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夜雨心事
夜雨敲打着吴王府的雕花窗棂,淅淅沥沥的声响像是无数细密的针尖,要把这方庭院的寂静都扎出孔洞。
李恪坐在沉香木书案前,狼毫笔悬在奏折上迟迟没有落下。烛火在他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映出眼底深藏的疲惫,连带着鬓角新添的几缕发丝,都透着挥之不去的倦意。
案上摊着两份文书。
一份是抄录完整的贪污账册,泛黄的纸页上墨迹已干,却仿佛还在渗着暗红的血;另一份是明日退还赋税的清单,密密麻麻的名字后面画着小小的朱砂勾,每一个勾都代表着一户人家的期盼。
他抬手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指腹按压着突突跳动的青筋。耳边似乎还回响着白日里百姓的喧嚣——那些被煽动的愤怒呐喊、犹豫观望的窃窃私语,像细密的针,密密麻麻扎在他心上。
“真能换来信任吗?”李恪低声自语,指尖轻轻划过“安县”二字。
他想起田埂上老农那双浑浊的眼睛,想起那份发霉的麦饼在掌心留下的粗糙触感,想起百姓说起赋税时麻木的神情。来安州不过半月,他却觉得像过了半年,每一步都走得如此艰难。
【系统提示:检测到宿主情绪波动,民心指数35%,建议稳步推进新政以提升信任度】
冰冷的机械音此刻却让他稍稍定神。他何尝不知信任需要时间沉淀,可那些被苛政压榨得面黄肌瘦的百姓,还能等多久?
窗外的雨势渐大,豆大的雨点砸在琉璃瓦上噼啪作响,打湿了廊下悬挂的红灯笼。橘色的光晕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晕开一片朦胧,将庭院里的芭蕉叶洗得愈发翠绿。
李恪起身走到窗前,推开半扇窗户,潮湿的晚风夹杂着泥土的腥气扑面而来。他望着漆黑的夜空,远处安州城的轮廓在雨雾中若隐若现,恍惚间竟与长安的宫墙重叠在一起。
“等着你回来。”父皇临行前那句低语仿佛还在耳畔回响,太极殿上那片沉默的金砖、长孙无忌阴鸷的眼神、李承乾复杂的表情……一幕幕在脑海中轮转,心中泛起一阵复杂的酸楚。
离开长安是他自己的选择,是对那场不公裁决的无声反抗。可午夜梦回,总会想起那里的宫墙与朝堂,想起曾经怀揣的抱负。只是此刻他更清楚,安州的土地上,才有他必须完成的使命。
“王爷,夜深了,该歇息了。”管家王伯端着食盒轻步进来,见他望着窗外出神,花白的眉毛微微蹙起,轻声劝道,“明日还要去安县退赋税,路程不近,养好精神才好应对。”
李恪转过身,接过青瓷碗。温热的粥气模糊了视线,碗里的莲子粥熬得软糯,还撒了些桂花,是他幼时喜欢的味道。
他忽然问道:“王伯,你在安州住了一辈子,见惯了官场上的来来往往。你说……百姓会信我吗?”
王伯愣了愣,放下食盒躬身道:“王爷真心为百姓做事,日子久了,自然会信。”他浑浊的眼睛里透着真诚,“老奴活了六十多年,百姓最是实在,谁对他们好,谁把他们的疾苦放在心上,他们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李恪望着碗中晃动的粥影,轻轻点头。或许王伯说得对,比起冠冕堂皇的言语,百姓更认实实在在的好处。
他放下碗,重新坐回案前,笔尖终于落在奏折上。这一次,字迹比先前沉稳了许多,笔锋间少了几分锐气,多了几分韧性。
与此同时,安州府衙的密室里还亮着摇曳的烛火。
县丞周显将弹劾奏折的抄本狠狠拍在桌上,烛火被气流冲得剧烈摇晃,映得他脸上深刻的沟壑愈发阴沉。“李德全那个废物!自己被抓就算了,还把咱们都拖下水!”他的声音压得极低,却藏不住牙缝里挤出的愤怒。
安县县令缩在太师椅上,手指不安地绞着衣角,上好的绸缎被捏出几道褶皱:“现在怎么办?李恪明日就要去安县退赋税,百姓见了真金白银,怕是更要向着他了。到时候咱们这些年的苦心经营……”
“怕什么?”周显冷笑一声,三角眼闪过阴狠的光,“退赋税不过是小恩小惠!笼络民心的伎俩罢了!”他凑近县令耳边,声音压得更低,“咱们早已在安县布下眼线,只要他敢露面,就有他好看!”
他在县令耳边低声说了几句,手指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县令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脸上的恐惧被贪婪取代,喉结忍不住滚动了一下:“这……这能行吗?万一被发现是咱们指使的……”
“富贵险中求!”周显粗暴地打断他,指尖重重戳着账册上的名字,“你以为李恪真能护住所有人?只要把水搅浑,让他首尾难顾,长安的弹劾奏折自然会起作用。到时候别说赋税,安州这片地盘,还是咱们说了算!”
窗外的雨声掩盖了密室里的密谋,烛火下两人的影子扭曲地映在墙上,像两只伺机而动的野兽。他们自以为算计得天衣无缝,却不知吴王府的侍卫早已在府衙外的槐树上布下暗哨,将这深夜的异动尽收眼底。
雨停时已是后半夜,天边泛起鱼肚白。李恪终于审阅完所有清单,将最后一本账册合上时,指关节都有些僵硬。
他推开房门,潮湿的空气带着泥土的清新扑面而来,深吸一口,肺腑间一片清爽。庭院里的石榴树经过夜雨冲刷,叶片上滚动着晶莹的水珠,在晨光中闪着细碎的微光。
李恪望着这抹生机,心中的疲惫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的坚定。他知道前路依旧布满荆棘,长安的弹劾奏折此刻或许已摆在父皇案前,地方势力的反扑如影随形,百姓的疑虑尚未完全消除……这些像一张无形的网,试图将他困在其中。
但他不会退缩,就像这雨后的石榴树,越是经历风雨,越要向上生长。
“备车,去安县。”李恪对等候在外的侍卫统领道,声音里带着清晨特有的清朗。
马车碾过湿漉漉的街道,留下两道浅浅的车辙。李恪掀开窗帘,看着早起的百姓陆续开门,包子铺的蒸笼冒出白茫茫的热气,货郎摇着拨浪鼓走过,市井的喧嚣渐渐苏醒,充满了烟火气。
他知道,今日的安县之行,不仅是退还赋税那么简单,更是一场与人心的较量,是新政能否在安州扎根的关键一步。
而安州城的某个角落里,周显派出的眼线已悄然出发。两个穿着短打的汉子混在赶集的人群中,眼神却像毒蛇般阴冷,紧紧盯上了前往安县的马车。
阳光穿透云层洒下,金色的光线将安州城照得一片明亮,却照不透那些潜藏在暗处的阴影。
李恪轻轻放下窗帘,指尖在膝上的账册上轻轻敲击。他能感觉到一场新的风暴正在逼近,却没有丝毫畏惧。民心或许会摇摆,对手或许会狡诈,但只要他守住本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总有拨云见日的一天。
马车在晨光中渐行渐远,驶向安县的方向,也驶向一场关乎信任与正义的考验。吴王府的灯笼还在廊下轻轻摇晃,像一个沉默的承诺,守望着这片土地的黎明。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599/1111111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