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真的想做点符合自己能力的大事
三艘战舰升帆,离开了达卡所在的港口,往上游的王舍城行去。
张九龄看着两岸不断向后倒退的一望无际的田野,错乱的窝棚,岸边排泄贫民,以及向舰队所挂大唐日月旗跪伏的人交织在一起,构成一种极为错位的场景,心底不由的烦躁起来。
他以前一直是父母官,对百姓,民人,大唐抱有赤子之心。
如今却变成一个骗子,神棍,残酷压迫者,说实话他是有点不适应的。
话说,从去年10月在岭南被杨思勖强行带到天竺,如今算起来已是征战大半年了,来到王舍城更是有了小半年时间。
他也从刚开始的迷茫不适,到如今渐渐的得心应手。
那话怎么说来,生活就像..,既然反抗不了,那就只能是披荆斩棘,去适应,去解决,去苦中作乐。
而当他真正认真起来,上万人远征舰队的困局便也不再是困局了。
士兵生病,那就寻找并走访土著,让他最终找到了一种辣木籽的药材,再配合泡温泉,喝开水,以及坚持加强卫生教育,竟慢慢解决了水土不服的问题。
至于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只要不需要解决深层问题,只是利用的话对他没有任何难度,直接用舰队去敲开一个个婆罗门,一个个城池。
最终,用了一个剃了光头的假和尚说是玄奘法师亲传弟子,并在王舍城开了一场水陆法会,让其承认大唐是其宗主国。
并且威逼,利诱其中家道中落,但在婆罗门地位又极高的几个家族,这些家族皮肤确实是很白,但常年的近亲通婚让其家族非常虚弱。
他最终承诺了些好处,让其篡改《摩奴法典》等等经典,并且住在王舍城,侍奉转轮圣皇李三郎的神使——也就是他张九龄。
出去混,身份都是自己给的,这点道理他用起来自然不在话下。
你们既然喜欢玩宗教,那就陪你们随便玩玩。
对真正的聪明人而言,对真正博古通今,读万卷书,且是天下最聪明的人之一张九龄而言,宗教这种落后的玩意在他的眼中全是漏洞,而且还有上万大唐安南府兵辅助,说辞和手段几乎是信手拈来,而且还不带任何重样的。
做贪官,做奸臣很难,还要戴面具,但做清官,还是一个能不断打击这些坏种名臣更难,因为他能够一眼看出奸臣,还要比奸臣更奸,才能把他们玩在股掌之中并收拾掉,这种名臣对于那些肮脏手段不是不会,而是一种蔑视。
但现在在天竺,这种肮脏手段真的是比光明正大的手段好用的太多了,就犹如一个大学生进入幼稚园一般,用光明正大的手段会让那些贵人看不懂,误会自己是个傻子。
所以,他如今是不适应的,是想做点大事,做点符合自己能力的大事!
两三个月前,他也是派出军中斥候去恒河上游打探消息,也打听到了李牧派遣护节使团的消息,自然也知道李牧如今成了他的顶头上司——与张守珪一战灭了二十万突骑施,已经成了大唐战功最盛的名将之一的李牧。
之后也从安南发来的消息,也确认了李牧没来远征舰队的原因。
所以,他还得等!
至于为什么专门去派人去迎接护节使团,一个是迎接自己的旌节,这本就是应有的礼仪。
第二,自然是这护节使团与其他有些不一般,一路上,可谓是大涨大唐在天竺的声威。
就在七八天前,他已听到属于自己的旌节,
对,护节使团所护送给他的“旌节”,被作为武器,已经杀死了第四个天竺国主了。
他们这一路上,旌节杀了不服大唐王化的七个城主,四个土邦国主,还有一个似乎是刚南下,杀了一个大食人长老什么的。
反正,自己这根旌节,一路上杀了十二个人,每一个身份都极为高贵。
甚至斥候还回报说,经略使的旌节,在如今那些天竺土著的嘴里,已经成为了圣器,被转轮圣皇灌注了圣力的圣器。
有些还传的有鼻子有眼的,说护节使团还在城外,就因为城主不让护节使团进城,这节杖直接化作一道金光飞进城内,直接戳进城主的心脏吸血,又飞回了护节使团的使者手中。
话说,这使团里肯定是有高手的,甚至还能自己编神话故事!
张九龄自不相信什么飞杖杀人还吸心头血的戏码,这种在大唐内编出来估计只会让人一笑。
而在天竺能流传开来,不过是利用旌节本身的神圣性,以此来进行散播谣言罢了。
旌节对普通人,对底层官员或许是神圣的。
但对他,对李牧这种高官来说,就是行使皇帝权利的信物罢了。
他也知道,这是自己新任上司冠军大将军,天竺行军总管所使的手段,但也是真的想要看看,想要迎接护节使团这些铁骨铮铮的大唐儿郎们。
他们不惧生死为大唐荣耀所做的,是真值自己亲自迎接的!
他也想要知道,李牧既然派遣他们前来,自己又暂时不南下,定是有许多问题与他交流,里面自然有他心腹来解答自己的疑惑。
两人需要统一思想,他需要一个方向,在一个大的框架去解决天竺问题的方向,而不是在这恒河下游小打小闹。
他毕竟是赶鸭子上架,不知道整个天竺攻略的全貌,局中人只能在局中去看待问题,就像盲人摸象一般,他要从全局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这这种全局角度只能李牧来给他。
毕竟,李牧不但是一代名将,还是这天竺攻略的首倡者,对天竺问题,吐蕃问题,大食问题更是思虑了很多年,也准备了很多年。
想来,他会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
他还发现,李牧给朝廷的战略只有构想和简略的可行性论证。
这本来很正常,毕竟天竺离大唐太远了。
但李牧在葱岭以西所施行的政策,李太白在长安各种宣传葱岭以西,甚至为了移民不惜和他弄出活字印刷和报纸。
以其步步为营,走一步看三步的,宁愿耗费的时间久一点,也不轻易冒险的执政策略。
他从其中以小见大,不断的分析,发现这李牧根本不是所谓的“锋锐为天下冠”的冠军侯!
而更是像是李靖那般,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把战争算计到了极致,不动则已,一动则一击致命。
只是他这种算计与李靖不同,不是如李靖那种算计敌人的全部变量,让敌人所有的反应都在他的掌握中。
而是不算敌敌人,只算自己,在打仗之前不断的给自己聚集优势,增加自身的力量,胜算,当这种变量达到质变之时,就是他一击致命之时。
一百人灭一国如此,五百破两万如此,七千破二十万也是如此。
比如,他最喜欢用,也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挑动敌人内部的上下层矛盾,并通过把上层的大量利益分给占大多数的下层,以此来保证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可真是屡试不爽。
真是表面上一副以弱胜强,不得不冒险的姿态......实际上,用各种手段增加胜势,直到苟到了极致,只差最后一击而已。
而之所以别人看不穿李牧,也成不了李牧,便是人家能够源源不断的创新出各种增加军队力量的新鲜事物!
所以,他知道李牧一定会给他解释的,以他这种战法和兵法,不动,肯定还是没有准备好。而自己以及远征舰队,本就是他增加自身胜势的筹码!
大食人在印度河流域有十万精锐大军,大勃律,象雄,在雪山上的吐蕃定也有兵马虎视眈眈,你仅能动用五千安西兵马,你到底该怎么打?
还有自己所面对吐蕃这股强敌,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章程?
对整个天竺的策略,又是什么?
会不会让我带舰队启航,通过海路去寻找大食人舰队决战?
各种念头充斥着张九龄的脑海里,对护节使团的目的,也是有些期待起来。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611/2266070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