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明:朕登基第一战,灭女真! > 第12章 柳媚

第12章 柳媚


回到乾清宫,朱厚照换下便服,张永那身湿透的狼狈样子已经被刘瑾安排人带下去换洗了。

暖阁里,朱厚照坐在龙椅上,手里把玩着一枚玉佩,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刘瑾躬身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皇帝的神色。他知道,今天寿宁侯府那场戏,皇帝虽然没当场发作,但这事儿绝不算完。

“刘瑾。”朱厚照开口了。

“奴婢在。”

“你说,朕这个国舅,是聪明呢,还是糊涂呢?”朱厚照慢悠悠地问道。

刘瑾心里咯噔一下,这个问题可不好答。说他聪明,是讽刺皇帝被他算计了。说他糊涂,又是在骂国舅爷,传到太后耳朵里没好果子吃。

他脑子一转,躬身答道:“回陛下,奴婢以为,寿宁侯爷是一心为了太后娘娘,为了皇家着想,只是……用的法子,欠妥当了些。”

这个回答很圆滑,既点出了张鹤龄的动机是“忠心”,又暗示了他的做法有问题。

朱厚照轻笑一声:“为了皇家着想?他是为了他张家的富贵着想吧。想让他的女儿当皇后,想让张家再出一个国丈,这份心思,朕明白。”

“只是,他把朕当成什么了?三岁孩童吗?这种上不了台面的手段,也敢拿到朕的面前来耍弄。他这是在藐视君上,藐视天威!”

说到最后,朱厚照的语气重了一些,手中的玉佩被他“啪”的一声放在了桌上。

刘瑾吓得赶紧跪下:“陛下息怒!”

“息怒?”朱厚照看着他,“朕没生气。朕只是觉得可笑。朕若真是个昏聩无能的君主,今日怕是真的就着了他的道,被一个来路不明的女子泼一身水,再被他那宝贝女儿‘恰巧’看见,上演一出美人垂怜的戏码。到时候,太后在旁边一敲边鼓,这皇后的位子,是不是就非他张家女莫属了?”

“寿宁侯爷……他不敢的……”刘瑾汗都下来了。皇帝看得太透了,把张鹤龄的心思扒得干干净净。

“他敢不敢,朕不知道。朕只知道,这股歪风邪气,不能长。”朱厚照站起身,在暖阁里踱了几步,“外戚干政,历来是取乱之道。朕的江山,姓朱,不姓张。朕的皇后,必须是母仪天下的贤德女子,而不是靠着这种阴私伎俩上位的绣花枕头。”

他停下脚步,看着刘瑾:“朕今日赏了张永,就是要告诉所有人,谁是朕的人,谁不是。但光有赏,还不够,必须得有罚,才能让他们长记性。”

刘瑾心里一凛,知道皇帝要动真格的了。他低着头,等着皇帝的旨意。

“传朕的旨意。”朱厚照沉声道,“寿宁侯张鹤龄,教下不严,致使府中奴婢冲撞圣驾,罚俸一年,闭门思过一月,以儆效尤。”

“再传一道旨意给锦衣卫指挥使钱宁,让他去查查那个叫‘春桃’的女子,以及她背后牵扯的人。朕要知道,是谁给寿宁侯出的这个馊主意。”

“奴婢遵旨!”刘瑾重重磕头。

这两道旨意,一道是明面上的敲打,罚俸闭门,既惩罚了张鹤龄,又给了太后面子,没有把事情做绝。另一道,则是暗地里的警告,让锦衣卫去查,就是要告诉张鹤龄,别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你的小动作,朕都盯着呢。

处理完张鹤龄,朱厚照想了想,决定亲自去一趟仁寿宫。

这件事,必须跟母后说清楚,省得她还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日后再被张鹤龄撺掇着弄出什么幺蛾子。

……

仁寿宫。

张太后正坐立不安。她已经听说了西苑别院发生的事情,正派人去寿宁侯府打探后续。

她心里又气又急。气的是弟弟张鹤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搞出这么一出拙劣的戏码,不仅没讨到好,反而惹得皇帝不快。急的是,不知道皇帝到底是什么态度,会不会因此迁怒于张家。

正心烦意乱间,有太监来报:“启禀太后娘娘,陛下驾到。”

张太后心里一惊,赶紧起身相迎。

“儿臣给母后请安。”朱厚照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

“皇帝怎么来了?快,快坐。”张太后挤出一丝笑容,拉着朱厚照坐下,心里却在打鼓。

“儿臣刚从国舅的别院回来,想着好久没来给母后请安了,便过来看看。”朱厚照开口,直接点明了来意。

张太后心里咯噔一下,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哀家……也听说了。鹤龄也真是的,办个赏花宴,怎么还惊动了皇帝。下人毛手毛脚的,没伤着你吧?”

“母后放心,儿臣无碍。”朱厚照看着张太后,语气平和地说道,“倒是国舅爷,让儿臣有些失望。”

张太后心头一紧。

“儿臣知道,国舅爷和母后一样,都关心儿臣的婚事。想让嫣然表妹能有机会与儿臣亲近,这份心意,儿臣领了。”

朱厚照先是肯定了对方的“好意”,让张太后稍微松了口气。

但紧接着,他话锋一转。

“但是,母后,儿臣是天子,儿臣的婚事,是国之大事,不是家事。皇后的人选,关系到我大明江山的未来,绝不能如此儿戏。”

“今日国舅爷能为了让表妹当皇后,设计一场‘偶遇’。那明日,是不是就会有其他王公大臣,为了自己的女儿,设计更离奇的戏码?长此以往,朝廷体统何在?皇家颜面何存?”

朱厚照的话,一句比一句重,说得张太后脸色发白。

“皇帝……哀家……哀家没有这个意思……”

“母后有没有这个意思,儿臣心里清楚。儿臣知道母后疼爱弟弟和侄女。”朱厚照放缓了语气,拉住张太后的手,“但正因如此,儿臣才更要跟母后说清楚。”

“辽东战事未平,边关将士浴血奋战,儿臣身为天子,寝食难安。在这个时候,实在没有心思考虑儿女私情。儿臣之前就跟母后说过,待辽东大捷,再议立后之事。这句话,不是推脱之词,而是儿臣的肺腑之言。”

“至于嫣然表妹,”朱厚照顿了顿,“她金枝玉叶,容貌出众,将来一定能觅得良婿。但皇后的位置,需要的不仅仅是容貌,更是品德、胸襟和智慧。今日之事,国舅爷的做法,已经让表妹落了下乘。若她真有心于后位,更应该做的,是修身养性,增长见识,而不是靠着这些小聪明。”

一番话,有理有据,软硬兼施。既点明了张鹤龄做法的错误,又给了张嫣然一条“明路”,同时还重申了自己“先国后家”的立场。

张太后听完,久久无语。

她看着眼前这个侃侃而谈的儿子,忽然觉得有些陌生。

这还是那个以前需要她处处维护,有些贪玩任性的少年吗?

他的心思之缜密,言语之老练,手段之果决,已经完全超出了一个十五岁少年该有的样子。

她心中又是欣慰,又是失落,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畏惧。

她知道,自己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轻易地左右这个儿子的想法了。

“皇帝……你长大了。”半晌,张太后叹了口气,语气复杂地说道,“哀家知道了。是哀家糊涂了,也是鹤龄他……做得太过火了。你放心,哀家以后,不会再提此事了。”

她这是,彻底服软了。

朱厚照见目的达到,也不再紧逼,转而说起了些宫中趣闻,逗得张太后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

母子二人的关系,似乎又回到了往日的温馨。

只是,彼此心里都清楚,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从仁寿宫出来,朱厚照抬头看了看天色。

张家的事情,算是暂时压下去了。

但这件事也给他提了个醒。

他这个皇帝,看似大权在握,实则内有虎视眈眈的勋贵外戚,外有盘根错节的文官集团,暗处还藏着一个不知深浅的皇叔朱无视。

他必须尽快建立起一支只属于自己,绝对忠诚的力量。

他的目光,望向了紫禁城西北角,那个已经许久无人问津的方向。

演武阁。

或许,是时候去那里看一看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520/2268586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