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西方技术陷阱
第四十七章 西方技术陷阱
在想清这一层前,他们甚至连讨论资格都只是差着一道难以逾越的沟壑。
沉默蔓延开来,周川没再看苏晴,他的话变得像铁石一般坚实。
“核心握在谁手里,就能决定谁的命会攥紧在眼前这一只手中。”
“哪怕慢一些,也要用我们自己的根基打下去。”
“哪怕压力再大,也不能轻易松开属于自己的命门。”
“这条路是难走,但只有走这条路,我们才能真正地把腰杆挺直。”
他的话,像一口大钟,彻底敲醒了在场的所有人。
之前所有的争论和分歧,在这一刻都没有了意义。
所有人的想法,再次被统一到独立自主这条唯一的路上。
周川没给大家消化情绪的时间,转身面向所有人,下达了新的命令。
“我宣布,立刻成立超高精度CMOS传感器专项攻关小组。”
“我,亲自当组长。”
“目标只有一个,一年之内,拿出性能全面超越德国的样品。”
“天眼计划的这颗心脏,必须是我们自己造出来的。”
这道新的军令状,让整个团队的血,又一次烧了起来。
自己研发这条路,从一开始就长满了刺。
传感器专项攻关小组是成立了,可遇到的困难,比所有人想的还要多。
从最底层的电路设计,到光刻工艺怎么选,再到最后的封装测试。
每一个环节,都是一块啃不动的硬骨头,国内几乎找不到任何现成的经验。
整个团队,就像一头扎进了没有地图的原始森林,艰难地往前摸索。
可内部的技术难题还没解决,外面的冷箭,就一支接一支地射 了过来。
最先跳出来的,不是别人,恰恰是那个总跟研究局不对付的传统航天集团。
他们之前想跟天眼计划合作被周川拒了,心里一直憋着火。
现在看天眼计划在传感器这块卡住了,觉得报复的机会来了。
航天集团绕开了天眼计划,直接联系上了那家德国公司。
对外说,是为了他们集团自己的一个新型对地观测卫星项目,需要引进传感器。
可实际上,他们的真正目的,是想拿这件事向上级证明。
周川选的自研路线从根本上就是错的,是在重复发明轮子,浪费国家资源。
他们甚至找了一帮专家,写了份报告递了上去。
报告里,引进德国传感器被说成是节省经费,加速航天事业发展的壮举。
而周川的坚持,被歪曲成了技术上的自大和个人英雄主义。
这一招釜底抽薪,玩得又阴又毒。
等于是在天眼计划最难的时候,从背后捅了一刀子。
这给刚刚统一了思想的攻关小组,带来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和政治风险。
消息传到苏晴那里,她心里又开始动摇了。
虽然在会上她被周川的格局说服了,可工程师的理性思维,让她没办法忽视眼前的困境。
自研的进度确实太慢了,失败的次数比成功多得多。
每天都有海量的经费像水一样泼出去,却连个响声都听不到。
现在航天集团还在外面煽风点火,万一上面领导的想法变了。
整个自研计划就可能被强行叫停,到时候所有人的心血就全白费了。
深夜,她敲响了周川办公室的门。
“周总,我们真的还要这么坚持下去吗?”
“现在外面的压力太大了,航天集团那边几乎是动用了所有关系在攻击我们。”
“如果我们再拿不出什么实质性的进展,我怕……”
周川打断了她的话,他看得出苏晴是真的在为项目着急。
“他们想买,就让他们去买。”
周川的反应,让苏晴一下就愣住了。
她想过无数种可能,就是没想过周川会是这么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这不像他。
就在这时,办公室里的红色保密电话响了起来。
电话是邓 老亲自打来的,显然,航天集团的小动作已经传到了最高层。
邓 老的语气里也透着一丝担忧。
周川听完情况,脸上非但没有紧张,反而笑出声来。
“邓 老,您放心,这事儿是好事。”
“航天集团不是想当这个出头鸟吗,那就让他们去谈。”
“正好让他们帮我们探探德国人的底牌,看看对方到底想干什么。”
“我们这边,不仅不拦着,还要帮他们一把。”
“您帮我放个风出去,就说我们的自研项目碰到了大麻烦,进度完全卡住了。”
“就说我周川,也开始对引进德国传感器动心了,正在重新考虑技术路线。”
周川的这几句话,通过保密线路传过去,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
最后,邓 老只说了一个字,“好。”
挂了电话,周川看着一脸迷惑的苏晴。
“兵不厌诈。”
“有时候,想让敌人放下戒心,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以为你已经输定了。”
苏晴不是笨蛋,她立刻就想通了周川的整个局。
利用航天集团这个“猪队友”去当鱼饵,麻痹德国人。
自己这边再装出研发失败的样子,放烟雾弹。
这么一来,德国人就会觉得中方的自研彻底没指望了,只能买他们的东西。
在后面的谈判里,他们肯定会变得更加傲慢,更加有恃无恐。
从而把他们技术上的底线和真正的企图,暴露得一干二净。
这一招将计就计,反将一军,实在是太高明了。
苏晴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还年轻的男人,心里有了一种仰望的感觉。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对抗,这是顶级谋略的运筹帷幄。
接下来的几天,一出大戏开始上演。
航天集团的代表团高调飞往德国,跟卡尔蔡司公司谈了好几轮。
天眼计划内部也恰到好处地传出了各种“坏消息”。
一会儿是核心设计师因为路线问题吵得不可开交,一会儿是实验样品在测试时炸了。
这些半真半假的消息,通过各种渠道,很快就传进了德国人的耳朵。
德国公司和航天集团都以为周川彻底服软,胜利唾手可得。
他们在谈判桌上的态度也越来越硬,不仅价格咬得死死的。
还对那个“数据接口”,提了更进一步的,近 乎无理的要求。
他们就这么把自己的底牌,一张接一张地,全亮了出来。
这些人根本不知道,谈判桌上的每一个细节,都被实时传回了戈壁滩。
成了周川调整自己研发方向的最宝贵情报。
在外面的人看来,天眼计划的传感器项目已经走投无路,快要失败了。
可实际上,在那个与世隔绝的机房里。
周川的团队在外界看来“举步维艰”的表象下。
正利用“银河”超算,日夜不停地进行着设计迭代。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913/1111108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