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舰队
暖阁之内,寂静无声。
李东阳和谢迁几位老臣,就这么直愣愣地站着,脸上的神情复杂到了极点。他们一辈子在官场沉浮,见惯了风浪,可今天这消息,还是让他们的大脑一片空白。
赢了?
那个被他们所有人,包括他们自己,都认定是少年天子意气用事,是拿国运当儿戏的海道奇袭,竟然真的成了?
王守仁,一个在他们看来颇有才华但终究是书生一个的文官,竟然真的带着京营那帮老爷兵,直捣黄龙,把女真人的老巢给端了?
这怎么可能?这完全不符合兵法常理,不符合他们几十年来对战争的认知。
几位阁老的目光,下意识地汇聚到了那个从龙椅上站起来的少年天子身上。
朱厚照没有回头看他们,只是迈着不快不慢的步子,走到了暖阁门口,负手站在丹陛之上。他的身形在门外透进来的光线下,显得有些单薄,但那份沉静,那份从容,却让所有人心头发紧。
他没有笑,脸上甚至看不出任何一丝一毫的激动。
他就那么站着,仿佛听到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捷,而是一件早就预料到、微不足道的小事。
这副模样,比他拍着龙椅大笑,比他欣喜若狂,更让李东阳等人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寒意。
这位陛下,他的心思到底有多深?
难道从一开始,从他力排众议,坚持要用王守仁,坚持要行此险招的时候,他就已经看到了今天的结局?
如果真是这样,那他们这些自诩为国之栋梁,自以为在辅佐一个年少冲动君主的老臣,岂不都成了一个笑话?
“陛下……”李东阳的喉结滚动了一下,声音有些干涩地开口。他想说点什么,比如“天佑大明,陛下洪福齐天”之类的贺词,但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在这样一份洞察先机、运筹帷幄的君主面前,任何的颂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朱厚照没有理会他,他的目光穿过层层宫殿,望向遥远的北方。
从紫禁城外,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清晰地传了进来。那是京城百姓发自内心的喜悦。压抑在他们心头多日的亡国阴影,被这一声声“辽东大捷”彻底吼散了。
他赢了。
穿越到这个世界,坐上这张龙椅之后,他押上的第一场,也是最重的一场豪赌,他赢了。
这场胜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更重要的是,它为朱厚照赢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威。从今天起,朝堂之上,再不会有人敢轻易质疑他的任何决定。
他用一场无可辩驳的大胜,给所有文武官员,上了一堂最生动,也最残酷的课。
“刘瑾。”朱厚照终于开口,声音平静无波。
“奴婢在。”刘瑾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连忙躬身应道。他脸上的喜色藏都藏不住,主子赢了,比他自己赢了还高兴。
“传旨。”朱厚照的语调没有丝毫起伏,“明日早朝,朕要亲自宣读捷报,告慰太庙。另外,拟旨。”
他顿了顿,开始下达一道道清晰的命令。
“王守仁,临危受命,奇袭建功,为国立下不世之功。着,晋封为新建伯,食禄一千五百石,世袭罔替。加封太子太保,赐蟒袍、玉带、金质奖牌。待其班师回朝之日,朕要亲自出城三十里相迎!”
嘶——
暖阁内的几位大臣,全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封伯!
大明朝自开国以来,文官封爵,屈指可数。非有大功于社稷者,绝无可能。王守仁一战封伯,这是何等的殊荣!而且还是世袭罔替的爵位!
这已经不是恩宠了,这是在给王守仁,也是给天下所有的文官,树立一个标杆!
只要你能为朕,为大明立下功劳,封妻荫子,光宗耀祖,都不是梦!
“所有参与辽东之战的将士,一体叙功。阵亡者,抚恤加三倍,其子弟,可入国子监读书,或入京营任职。有功将士,按功劳大小,赏银,升职,赐田。朕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为国流血者,绝不会被亏待!”
“传令户部、兵部,立刻筹措粮草、银两、药材,八百里加急送往辽东,务必保证大军后勤无忧。所需钱粮,从查抄张纶等贪官的家产中出。若有不足,朕以内帑补齐!”
朱厚照的每一道命令,都精准而有力。
赏功,安抚,后勤。他考虑得滴水不漏。
李东阳等人听着,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他们原以为,皇帝在听到捷报后,会沉浸在喜悦之中。却没想到,他想的,已经是胜利之后的事情。
如何将这场胜利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如何用这场胜利,来收拢军心,收拢民心。
“还有,”朱厚照转过身,目光终于落在了李东阳等人的脸上,“明日早朝,朕还想听听,之前那些认为王守仁是纸上谈兵,认为海道奇袭是取死之道的‘忠臣’们,有什么新的见解。”
他的语气很平淡,但听在李东阳等人的耳朵里,却不亚于一声惊雷。
来了!
皇帝这是要秋后算账了!
李东阳的额头上,瞬间冒出了一层冷汗。他想起了几天前,就在这奉天殿上,户部尚书张纶是如何声泪俱下地哭穷,如何言之凿凿地断定王守仁必败。
当时,附和张纶的人,可不在少数。
甚至连他自己,虽然没有明说,但心里也是不赞成的。
现在,事实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了所有人的脸上。
皇帝没有点名,但他的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
“陛下圣明,烛照万里。臣等……臣等有眼无珠,鼠目寸光,险些误了国家大事。臣……有罪!”
内阁首辅李东阳,这位在朝堂上德高望重,连先帝都要礼敬三分的老臣,在沉默了许久之后,终于弯下了他那从未轻易弯下的腰,深深地作了一揖。
他身后的谢迁等人,也都跟着躬身行礼,一个个面色羞惭,大气都不敢出。
他们知道,从今天起,时代变了。
这位少年天子,已经用事实证明,他不再需要他们这些老臣来指点江山。他需要的,是能跟上他脚步,执行他意志的臣子。
顺之者昌,逆之者……张纶就是下场。
看着眼前这群恭顺下来的老臣,朱厚照的脸上,依旧没有什么表情。
他要的,不是他们的羞愧,而是他们的臣服。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淡淡地说道,“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朕希望,从今往后,诸位爱卿能与朕同心同德,共创大明盛世。而不是在朕为国家开疆拓土的时候,总有人在背后拖后腿。”
“臣等,谨遵陛下教诲!”众人齐声应道,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朱厚照点了点头,不再看他们,目光转向了殿外。
“刘瑾。”
“奴婢在。”
“传朕的口谕,宣护龙山庄铁胆神侯朱无视,即刻入宫见驾。”
此言一出,李东阳等人的心,又是一跳。
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时刻,皇帝单独召见铁胆神侯,所为何事?
难道……辽东的战事,还有护龙山庄的功劳?
他们忽然想起,之前西厂提督雨化田出使朝鲜,似乎就是护龙山庄的人在暗中协助。
这位皇帝,他手里的牌,到底还有多少?
没有人知道答案。他们只知道,这位少年天子,就像一团深不见底的迷雾,你以为看清了他的一角,却发现,那不过是冰山一角。
而此刻,朱厚照的心里,想的却是另一件事。
辽东大捷,王守仁一战封神,威望大增。这固然是好事。
但一个在外手握重兵,在内声望无两的功臣,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既是利剑,也是双刃剑。
如何用好这把剑,又不被其所伤,是一门更高深的学问。
而他的那位好皇叔,铁胆神侯朱无视,在这次辽东战事中,看似只是敲了敲边鼓,但朱厚照清楚,他绝不会甘于只当一个看客。
现在,是时候敲打敲打这位皇叔,让他明白,谁才是这盘棋的执棋人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520/2268585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