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国重工,重回1985搞科研 > 第32章 真是阴魂不散

第32章 真是阴魂不散


第三十二章  真是阴魂不散

他们只需要安安稳稳地坐在这里,等着别人把想要的结果送到面前。

这种从容,是他们过去连做梦都不敢想的。

可结果,却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顺利。

几天后,林建国独自一人回来了,脸色相当难看。

“航天集团那边,把我们的提议给拒了。”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的心又一次沉了下去。

“为什么?”

姜爱国百思不得其解。

“一边是等着米下锅的新一代战机,一边是早就排好的发射计划。”

“这里面的孰轻孰重,他们难道分不清楚吗?”

林建国苦笑了一下,把一份会议纪要递了过来。

“他们分得太清楚了。”

“航天集团的总工程师,在会上说得也很明白。”

“发射计划事关国家整体战略,每一个都精确到天,不可能因为一个战机项目,就打乱全盘部署。”

“航空是航空,航天是航天,谁都别想插手谁家的事情。”

这番话,充满了部门之间的本位主义,以及技术上的门户之见。

在航天集团那群眼高于顶的专家看来。

你们航空局搞不定材料,那是你们自己没有本事。

凭什么要我们航天系统,牺牲自己的战略部署,来为你们的无能去买单。

更何况,提供技术的,还是研究局这么个名不见经传的“野路子”单位。

他们从骨子里,就瞧不上。

“欺人太甚!”

杨卫民气得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这根本就是典型的山头主义,是拿着国家的整体利益当儿戏!”

林建国脸上的表情更加难看。

“这还不是最麻烦的地方。”

“就在我们协调会开到一半的时候,航天集团那边,突然就收到了一份来自863专家委员会的‘风险评估报告’。”

他把另一份文件抽了出来,所有人都看到,签发人那一栏里,又是那个熟悉的名字,苏晴。

在这份报告里,苏晴利用自己评审专家的身份。

用一种看似客观,实则充满恶意的口吻,对研究局的卫星项目提出了大量的质疑。

什么技术路线尚不确定,什么核心算法存在潜在风险,又或者缺乏大型项目的工程经验。

每一条单看都挑不出毛病,可组合到一起。

就给航天集团拒绝发射,提供了最完美的“理论依据”。

你看,不是我们不给你们面子,是你们这颗卫星本身就问题重重。

万一打上天之后变成了太空垃圾,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这一手,又阴又毒,等于是从背后同时捅了研究局和航空局一刀。

把原本只是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直接上升到了技术安全的高度。

这一下,航天集团拒绝的理由,变得更加冠冕堂皇,无懈可击。

“这个女人,真是阴魂不散。”

钱宏明看着那份报告,气得手都在发抖。

她就是见不得周川成功,见不得研究局翻身。

为此,她甚至不惜拿国家的重点项目,当成自己泄私愤的工具。

事情,就这么彻底僵持住了。

航空局和航天集团,这两家共和国工业体系里的庞然大物。

就是因为一个并不起眼的小研究单位,两家的矛盾不可收拾地摆在了明面上。

彼此谁也不肯退让,局势迅速升级,到最后竟然惊动了最高层。

国防科工委只得出面,决定召开一场最高级别的项目协调会。

主持这次会议的,是举足轻重的邓   老。

到了那天,研究局、航空局、航天集团三方坐在一张桌前。

所有话题要面对摊开谈清楚。

一时间整个工区都炸开了锅,研究局的人谁都没料到这件事能闹到这样的局面。

说不清是什么滋味,可能是惊讶,也参杂着担忧。

全国的目光都投过来,一个不大的单位突然成了动荡的焦点。

杨卫民整个人似乎被巨大的压力攥紧,胸口沉甸甸地发闷。

清楚地明白这会决定研究局命运,甚至生死。

如果走出了阴影,平顺的日子从此到头一次重见天日,光景也彻底翻新。

可一旦撑不过,被推到风口浪尖的同时或许再没翻身余地。

也许只是像某个失败的注脚被写进档案。

今天的国防科工委会议室,不仅代表着突破局面的希望,更成了一切决策的中枢。

走到门口的时候,周川排在杨卫民身后,下意识握紧了手。

等到会议室的门推开,心脏狂跳,手心都微微沁汗。

宽大会议桌前,气氛凝固到极点,对面正襟危坐的林建国。

目光锐利逼人,身边则是航空局出身的资深工程师。

再往另一侧,发鬓花白、身形却坐得笔直的老人无声地扫视全场。

那是航天集团的技术权威。

那位,正是钱  学森的得意门生,也曾深度参与“两弹一星”的任新民。

而现在,作为研究局总工程师的周川。

意外间成了能在这个级别坐定的位置的技术代表。

同一张桌旁,专家席的一隅,苏晴静静地坐着。

目光和周川交汇时,她牵出一丝轻描淡写的冷笑。

她今天就是来看周川是怎么死的。

会议开始,邓   老坐在主位上,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最后在周川的脸上,停留了片刻。

那眼神里,有考究,有审视,更有一种深深的期待。

“今天把大家叫来,只为一件事。”

“歼九的发动机,还有研究局的卫星。”

“一个是国家的剑,一个是国家的眼。”

“哪个都不能耽误。”

邓   老的话,给这次会议定下了基调。

这不是一场追究责任的批判会,而是一场解决问题的协调会。

航天集团的总工程师任新民,率先开口了。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

“邓   老,我不是不顾全大局。”

“但火箭发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的每一个任务都精确到秒。”

“研究局的这颗卫星,连最基本的,与我们长征火箭的通信接口协议都还没有对接过。”

“也就是说,卫星和火箭之间,现在根本无法对话。”

“从技术层面讲,它现在根本不具备任何搭载发射的条件。”

这是一个绝对的杀手锏,直接从最底层的技术逻辑上,就判了卫星项目的死刑。

这不是推诿,这是事实。

你连火箭都控制不了,还怎么上天?

苏晴立刻抓住了这个机会,站起来附和。

“是的邓   老,任总工说的没错。”

“根据我的评估,单是完成接口对接和相关软硬件的开发,没有半年时间根本不可能。

苏晴这句话就如最后一把锁,直接锁死了研究局所有的生路。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913/1111110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