用、按资分利、照章纳税’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通讯基础设施建设。”

“但这只是原则,到地方执行层面,邮电系统还是绝对的主导和垄断,门槛极高。”周伟国点出关键。

“具体到办寻呼台,核心是拿到两点批文:第一,邮电管理局颁发的《经营许可证》;第二,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批准的频率使用许可,两者缺一不可,而前者是后者的前提。”

李卫东点头:“重点是那个《经营许可证》,需要什么条件?”

周伟国看着笔记一条条说:“根据我打听到的,硬性条件主要有这几条:

必须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或其他单位,这一条我们符合。

要求实缴注册资本至少人民币100万元,这还只是门槛,实际运作中,为了显示实力,可能需要更多。”周伟国抬头看了李卫东一眼。

必须拥有相应的技术人员和必要的设备,需要有懂无线通信的技术负责人,需要购买符合标准的发射基站设备、寻呼系统软件、交换机等,这部分投入不小。

接着是经营场所,要有固定的、适合建设机房和营业厅的场所。

服务能力:  要建立寻呼台、客服中心、营业网点等一套服务体系。

可行性报告:  需要提交详尽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市场预测、网络规划、投资预算、经济效益分析等。”

周伟国顿了顿,补充了最重要的一点:“以上这些都是纸面条件,最难的是审批环节。所有材料最终都要送到省邮电管理局的相关处室进行审批。”

“这里面的人为因素非常重,我同学暗示,光材料合格没用,得让关键人物点头。”

李卫东的手指在桌上轻轻敲着:“100万注册资本…技术设备…还有最关键的人。你同学那边,有没有可能引荐一下具体负责审批的实权人物?”

“他说话比较谨慎,但答应帮忙问问,牵个线应该问题不大,但成不成,他不敢保证,也明确表示不会插手太深。”周伟国如实汇报。

“够了,能牵上线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李卫东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四哥那边也在活动,双管齐下。”

“伟国,你立刻准备两件事:第一,整理一份最详细的申请条件清单和流程说明;第二,开始草拟那份《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把前景写得光明一点,把我们的实力体现出来,尤其是资金方面。”

“明白!”周伟国领命,立刻着手去办。

在周伟国打听消息的同时,李卫东也没闲着。

先是让林秀和张会计仔细盘算了公司账目,确认资金足够,接着又让赵老四不惜代价,摸清了省邮电管理局分管此事的副局长、具体经办处处长、乃至关键科长的详细信息,包括家庭住址、个人喜好、社会关系、有什么难题等等。

几天后,通过周伟国同学和赵老四多方努力的牵线,李卫东终于在省城一家高档但不显张扬的私房菜馆,设宴款待省邮电管理局某关键处室的王处长。

李卫东准备了一份不起眼的礼物,一套价格不菲的精品文房四宝,这时他在得知王处长喜好书法后特地准备的。

接着只带了周伟国作陪,周显得稳重、懂技术、有文化,容易获得体制内人员的认同。

赵老四则在外围策应,确保环境安静无人打扰。

宴席上,李卫东绝口不提具体请托事项,只是不断敬酒,倾听王处长谈论行业形势、政策难点,偶尔由周伟国从技术角度提出一两个恰到好处的问题,显示专业度。

酒过三巡,气氛融洽后。

李卫东才顺势提出:“王处长,听您一席话,真是受益匪浅,我们东威公司一直专注于实业,”

“现在也有意响应国家号召,想在我们市投资建设一个高标准的社会寻呼台,丰富本地的通讯服务,不知道像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该如何操作才能符合邮电系统的要求少走弯路?”

王处长吃得满意,聊得投机,又收了合心意的礼物,态度和蔼了很多。他没有给出任何承诺,但点拨了几句:

“小李啊,有这个想法是好的。材料一定要准备扎实,尤其是可行性报告和网络技术方案,这是基础。”

“注册资本是硬指标,体现了企业的实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

“频率资源紧张,审批环节要多沟通,多汇报。”

最后,看似无意地提了一句:“哦,对了,我们局里下属的通讯服务公司,好像也有意在各地市寻找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寻呼业务,你们也可以了解一下嘛。”

这句话,让李卫东和周伟国心中同时一亮!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949/1111107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