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一个人的长征 > 第八十四章 灯下的对弈

第八十四章 灯下的对弈


图书馆地下的办公室里,气氛异常紧张。

那盏悬挂在天花板上,带着绿色搪瓷灯罩的白炽灯,投下一圈昏黄而又孤立的光晕,刚好笼罩住陈墨和王维国教授两人所在的这张审讯桌。

光晕之外,是浓稠的黑暗,几道或坐或立的黑色剪影,如同沉默的雕像,散发着无形令人窒息的压力。

王维国教授的脸上,依旧挂着那种学者式温和的微笑。

但他那藏在金丝眼镜后面的眼神,却变得愈发锐利,仔细观察着陈墨脸上的每一丝细微的表情。

“亡国?”

王教授轻轻地重复着这个词,他将身体向后,靠在了椅背上,双手交叉,放在桌面上。

“陈先生,这个词,用得太重了。也太……悲观了。”

“是吗?”陈墨端起面前那杯早已凉透了的茶,轻轻呷了一口,用以掩饰自己内心的高度紧张。

“教授您刚才在珞珈山上的演讲,慷慨激昂,言犹在耳。怎么到了这里,反而觉得,‘亡国’二字,刺耳了?”

这是一次试探,也是一次反击。

陈墨在暗示对方,公共场合的言论,与私下里的判断,或许并非一回事。

“哈哈哈……”

王维国笑了。

“看来,陈先生不仅懂得战阵之术,亦深谙人心之辨。”

王维国缓缓地说道,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

“在珞珈山,面对那些热血沸腾的学生,我自然要告诉他们‘此战必胜’。因为,希望,是比黄金更宝贵的战略物资。没有希望的军队,会崩溃。没有希望的民众,会沉沦。我辈读书人,于此国难当头之际,为国人‘存希望’,是为本分。”

“但是,”他话锋一转,身体微微前倾,那双锐利的眼睛透过镜片,再次锁定了陈墨,“在这里,在这间屋子里,决定着一些看不见的战争的走向。希望,便成了最廉价的东西。我们需要的不是豪言壮语,而是最冰冷、最精准的情报。”

他伸出一根手指,轻轻地敲了敲桌面。

“比如,陈先生你的情报。”

这场对弈,正式开始了。

陈墨放下茶杯,他知道任何回避和巧言令色,在眼前这个堪称“老狐狸”级别的情报官面前,都毫无意义。

他必须主动出击,用一个更具价值的“谜”,去覆盖自己身上这个“谜”。

“王教授……”

陈墨的语气,同样平静。

“您想知道我是谁,无非是担心两件事。第一,我是不是日本人的奸细。第二,我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不错。”王维国坦然承认。

“第一个问题,我想已经不需要我来回答了。”

“我在台儿庄的所作所为,孙连仲将军和池峰城师长,都可以作证。我想没有任何一个奸细,会用那种方式,去帮助他的敌人。”

陈墨摊了摊手。

王维国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

“那么,剩下的就是第二个问题。我的目的。”

陈墨看着王维国,眼神在这一刻变得坦诚和深邃。

“我的目的,从始至终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这个国家,打赢这场战争。而且是以一种代价最小的方式。”

“代价最小?”

王维国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词。

“何为代价最小?陈先生似乎对这场战争的走向,有着超乎常人的……预见性?”

来了。

最核心的问题,来了。

陈墨知道,那个悬在他心脏上的规则,让他无法透露任何关于未来的具体信息。

他必须用一种,既能让对方信服,又不会触碰禁忌的方式,来回答这个问题。

他沉默了片刻,似乎在组织语言。

然后,缓缓地从怀里掏出了一样东西。

不是武器,也不是什么信物。

而是一张报纸。

他将报纸,在桌面上小心翼翼地,展开。

指着上面一篇文章的标题,轻声说道:“王教授,您是饱学之士。您一定读过这篇文章。”

文章的标题,是——《论持久战》。

王维国的瞳孔,猛地一缩。

他当然读过。

这篇文章最近,正在武汉的知识界和军政高层,引起巨大的震动和争议。

文章的作者,是一个远在陕北延安伟大的共产党领袖。

文章中,那关于“抗日战争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的论断。

那关于“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的观点都堪称石破天惊。

“陈先生,想说什么?”

王维国的声音,变得有些低沉。

“我想说的是这篇文章里,藏着我们打赢这场战争的所有答案。”

陈墨说道。

“它告诉我们,这场战争不会速胜,但也绝不会速亡。它将是一场漫长的消耗战。比拼的不仅仅是前线的兵力,更是后方的国力、民力和意志力。”

“所以,”他抬起头,迎着王维国的目光,“我所谓的代价最小,指的就是,如何在这场漫长的消耗战中,让我们这个本就贫弱的国家,少流一点血,多保存一点,元气。”

“比如在台儿庄,我教士兵们净水,制作防毒口罩。看似微不足道,但或许就能让一个本该病死、毒死的士兵,活下来。而这个活下来的士兵,在下一场战斗中,就能多杀死一个敌人。这就是减少代价。”

“比如,在黄泛区,我教百姓们分辨野菜,搭建窝棚。看似无用,但或许就能让一个本该饿死、冻死的家庭,撑到秋收。而这个活下来的家庭,就能为国家,多生产一粒粮食。这也是减少代价。”

他的话说得很慢,很诚恳。

没有谈论任何未来的具体事件,只是,在阐述一种基于《论持久战》这篇现有文章的战略思想。

一种关于“人”的战争哲学。

办公室里,再次陷入了沉默。

黑暗中那几个如同雕像般的身影,似乎也微微动了一下。

他们显然没有想到,眼前这个来历不明的年轻人,竟然能对战局,有如此深刻、如此高屋建瓴的理解。

王维国教授,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眼神,变得愈发复杂。

“陈先生的这番高论,确实发人深省。”

他缓缓地说道

“但是,这依旧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你的这些知识……这些无论是医学、化学、还是战术领域的知识……到底,从何而来?”

“据我所知,即便是国内的军事院校,也从未有过,关于‘草木灰防毒’或者‘淤泥地渡河’的系统性教学。”

“陈先生,你就像一个,凭空掌握了先进文明智慧的异乡人!”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817/2260740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