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和你在一起,时光很耀眼 > 第三十六章嘿,我们去一个风景迷人的地方散散步吧

第三十六章嘿,我们去一个风景迷人的地方散散步吧


秋色不作,所以她美美的快乐;人爱作,所以丑丑的忧郁。

上周六长沙的天气很好,前半个月冬日逢冷雨,令人像经历了一个世纪的不爽;于是太阳一出来,全城喜大普奔,本地的都市频道有新闻报道市民去哪哪游玩。

晒个太阳都要上几条新闻,可见咱们处在怎样的太平盛世啊。

不论怎样,冬天的晴日外出总是正途。

将小伙伴拖出来,就在家后边步行十来分钟的公园里,遇到了快乐的秋色。

以前对秋的印象都是萧瑟清寂的,记忆里童年乡间枯黄的茅草满山坡,满目触及都荒凉得不忍直视,书上的秋天也是黄沙大漠啊、“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之类的秋意浓秋风凉。

但看眼下秋天的花:晕染有致的刺玫、黄月季娇艳、红月季妖媚,开的热闹而喜庆,还有黄澄澄结满了一树的观赏橘,长沙街头随处可见的粉丽木芙蓉……

看着这些盛开的花的时候,觉得这个世界真是美啊美,鲜活而有生机,反倒衬出了几分人在秋冬的疲态。

尽管以灰暗为主的秋天较春天无法比拟;一个小小的不知名的尖山湖,也怎么都拍不出贝加尔湖的感觉;但我这颗容易柔软的小心脏,还是被这些小花儿、这片美美的秋色给打动了,我觉得它们是快乐的。

觉得秋色快乐,可能因为当下的我也是愉悦的吧。

快乐其实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样,于我,在自然中最容易获得。

所以在我简单头脑的价值观里,我觉得想与一个人亲近的最好方式,就是——

“嘿,我们去一个风景迷人的地方散散步吧。”

当某些人这么邀请我,我也觉是他们是试图在表达亲近。

嘿,我们去一个风景迷人的地方散散步吧,去有山有水,有花香有蝶舞的地方,去感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静好,去体味“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郦空好音”自然万物的喜乐生机。

不过一起散步的人,一定要是志趣相同或心性相近的人才能并肩同行呵。

你们笑点一致,你喜抬杠,他(她)能接得住招;你偶尔沉默,他(她)不觉得闷;你们最好有旗鼓相当的审美,“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能打动他(她),也能打动你;他(她)包容你的爱自美爱拍照,你理解他(她)“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梧柚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式的触景生情……

一场愉快走心的散步,朋友间是彼此欣赏,恋人间则需要真心的爱意。

笑点不同,不相为谋,若散步对象乏味,再美的风景地也是浪费光阴。速食年代里,一些男性在追求异性时更多愿意为消费娱乐买单,却不愿爬完一座小小的岳麓山或走完一片小小梅溪湖。的确,诚意最费宝贵的时间。

于我,与朋友逛吃的记忆多数模糊,热恋收到的礼物和买买买的快乐也一瞬闪过,惟有一起散步过的温情画面,仿若被描摹在记忆的涂层,时不时会在头脑切换放映。

山风的呢喃、瀑布的飘然、月亮在云层里悄悄移动、小径上遇到的几只怪模怪样的虎皮山蛙、她凹出摄影大师的姿势给我拍照的样子、他在夕阳里沉默着又微微含笑的眼晴、还有自己那些故作娇羞的小女儿情态……

这些画面层次丰富,余味悠长。

关于317公交的123

317公交车线路,始末站分别为岳麓区的长华社区站、芙蓉区的湖南农大站,全程33站,约2个小时车程,每十五分钟发一趟。

它是长沙数千辆公交车中普通的一辆,并无什么独特之处,只因我每天上下班全依赖于它,因此它便成为了我2015年11月至今的生活中,亲切的一部分。

每个工作日的早上8点左右,我在长华社区站等候它上车,经过郁金香建材市场、途经商学院南门,在咸嘉湖望岳路口,它会渐渐被上班族挤满。这些上班族从穿着打扮上来看,多数是与我一样在写字楼上班的小职员,一部分是类似楼盘销售或是地产中介之类。

这个站会上来一个眉眼清秀古典的姑娘,同我以前在某房开的同事彩很相像,她与我一道在德政园东下车。

317还会经过电子技校、王陵公园,这几个公交站所在的咸嘉湖路临近浏阳河与西湖公园,区别于市区内其它逼仄得有些寒酸的车道,这条道路宽阔,两边的树木葱茏,很是漂亮,是个理想的漫步之地,只是每天好不容易挤上公交上下班的人,除非疯了才会中途下来走一走。

天气晴好的时候,每次车子行至这里,都能看到金灿溜圆的太阳,安静地呆在浏阳河、西湖文化园和岳麓山的上方,猝不及防地撞进你的眼里,还没来得及细细咂摸它为什么要在这时出现,随着车子的拐弯,它仿佛又倏得在与你比赛行走,出现在正前方,远远地悬于咸嘉湖路至望月湖小区的桥上,好像在刻意与人捉迷藏,俏皮的很。

公交车到达望月湖小区站的时候,是乘车拥挤的一个高峰,挤车的人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见缝插针的机会。在这里除了年轻的上班族,更多了些不知去向何处的中年妇女与老人。某天,一个满身药味的老人因某妇女挤到他,两人起了争执,从望月湖小区吵过了湘江大桥,到太平街口下车才作罢。老人说她人都会老的,让她莫欺负老人,妇人回敬他倚老卖老。

事情的起因与真相没人在意,大家只听得他们言辞的越来越尖酸粗暴。

过了大学城溁湾镇,驶过橘子洲大桥,进入写字楼颇多的五一大道,人群依次下站,拥挤渐变为空荡,到我下车的德政园东站,车上乘客已无三两。

这种情形回程也相似。下班从“德政园东”上车,经过据说是全市最拥堵的杨家山立交桥,过了火车站、进入五一大道,车内已挤得不行;未至望月湖小区,又渐次放空。

经过大学城,有时会有外国人上车来。高个高鼻梁、眼眸深邃的外国帅哥,会被车内的小姑娘起初装作不注意、下车后目光追随。

一次我的身边坐了一个看不出年纪的黑人姑娘,她身材壮硕,拥有非洲女性夸张上翘的臀部,丰满性感。一身浓烈的香水味,头发札成无数细细的小辫子,指甲涂成鲜艳的苹果绿。她大刺刺地坐在我旁边,嘴里哼着不知名的曲子,点滴仿佛都透着对生活的热情。

到最后的终点长沙社区站,车上往往没几个人了,很多时候除了开车的公交司机,偌大的车里只有我一个人。

317公交车在长沙社区终点站的停靠点是西二环立交桥下面。2015年长沙的冬季多是阴雨连绵天气。

晚上七点左右,车子驶进阴沉沉的立交桥下,独自下车后,迎面冬夜的寒意和阴雨的湿气,路灯昏暗。这时,人生的荒凉仿佛可以嗅到,触手可及。

这让我联想到近来看过的萧红的《呼兰河传》,此书读后最大的感想是,人生真是多么的荒凉啊。

从长华社区至德政园东,这其间有约一个小时的车程。如此长的闲坐乘车时间需要打发,早晨我一般听“静雅思听”,一款听书APP,有它陪伴过的很多个早晨,是安宁闲适的。而下班回家的车程,我的选择是看电子书。

新近看过的书为《上课记》、《男人这东西》、《呼兰河传》以及《严晓丽,我最亲爱的人》。

《严晓丽,我最亲爱的人》是豆瓣原创大赛一等奖短篇小说,其中的精神至上,理想主义不是不叫人动容的,我想作者应该为女性,若不是,也是有一颗极度柔软敏感的小心脏吧。

从阅读口味的变化,发现这也是自我的成长变化。以前的自己看书是无小说不欢的,而现在年纪渐长,渐渐倾向非虚构的书藉。好比游泳,幻想是潜泳,非虚构是头露出水面。年少时年富力强,喜欢水下的虚幻漂渺感,年长易疲惫无力,更多的是需要水面之上的真实空气。

《男人这东西》是渡边淳一非常接地气的情感杂文,学生时代看他的《失乐园》似懂非懂,记得的都是些影影绰绰。《男人这东西》推荐给如我一般晚熟、曾对爱啊男人啊抱有不切实际幻想的姑娘们。自然而然,我们这类受纯爱言情小说影视剧影响颇深的女性,对于接受男人真实的人性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但接受困难不代表就此回避,刷新三观后,也许更能理解他人以及更平和地爱人、爱己吧。

就像萧红的《呼兰河传》和王小妮的《上课记》,以诚恳带我们正面现实的世界。从写作、投稿至发表、出书以来,我个人的文字都是应市场需求,沉浸在小情小爱、浪漫与情节为天的世界,对于周边真实的生活不是不清楚,但笔下却是刻意回避的。

王小妮是我喜欢的一个女诗人,她在海南人文传媒学院教书,她的《上课记》朴素直接地展现了我们真实的现状,大学生中七八成的农村子女,不时尚的人、不时尚的城市学着再时尚不过的影视文学专业,这种可笑的违和感,与我们毕业后身处生存的漩涡里,背着房贷车贷负着债坐着公交车,对人生意义、世界时局高谈阔论的滑稽是别无二致的。

于现世,在成为富人、权力人物之前,诗歌、哲学、艺术、理想、爱情、孤独……这些都是并列的具有羞耻感的名词。

不好意思,上文我还用了羞耻感相当的“荒凉”二字。

有些话,是需要有“高度”的人才有资格说的。如我穿上恨天高也没有一米七以及毕业六年、银行卡小数点前面从来没有增加过的“0”,自然是高不到哪里去的。

公交车能将各人送至各目的地,再回到原点,经日经年,周而复始。只是每个人的人生却像是盲目流动的河流、山涧,惯性的往前,经过高原、盆地、丛林,经过沼泽、沟渠、下水道……长短迂回,高低错落,不知所终。

就连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都要被砸鸡蛋,在这个谁人不焦虑的年代,一个大龄女子没事瞎矫情个什么劲扯什么谈,闲得慌,还不如生个娃,顺便做做微商赚点钱将日子过滋润点实在。

这便是我们整齐的价值观。

当然写完这篇流水账,我又将继续老实地苟且。

乌山记

在安静的地方,人的感觉也更灵敏了,天更蓝,夜更黑,花更浓,梦也更沉。

半年多前,住在乌山宿舍五楼。

整栋宿舍六楼,都是单间,独居的或一家老小住在一间。每天早晨七点多上班与下午五点多下班,低着头,一层层地爬上去。

一楼的食堂除了用餐时间的喧闹与饭菜香,其它时间多是整洁安静的,桌面反射着擦洗过的水渍光亮。楼梯间通常有小孩打闹,欢笑声回荡,拐角的窗口偶尔见到晾晒的腊制品。

二、三楼正对楼梯的宿舍,一般是关着的。

去三楼与一个工友打过一次麻将,他与父母还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住在两间宿舍里七八年的光景,房间时堆满家居用品。

据说他捉黄鳝的手艺很好,晚上常去乌山的水库一捉就一大捅。

他的大女儿即将初中毕业,身材细长,五官标准得如用模子定制而成,望一眼即心惊,仿佛多看一下会损耗了她的美丽而心生罪过。

四楼那侧对着门口的大叔,又打着赤膊,眼前一口饭碗,眼望着播放的屏幕,这是每次中午走到四楼,都是惊人一致的画面,好像时间没有流动过。

来到五楼,稍显幽暗的宿舍走廊,经过我住的房间隔壁的两间,一间当门一个煤气灶,靠门边地上滚落着土豆、南瓜类的蔬菜,晚饭时会看到有老太太在炒菜,开着门,没有抽油烟机的灶上烟雾徘徊。另外一间里面放了两间床,冰柜上盖着白色蕾丝的防尘罩,年轻的妻子常有所张罗……

我房间对面寡言的男孩子,是部门同事,也常在仓库里拆卸一些返修机械品。他养了大半屋子的植物,多肉可爱,鲜花妍丽,长势喜人。我刚搬进去时,他赠了一盆紫色非洲菊与自己手工制作的坚果巧克力;他的工笔画,笔触干净细致。总觉得他也许会成为美国民谣音乐人罗德里格斯那样的传奇人物。

晾晒衣服的时候会走上顶楼,经过传出轻快流行歌曲的那几间宿舍。天台热气灼人,宿舍对面一溜不到十层高的建筑物,一楼卖快餐粉面鸭脖小超市,楼上租给这边工厂的职工,无甚可以让眼晴多停留的地方,晾晒完或收了衣服便匆匆下楼……

爬楼轻重缓急的脚步声,楼道的回应,以及光线明暗倏忽,会唤起一些陈年的画面,红砖房子里,父母和孩子们盘腿坐在家中没有地板砖的地上,摘刚出土的花生,阳光从他们后方照过来,尘土飞扬,他们的脸背着光,面上有笑意……

以及东莞某个小镇里一个像大棚一样的工厂里,机器声轰隆隆,一个不满16岁的女孩,一边给压榨成板材的木片上刷着胶水,一边想像未来……

有时候会失眠。

也忍不住等待。

但等待就像白天与黑夜之间的呼唤,等与被等都受煎熬,不如就那样让天亮慢慢到来。

三月微甜

一直给公号打赏鼓励的兔爷和我说,可能不是你的读者受众,你的文章有些有共鸣,更多的没有,希望你多写一些正能量的内容。我说好,下篇就写。

我是认真的。在他说之前也突然有了那种领悟,人生哪有那么多苦大仇深,更多的是作茧自缚,书读太少想太多,或是能力有限欲望无限。

益阳籍90后才女曹平波姑娘在新书《万物赠我浓情蜜意》(说话这本书充满了敏捷才思、对生活的细腻观感、与超过实际年龄的人生顿悟,推荐之)中,一再强调了一个观点,人万万不能散发出苦味,一点也不能。

什么是苦味呢?我想大致是那么一些,比方说生活困窘,衣着打扮细节散发出贫苦的苦味;或身世命运多舛,或感情不顺遂、事业不得志等由眉目神情所传递出来的苦味……

能够说出来的苦可能真不是苦。

前一阵子看和菜头大叔写,我已经不再表演什么叫好了。“不再表演”,多好,多霸气啊。在我看来,真正能做自己的人,是人世间最大的正能量。

这一阵当我兴冲冲想写篇正能量的稿子时,发生了一件不太愉快的事:2月去一家公司面试微信原创,一听是情感原创还是自媒体,比较符合自己的工作擅长与兴趣,我带着满满诚意,对方好像也是,面试、复试、负责人老板也都加了微信不时沟通,最后看了我好些现有的作品后,再以某热点给我出了个命题作文。

然后我在上班之余写了近三千字,再过了几天投稿时听到某编辑说我的文被盗用了,网上一搜才发现当天写完发预览的当时,就被面视的那家公司不被通知、没有署名的用在他们公司的公众号上面,那篇文在他们公号上阅读量7000+,而在我自己没有推广没有流量的公号上才70+……当时气血逆流,联系他们删除了文,让重新署了名加了作者介绍再推,推了两天又被删了。

很狗血的一件事。但是看人生这一地鸡毛,也得欢歌前进。

还好很快到了我喜欢的三月。

多么美好的三月,满世界都是初绽的花和新生的喜悦,海棠红艳,玉兰端丽,迎春黄灿,樱花如雪……

一个重要的人,也是在三月相识。

正应了冯唐那句:“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三月于我,是自己织就的一场微甜的梦境,梦里花香袭人,百鸟鸣唱,有桃红羞面,有春水潺潺,有他眸如星辰。在梦中,我成为一只有透明羽翼的鸟,在山林幽谷间低低振翅徘徊,谦卑而幸福,

而过甜之物,往往不耐推敲。女子书写“情”字,发力火候相较男人实难把握,兜转了几万里,撞破了南墙,才终于领会到,于某些感情中男人一般只打算给到一两成的心与精力,也只想要对方三五成的爱,又何苦用九成十成的心意来吓坏别人,又难为彼此。

伍迪爱伦大叔说的对,性是减压,而爱是增压。

不愿再给自己增压。

写作,看书,踏青,打羽毛球。

将搁置了一年的仙侠样章,完成并润色,还用几个二手短篇换了点零花钱,活在自己世界的人有自己的小确幸。

与几个球友一起跟一个专业教练学球,第一节课练习了基础的握拍、发球、挥拍、步伐……天生运动细胞不发达,四肢不协调,被气极败坏的教练将脸训成猪肝色,与同被训的球友窘迫相视,反倒乐开怀。

看了慕名已久的金宇澄的小说《繁花》,克服了过浓的上海味与老一辈冗长的大段落书写习惯,倒也看得有滋有味。果然是花花世界的大上海呵,上世纪60年代就那般活色活香,金老爷子对女人惺惺作态的描写真是冷眼犀利,无一句直接点评,淡淡白描却入木三分。

唔,多么美好的三月,微甜得刚刚好,安静的人更安静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745/1111109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