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秘闻
第三十六章 秘闻
忽然,门外传来细微的脚步声,一名太监躬身入内,低声禀报:“皇上,文渊阁呈上来一份辽东军函,言称大捷。”
“大捷?”淳化帝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被浓厚的兴奋取代,自他登基以来,辽东多是溃败、失地、求饷的噩耗,大捷二字是真陌生,他放下手中的奏本,坐直了身子:“呈上来吧。”
一旁,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亲自接过军函,将其中的那份军报取出,以及那份内阁关于贾景家世履历的条子,恭敬地放在御案之上。
淳化帝几乎是立刻就将那份军报抓了过去,迫不及待地展开,起初,眉头还习惯性地微蹙着,带着对辽东军情的审慎与怀疑。
然而,仅仅片刻之后,那紧蹙的眉头舒展开来。
“好!好!好!”淳化帝连说三个“好”字,一声比一声高亢,手掌猛地拍在紫檀木御案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王大伴!你看到了吗,辽南大捷啊!收复失地百里,斩首数百级!朕自登基以来,辽东从未有过如此大胜!”淳化帝将那页薄薄的军报递给一旁伺候的王安,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王安连忙躬身,双手接过那页薄纸,稍微瞟了一眼后,脸上堆满了由衷的欣喜笑容,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激动:“恭喜主子,贺喜主子!此乃主子登基十年以来励精图治、圣德感召所致,天佑我大乾,方有此酣畅淋漓之大胜!辽东将士们仰赖主子天威,建此不世奇功,实乃社稷之福,万民之幸啊!”
王安的表现看起来十分夸张,但淳化帝极为受用,畅快地大笑起来,多日以来辽东千里尽失的的阴霾似乎被一扫而空,负手在御案前踱了两步后:“不错!天佑我大乾!此番要重重的犒赏有功将士!尤其是这个贾景!以孤军深入敌后,竟能创此伟绩,实乃将才!朕要……”
说着,淳化帝的目光扫过御案,看到了王安一同放下的、那份关于贾景家世履历的条子,话语微微一顿,但兴奋的神色未减,但顺手将那份条陈也拿了起来。
“这是贾府的后辈吗,不输昔日荣宁二公呀。”淳化帝一边说着,一边带着愉悦的心情浏览着上面的文字。
然而,随着目光看向纸张上的“贾恺之后”、“削爵”、“罪裔”、“荣宁二府”淳化帝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了。
淳化帝的思绪回到十年前,那应该是永靖四十一年。
而淳化帝,当时的二皇子,正是在这场父兄相残、两败俱伤的巨变中,因其恭俭孝谨,未卷入争端,被朝臣们推到了前台,最终继承了这大乾江山。
看罢,淳化帝缓缓抬起头,脸上平静无波,看不出丝毫喜怒,不过眼底深处却一闪而过一丝莫名的神色。
对于这个差点颠覆了父皇统治的“逆臣”之后,淳化帝没有任何想处理的意思,相反,一个清晰的决断已然形成,他要重赏,要大赏特赏!
“传朕口谕,”淳化帝的目光再次扫过那两份文书,语气却变得异常淡漠,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辽东之功,朕已知晓,有功将士,兵部依例叙功即可,不可寒了边军将士之心。”
“至于贾景,复其祖爵,赏其云骑尉。”
“另外,告诉内阁,议功的条陈要快,赏赐要厚,朕要让辽东军民,尽快感受到朝廷的恩泽。”
闻言,侍立一旁的王安心中猛地一震,还以为自己是听错了!复爵?赏还?
作为在宫廷中起伏沉浮数十载,看尽风云变幻的老奴,王安太明白这道口谕绝非依例叙功那么简单,而是释放一个信号,或者是铺垫一个计划。
不过王安不敢多问,也不敢多想,只能将头埋得更低,屏息凝神地记住每一个字,应了句“奴婢遵旨。”,便前往文渊阁传旨。
而淳化帝的的思绪,接着来到紫禁城深处,他还是很爱他的父皇,当然,是死了的父皇。
如今他父皇虽在深宫静养,但影响力犹在,身边依旧围绕着一些旧日宠臣,时不时还会传出一些怀念永靖旧政的风声。
而且还因为辽事糜烂,更加频繁的抨击淳化帝。
这些旧势力,如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贾茂一案,是父皇当年亲自定下的“铁案”,他此刻就是要重赏贾茂之后,公然质疑了父皇当年处置的绝对正确性,这也是在明确告知天下,如今是淳化朝,而非永靖旧日。
另一方面,就是淳化帝想对勋贵们释放善意,当年支持太子夺门的,除了贾茂这等勋贵,还有不少文臣。
十年过去了,这些人中有的被清算,有的被边缘化,但也有一部分人蛰伏下来,甚至暗中对淳化帝这位“渔翁得利”的皇帝心存怨望。
重赏贾景,正是向所有在永靖末年那场巨变中遭受打压的势力释放出一个和解与安抚的信号:只要忠于我,为国效力,过往旧怨并非不可消弭,甚至有机会得到平反和恩赏。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929/1111109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